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广播语体是全民语言的功能变体之一,它是社会公认的,在功能上被制约的,在广播这个特殊的交际领域内,为了适应广播的特殊的语境的需要,选择、运用、组合语言交际手段而形成的一套表达手段系统。在言文变体(即口语和书面语这一对变体),中,广播语体属于语言的口语交际形式,是口头谈话体,只不过它不能借助手势、动作、表情,也不能补充、解释,更不能打断。因此,它比人际之间的口头谈话对语言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口语、书面语、屏幕语言,是人类历史上先后产生的三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屏幕语言是在电子技术的基础上产生的、以听为主、兼及视觉的符号系统.在这三种不同的符号系统的基础上,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基础语体:口语体、书面语体和屏幕语体.屏幕语体注重语音在交际中的表达作用,也重视文字的辅助作用,还重视协同语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当人们在不同的社会活动领域内进行交际时,由于交际环境不同,就各自形成一系列不同的运用语言材料的特点,从而构成了言语的功能变体,简称语体。一些有语体色彩的语言材料同大量中性材料在特定言语环境中的组合就构成特定的语体。所以当我们研究一种特定语体的时候就不能不研究它的言语环境和在这一环境制约下选择、运用语言材料的特点。一旦人们把握了该语体的特点,那么他们对该语体的运用、欣赏和研究就会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相似文献   

4.
论声音表义     
郑丽娟 《大观周刊》2011,(21):111-111,92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工具。从动物到形成中的人再到形成后的人,语言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语言分为口头语和书面语,在人类文字没有发明以前,人类主要靠口头语言即语言的声音进行交流,声音在人类的交际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声音就是语音,它是语言成分的形式。语言在交际中表征为言语语言,声音即是言语语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交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交际的过程也是语言功能的体现,而语言的功能正是声音表义的实用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禅宗语言的非言语表达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有多种交际工具,其中语言是最重要的。语言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除此之外,大量的非言语表达在交际中,在特定的语境中也能成为交际活动的重要工具。例如体势语、面部表情、伴随语等。这些非言语的表达方式,在传递信息,表达语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在阅读禅宗语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千多年前禅宗语录中禅师们常常以非言语的信息表达方式来接引禅生,从而形成了唐宋时代禅宗最新颖的教授法。禅宗机锋中的灵活机智的棒喝手法、闭目跌坐默默不答等非言语表达,与言语表达一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禅宗文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口头语体? 人们对广播电视语言的语体定位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其中一种意见认为广播电视语言属于口头语体。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广播电视语言是一种借助于电子传播技术创造语境、面对广大的个别听众而又无及时反馈的有备性谈话语体。”这里所说的:“谈话语体”是与“书卷语体”相对立的、与口语“相适应”的一种语体①,论者抓住了广播电视语言区别于其他语体的最根本的特征,这就是使用电子传播工具,面对着广大受众而做的有备的谈话。 的确,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无论是播音员的“播”,还是主持人的“说”,其实质都是对着那些“…  相似文献   

7.
语体是语言运用的先行和归属,语言的运用离不开语体。简单地说,就是运用民族共同语的功能变体,适应不同交际领域的需要所形成的语言运用特点的体系。它具体表现为受语境类型制约选择语音、词语、句式、辞式等语言材料、手段所构成的语言运用特点体系及其所显现的风格基调。  相似文献   

8.
有的专家认为广播电视语言实质上是书面标准语或文学语言的口说形式,即内容是标准语,其形式是口头传达,广播电视的新闻联播节目确乎如此;还有的专家认为广播电视语言不属于一个独立语体,而是各种书面语体的不同应用;有的专家则认为它是一种混合语体。北京大学教授林焘先生曾经讲过广播电视语言是一种规范化的口语。有的专家则提议,设立一个零度坐标,偏向口语多一些的就是口语语体,偏向书面语多一些的就是书面语语体。广播电视语言,属于通过话筒———发射和收音机或电视机———传送和接收的一种话语,它不同于书面语的朗读,也不同于一般的随…  相似文献   

9.
现在人们对广播电视语言的语体定位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其中一种意见认为广播电视语言属于口头语体。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广播电视语言是一种借助于电子传播技术创造语境、面对广大的个别听众而又无及时反馈的有备性谈话语体。”  相似文献   

10.
语言学从言语交际媒介的角度,把言语活动方式分为"口语"和"书面语",并进一步指出:口语包含"自发"(交谈、独白)和"非自发"(背诵、朗读).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语言样态多种多样,基本上包含两大类:一类是"非自发口语",即有稿件依据的口语,是稿件(书面)的口语形式;另一类是"自发口语",即没有文字依据的即兴口语.  相似文献   

11.
语言和言语是现代语言学的一对重要概念。语言一般指经过规范化了的言语体系,言语即被用来指称语言的个人变体。在新闻实务研究中,我们发觉.大家熟悉的“新华体”语言和“郭玲春体”的语言都曾发挥过很大的作用。但这种新闻语言白勺.表现功能在反复的使用中也会凝固和耗尽。近几年来,一些新兴的都市报有意打破固有的新闻语言模式,努力摆脱沉重的语言禁锢。  相似文献   

12.
高卫华 《新闻界》2007,(4):62-63
报纸的新闻传播语言兼具书面语和口头语的综合特质。其运用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用词不准确,用语不规范、不严肃、不严谨。媒介语言,可以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无形的文化导向。因此,准确规范、清晰畅晓地运用语言进行新闻传播和文化传播,是记者的基本功,也是记者的职业责任。  相似文献   

13.
张培丽 《大观周刊》2011,(17):82-82,38
言语人种学为人们研究语言设定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相较于局限在单纯的书面语或者口头语分析,这种新的方法将可能影响到某一言语事件的方方面面全部考虑在内。言语人种学者Dell.Hymes提出来谈话范式就属于此种新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使用谈话范式来分析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一个言语事件。  相似文献   

14.
一尽管新闻传播媒介的形式早已经从报刊杂志发展到广播电视,传播新闻的基本符号却依然是语言文字,新闻虽然不象文学那样是以语言为本体而可以称之为“语言的艺术”,却可以说是以语言为载体而传播的一种“信息”。随着新闻传媒形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作为新闻载体的语言——新闻语体也面临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所谓语体,就是在不同交际场所中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上海两次抗战,即1931年“一二八”抗战和1937年“八一三”抗战中,上海的新闻记者表现得十分勇敢,颇值得我们怀念.当时在前线采访,既没有电话,又没有电报.为了及时传递新闻,唯一的办法使用鸽子从前线把写好的新闻送回报馆发表.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尝试使用网络语言,甚至有泛滥的趋势。这种现象令教师和家长非常担心,他们认为,过多使用网络语言会影响青少年使用语言的准确度,限制其规范语言能力的发展。网络语言是网民在网络上的交际用语,是在社会变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语言变体,实质上,它是一种介于书面语和口语的特殊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17.
技术发展带来媒介突变.美国学者德弗勒认为,从进化论范例角度看,最有助于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将发展成为新媒介系统.[1]我国新闻通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肇始自晚清电报技术的传入,其加速了新闻信息的传递速度,打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同时对于近代中国的新闻事业和民主化进程的发展有着极大作用,客观上加速了清政府的瓦解和崩溃.电报的传入与应用,使中国的新闻事业向现代新闻业方向走去.文章以介绍电报传入我国的历程为宏观背景,着眼点在于电报的传入对我国新闻事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采用史料分析、对比等方法,进行归纳并总结.  相似文献   

18.
章是语言的艺术。章有“学”体和“科学”体之分,因而语言则可分为学语言和科学语言,它们的风格、特点虽不同,分别犹如“走路”和“跳舞”,但都建立在基本的语言字修养——字、词、句的功夫之上。公属应用,新闻为记叙类的语体,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尽管不一样,却都属于科学体,使用的皆为科学语言,因此其语言特点是共同的,即准确、简洁、明晰、通俗,并带采,笔试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马嫒 《大观周刊》2012,(41):217-218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使用不同的语言和变体,在大学校园里语码转换是日常交流的普遍现象。在大学校园里,不同语言变体,不同语言交汇在一起。因此,语码转换成了大学生交际的策略,大学生通过语码转换达到交际的目的,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更丰富有效。  相似文献   

20.
香港作为一座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国际大都市,语言使用和语言教学都呈现多元化的模式.在香港,提起语言教学,人们经常会说“两文三语”.“两文”即中文、英文书面语,“三语”即普通话、广州话(粤语),英语口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