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技术预见:科学技术战略规划和科技政策的制定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技术预见是指不仅从技术的角度,而且从与之相关的更广泛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方面评估技术的潜力的过程。它已经被作为战略管理和规划的工具之一在一些国家得以运用,正在得到普遍的接受。酎主建议我国考虑与APEC中心进行合作,在运用预见作为战略规划和政策开发的有用工具方面获得共同的益处。  相似文献   

2.
从技术预见的形成机制入手,深入分析技术预见的参与主体和理论基础,并从技术预见价值理念转变的视角分析技术预见的形成机制,从事先预防机制、政策制定工具、边际溢出效应等三个方面探讨技术预见对科技治理的影响机制,展现技术预见作为政策工具的价值性、创新性和指导性作用.最后从科技实际需求出发开展技术预见、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相似文献   

3.
技术预见是从与技术发展相关的社会、经济与环境等方面综合评估技术发展趋势和潜力的过程。它为国家或地区从战略视角把握关键技术选择和科技规划制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我国科技界要利用好这一工具。为关键技术选择和制定科技规划服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技术竞争加剧,面向产业发展需求科学预见工程科技的重点发展领域十分迫切。技术预见活动经历了从技术预测到技术预见的发展历程,从定性到定量再到综合分析的方法演变。通过归纳分析定性技术预见、定量技术预见、组合型技术预见、面向需求的技术预见的不同含义和具体方法,在总结各国技术预见方法与实践基础上,提出重点产业发展对工程科技需求研究的实施路径。技术预见活动要从经济社会发展愿景出发,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导向,基于重点行业发展预测,运用多种定性定量方法,综合判断和识别重点产业发展的工程科技需求。  相似文献   

5.
技术预见是从与技术发展相关的社会、经济与环境等方面综合评估技术发展趋势和潜力的过程,它为国家或地区从战略视角把握关键技术选择和科技规划制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我国科技界要利用好这一工具,为关键技术选择和制定科技规划服务。  相似文献   

6.
技术预见是从与技术发展相关的社会、经济与环境等方面综合评估技术发展趋势和潜力的过程,它为国家或地区从战略视角把握关键技术选择和科技规划制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我国科技界要利用好这一工具,为关键技术选择和制定科技规划服务.  相似文献   

7.
技术预见作为重要政策工具,在国家科技规划和政策制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日趋紧密,技术发展不确定性也带来诸多风险和社会问题,技术预见作为一种面向未来技术的预测、评估和规划工具,其价值理念随着技术的社会功能多元化而不断转变,逐渐从科技政策导向,转向社会发展导向甚至愿景使命导向,同时技术预见的实施路径也相应发生转变,对预见的目的、方法和组织实施等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王达 《今日科苑》2020,(1):10-15
技术预见作为致力于将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方法和编制国家科技规划的重要手段,在世界范围内运用广泛。日本的技术预见调查有半个世纪的历史,自1971年至今每5年开展一次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技术预见调查活动,现已形成制度化的技术预见。本文对日本技术预见的兴起与发展进行分析,重点对日本第十一次技术预见调查的总体结构、实施结果和特点进行剖析,并总结了日本技术预见活动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技术预见和科技规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樊春良 《科研管理》2003,24(6):6-12
技术预见已成为世界各国科技政策的发展潮流。本文考察了技术预见的意义,指出技术预见的实质在于它的过程性或程序性。正是由于其过程效益,预见成为一种有助于制定长远战略规划的新机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预期的理解;(2)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协商;(3)创造实现未来的机制。本文最后指出,技术预见是建立科学与社会的新的契约关系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技术预见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遵循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强调技术预见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的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对技术预见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的异同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我国进行技术预见和选择国家关键技术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目的是为正在我国开展和将要开展的技术预见和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研究提供必要的背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本文想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评估技术预见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概述分析与总结,以为今后的技术预见效果评估实践提供参考与启示。[方法/过程] 通过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有关评估技术预见的研究和部分国家技术预见评估报告,采用案例与对比分析方法,重点论述了英国、奥地利、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评估结果,然后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本文的观点。[结果/结论]文章表明,评估技术预见的效果可以有力证明技术预见的有效性,而国内外有关技术预见评估的研究与实践有助于技术预见实践者解决“评估什么?如何评估?”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技术预见对于把握科技发展趋势,识别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发展机遇,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与技术预见主要国家相比,中国在技术预见导向、技术预见领域划分、技术预见信息技术应用、技术预见参与群体和创新政策研究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差距。通过梳理技术预见的起源与演进,分析全球技术预见实践的历程,揭示了技术预见成为世界潮流的演变过程及其背后逻辑。结合技术预见的方法组合、指导思想、组织与操作和成果应用等分析了日本、韩国、英国、德国和俄罗斯近年来的典型实践案例,总结并提出了国外技术预见发展趋势。未来一段时间内,技术预见将围绕提高技术预见质量,提高技术预见效率,构建社会愿景和系统性预见4个方向发展。最后,结合中国技术预见现状,提出中国技术预见能力建设的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3.
技术预见作为一种制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支撑活动,其良好的应用和开展对提升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共识是技术预见的重要目标之一,具有共识的决策能够促进技术预见的顺利开展。基于技术社会形成论、行动者网络理论等,从共识形成的角度出发探究技术预见的过程,具体从共识形成的主体、动机、内容、方式以及结果等五个方面展开。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以共识形成为核心的技术预见模型,并以美国LED照明技术预见过程为例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14.
技术预见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在强调技术预见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的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对技术预见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的异同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我国进行技术预见和选择国家关键技术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目的是为正在我国开展和将要开展的技术预见和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研究提供必要的背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在对国内外有关技术预见效果评估方法与实践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分析技术预见活动的效用和提高其效用的因素,为未来技术预见效果评估和技术预见活动的组织改进提供参考.主要采用案例分析与对比分析方法,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有关技术预见效果评估的研究和部分国家技术预见评估报告,重点分析英国、奥地利、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评估结果,结合技术预见的目的 ,总结提出本文的观点.国内外有关技术预见效果评估的研究与实践有助于解决技术预见效果评估"评估什么?如何评估?"等问题,可为后续评估提供借鉴.有关技术预见效果评估的实践,证明了技术预见活动的有效性.技术预见的效用主要体现在对政策、规划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知识储备的长期影响.成功的技术预见活动所提出的关键技术主题实现率在70%左右,其影响程度取决于技术预见活动与政府相关规划、政策制定的紧密性.  相似文献   

16.
技术预见已成为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制定科技政策的重要工具。进入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Pusztai”、帝王碟、“SARS”以及禽流感等事件的出现,人们对技术发展,尤其是生物技术的潜在利益和环境风险的关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使得将社会性纳入到技术预见视野之中日益成为技术预见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趋势之一。通过对生物技术案例的研究,试图阐述社会技术预见的特点和内涵及其对我国科技政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理清技术预见与技术预测异同的基础上,论述技术预见在区域科技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分析福建省开展技术预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区域开展技术预见应立足地方特色,合理定位,注重自身系统性、连续性和可持续性;注重与国家技术预见的协调与配合;注重与周边省市科技政策的衔接与协作。  相似文献   

18.
应用外在技术预见模式分析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研究来源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框架结构和主要创新点等方面做了,一些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19.
技术预见可选定能产生最大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战略研究领域和通用新技术,其作用已得到认可。但技术预见不仅是一个预测方法的运用,而且是由技术预见管理与维护子系统、技术预见专家子系统、方法子系统、信息子系统和关键技术子系统等组成的系统。建立技术预见系统观、加强技术预见系统构建,才能让技术预见活动更富有生命力和作用力。  相似文献   

20.
发展基于竞争情报系统的技术预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争情报与技术预见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在基本理念和研究方法上具有很多一致性。从企业和政府两个竞争情报系统层次对如何处理竞争情报与技术预见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提出在不同层次上整合两者优势,发展和建立基于竞争情报系统的技术预见,以促进形成准确、及时而又具战略前瞻性的科技决策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