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邵云 《中华武术》2007,(8):22-24
众所周知,任何运动技能都不是在一片空白中形成的,新的运动技能是在以前获得的技能基础上形成的,并在不同程度上包含有以前的动作痕迹,它们总是以某种方式影响着新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同样,在同时形成的运动技能之间也存在着某种相互影响,运动心理学把这种影响称为运动技能的迁移  相似文献   

2.
分别从盲童学校和普通中学中随机抽取盲生、低视力学生、明眼学生各26人,共78人,通过测试指导语将被试分为动作内隐学习组和外显学习组。实验结果表明:视障学生的动作内隐学习进步幅度大于动作外显学习;外显学习适合于动作技能形成的初级阶段,内隐学习则适合于自动化阶段,在动作技能形成的熟练阶段,采取内隐和外显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其学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中影响运动技能学习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正权 《山西体育科技》2007,27(3):63-65,52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实践,对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示范、讲解是形成动作表象和动作概念的重要手段;练习的次数和练习的方式是决定运动技能形成的关键;没有反馈就没有运动技能的学习;运动技能形成不仅是肢体练习的过程更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GENTILE的2阶段学习模型及GUADAGNOLI和LEE提出的挑战点假说的理论观点,探讨在体育教学情境中固定练习、渐进练习 和变化练习3种练习方式对儿童学习相同动作程序动作技能的影响,并进一步验证背景干扰效应。方法:选取45名10~11岁儿童初学者作为试验对 象,以篮球双手胸前传球作为操作任务,选取绝对误差(AE)、绝对常数误差(ACE)和变异误差(VE)作为评价指标,对3组被试分别进行技能习得测 试、48 h保持测试和迁移测试。结论:儿童在动作技能学习初期,采取固定练习有利于儿童提高动作技能表现的一致性,是提高篮球传球动作技能 准确性和稳定性的最佳练习方式;学习相同动作程序动作技能时(只改变相对速度、力量、时间等参数),在选取固定练习方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练 习的变异性有利于儿童比赛中篮球传球动作技能表现水平的提高和保持,以及对未来操作情境的适应;渐进练习方式在篮球传球动作技能学习过 程中始终能为儿童匹配最佳功能性难度任务,不仅有利于儿童掌握篮球传球技术动作,而且有利于学习者对不同篮球传球动作技能的记忆表征和 动作计划的重新构建,是儿童学习动作技能的最佳练习方式;儿童在学习相同动作程序动作技能时没有出现背景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根据心理投射原理,采用绘图、识图、补画等墨迹测量方法,对体院学生在跳远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动作表象水平进行了实测,作者为探查动作表象而编制的三项测量工具,经实测应用与检验结果表明有较好的信度、效度。研究结果还表明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不同学习者对不同动作环节的认知存在着“选择”差别,其认知水平与操作水平的关系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本项研究不仅为揭示运动技能形成过程探查“S-R”间的中介变量提供了“白化”手段,同时还为了解技能学习过程中不同学习者的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与学习方法,以及在教学指导过程中贯彻区别对待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验法,探讨类比学习与外显学习的不同组合方式对大学生初学者学习不同性质网球技能的影响。受试被随机分为闭锁性技能任务组和开放性技能任务组,再将两组受试随机分为外显-类比学习组、类比-外显学习组和类比与外显学习同时进行组。以击球准确性、动作评分和有关动作的知识数量为指标,对受试的绩效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学习闭锁性技能时,同时进行组受试的击球准确性、动作评分和动作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其他两组好;学习开放性技能时,类比-外显学习组受试的击球准确性、动作评分和动作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其他两组好。  相似文献   

7.
在体育教学中,学习和掌握动作技能时,经常受到已形成的技能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迂移”,迁移有正负之分。凡是一种动作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动作技能的学习起良好促进作用,叫正迁移,它有利于动作技能的  相似文献   

8.
“迁移”是一种动作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动作技能学习的影响。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影响称为逆向迁移。两者都有正负之分。凡是一种动作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动作技能的学习起促进作用,叫正迁移,它有利于动作技能的掌握,反之,则叫负迁移,不利于动作技能的学习。由于体操动作技能结构复杂,难新动作层出不穷,故学习中存在着多种迁移。认识、研究、掌握体操动作技能学习的迁移  相似文献   

9.
不同动作技能活动方式对智障成年人体质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实验法研究不同动作技能活动方式对智障成年人体质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智障成年人参加开放性动作技能和封闭性动作技能练习,对他们的身体素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智障程度越轻的被试通过练习,越能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元分析法对搜索到的132篇与视觉模仿(observational learning)相关文章,并筛选出符合研究要求的38篇文章进行数据分析,以探索视觉模仿对运动技能学习影响及影响视觉模仿效果的因素.结果显示:①视觉模仿总体效果量(ES值)为1.04,即视觉模仿能有效促进技能学习.视觉模仿能促进形成技术动作相对结构(GMP)后,提高技术动作的适应性;②视觉模仿对动作技术和动作认知表征的促进作用好于对动作结果;③高水平/标准示范比初学者示范更有利于技能学习,但最新趋势趋向混合高水平和初学者示范最有利于技能学习;④视觉模仿更有利于大肌肉群参与工作的复杂运动技能学习;⑤适当采用背面观看示范比纯粹采用正面观看示范更有利于表现难美性项群学习.⑥现场、常规录像和标记点这3种不同形式的视频对视觉模仿效果影响不大,但对小孩初学者而言,抽象的标记点视频不利于技能学习.  相似文献   

11.
心理定向--动作速度合成法在跳远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定向—动作速度合成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把心理—中枢神经活动与动作技能学习结合起来 ,强化神经“通路”和运动技能条件反射的形成与巩固。在跳远技术教学中 ,运用实验对比的方法 ,将“心理定向—动作速度合成教学法”引入到实验班进行教学改革 ,结果表明 :实验班不论是助跑技术、起跳技术还是专项成绩都明显好于对照班。该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purpose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to evaluate transfer of movement education training to new skill performance and to evaluate skill improvement as a result of movement education and traditional training. The subjects were 47 first grade students who were in one of two classes. Each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received one 30-minute class and one 20-minute class per week for 20 weeks. Subjects were taught movement principles either by a movement education approach or by a traditional approach. Johnson's Throw and Catch Test (1962) and a batting test for distance were used as pretests. These same tests were repeated as post tests in addition to two other tests which measured performance on striking and kicking distance and accuracy. Teaching approach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on the latter two tests which measured the transfer of training effect. Traditional learning was better than movement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throwing, catching, and batting performanc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when one's objective is to teach a specific skill within a relatively short time period, a command style with demonstration is better than movement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认知线索对技能形成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手段考察了简单技能和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三种不同线索的作用问题。通过对150名被试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技能的复杂程度不同,线索的作用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存在一个循环加工问题;线索之间的协同作用对技能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生理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为了更好地了解技术动作学习的规律,对实践进行指导,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等,研究得出神经活动类型的不同特征:强度、平衡性、灵活性和不同的学习方式:无反馈学习法、有反馈集中学习法、有反馈分散学习法,对技术动作学习的影响规律。分析得出结论:技术动作学习受到学习者高级神经活动和学习方式的共同影响;不同学习方式下,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对技术动作学习影响的规律可为运动选材、学习者选择学习方式和运动项目提供依据。以此为依据为技术动作学习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固定训练程序进行练习的组块练习(低情境干预)和以随机训练程序进行练习的随机练习(高情境干预)对运动技能学习有重要的影响。运用元分析方法探讨两种练习方式对不同结局指标、不同学习阶段和不同参与肌肉群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影响、机制和启示,旨在丰富运动技能学习理论,为提高组块练习和随机练习在体育教学训练实践运用的有效性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1)组块练习和随机练习对不同结局指标、不同练习阶段和不同参与肌肉群的运动技能学习效果不同;(2)从不同结局指标来看,组块练习对动作时间和测量距离类指标的运动技能学习更有效,而随机练习对完成得分和动作速度类效果更佳。(3)从不同学习阶段看,在学习掌握阶段组块练习效果好;在迁移阶段随机练习效果好;而在保持阶段,两种练习方式对不同结局指标运动技能效果各有优势。(4)从不同参与肌肉群的技能看,随机练习对粗大运动技能和精细运动技能学习效果均好于组块练习。  相似文献   

16.
以固定训练程序进行练习的组块练习(低情境干预)和以随机训练程序进行练习的随机练习(高情境干预)对运动技能学习有重要的影响。运用元分析方法探讨两种练习方式对不同结局指标、不同学习阶段和不同参与肌肉群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影响、机制和启示,旨在丰富运动技能学习理论,为提高组块练习和随机练习在体育教学训练实践运用的有效性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1)组块练习和随机练习对不同结局指标、不同练习阶段和不同参与肌肉群的运动技能学习效果不同;(2)从不同结局指标来看,组块练习对动作时间和测量距离类指标的运动技能学习更有效,而随机练习对完成得分和动作速度类效果更佳。(3)从不同学习阶段看,在学习掌握阶段组块练习效果好;在迁移阶段随机练习效果好;而在保持阶段,两种练习方式对不同结局指标运动技能效果各有优势。(4)从不同参与肌肉群的技能看,随机练习对粗大运动技能和精细运动技能学习效果均好于组块练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研究探讨非正式的正念训练对于大学生网球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8周的非正式正念训练,实验组被试五因素正念量表得分和舒尔特方格测试成绩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网球技能学习的结果显示,2组被试经过8周的技能学习在动作表现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动作的击球结果显示出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有效击球和落点控制的得分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正念训练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正念水平和注意力水平,促进网球运动技能学习。  相似文献   

18.
内隐学习理论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是学生在运动技能获得中的两种方式,它们相互协同,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运动技能教学中要摆正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的关系,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内隐学习潜能;使用图示教学法、表象教学法和暗示教学法能调动学生潜在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排球传球技术的学习和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Coordination variability and skill development in expert triple jumpe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skill of expert triple jumpers on the coordination variability of lower extremity intra-limb couplings. In contrast to the traditional motor learning perspective, we hypothesized that as skill and thus performance increases, movement coordination variability will also increase. Three-dimensional kinematic and ground reaction force data were collected during the hop-step transition phase of the triple jump. Relative motion plots and a modified vector coding technique were used to quantify the coordination variability across the trials. The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a U-shaped curve, representing coordination variability, as skill increases. The high coordination variability in less skilled athletes is present while the appropriate characteristics defining the movement coordination patterns are acquired. This coordination variability may not be beneficial to performance. As the refinement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is achieved, coordination variability decreases, resulting in a more consistent or regulated performance. In the final stages of developing a skilled performance, a functional variability is accessed that brings flexibility to the system allowing it to cope with perturbations.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need to address the learning effect when analysing coordination variability from a dynamical systems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20.
技巧肩肘倒立与经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平衡是体操动作技术教学中常见的教材内容。教学实践证明,体操动作技术教学过程中有迁移现象且效果明显,即正迁移与负迁移。深入研究运动技能迁移现象,寻找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更加主动地控制、把握并利用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