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延玲 《成才之路》2009,(14):20-21
一生坎坷才华横溢的曹植,他的友情诗与爱情、亲情诗一起构成了其诗赋中的情感世界。虽现存数量不多,但曾植在诗文中对友情描写的广度与深度都超越了前人,艺术上也颇有独到之处。曹植的友情诗最重要的内容是对友情的歌颂;其次,表达对友人的勉励、宽慰之意;并在描写友情的同时,表现宇宙无限、人生短促的人类普遍情绪。  相似文献   

2.
很多人部因为曹植曾经说过“辞赋小道”而认为曹植对文学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但这种观点与曹植在创作上的成绩相矛盾。事实上,曹植很重视文学的,他十分重视民间文学,学习继承《诗经》、汉代乐府民歌等,正因为如此,他才取得了创作上的巨大成绩。本文拟从曹植的作品中所体现出对民间文学的学习继承,从而说明曹植对文学之重视。  相似文献   

3.
创作主体有什么样的思想情感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作品中表现出来,曹植诗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抒写他个人的建功立业理想。这种理想充满追求和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曹植诗歌对“建安风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曹植诗歌的精神实质和历史贡献。研究曹植的建功立业思想的现实意义,对我们今天一定会有所帮助,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可谓引领建安文学的一代风骚,然而,在其短暂的人生轨迹中,却处处流露着无限的哀怨与伤感。文章着重从友情、性格、身处异乡的孤独三方面进一步探求曹植的悲剧渊源,挖掘其由群体走向孤独历程的种种原因,从而展示一个觉醒了的个体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5.
曹植是建安时期极富盛名的作家,他的赋深刻地体现出生命体察之悲和抒愤咏怀之悲,曹植赋中浓重的"悲情"特质是和他多舛的命运与敏感、单纯的性格分不开的。对曹植赋"悲情"特质的深度解读,有利于在更深层次上了解曹植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6.
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可谓引领建安文学的一代风骚,然而,在其短暂的人生轨迹中,却处处流露着无限的哀怨与伤感.文章着重从友情、性格、身处异乡的孤独三方面进一步探求曹植的悲剧渊源,挖掘其由群体走向孤独历程的种种原因,从而展示一个觉醒了的个体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7.
李宁 《文学教育(上)》2011,(11):102-103
曹植在他短短的四十年人生中创作了90多首诗,60篇赋,还有120余篇章表书信等散文,被论者誉为建安之杰。无论是对文学遗产的继承,还是对后代思想文化的影响,曹植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价值都是巨大的。本文试着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曹植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曹植诗歌之“骨气”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植的诗歌具有“骨气奇高”的特征,但对于这个特征的理解颇多歧义,笔认为,在曹植一生追求理想并屡遭失败的过程中,他面对骨肉相残的现实所表现出的或顺从权势,或抗争灾难,或沉溺痛苦,或超脱尘外,以及任性而行和持性而作等矛盾对立是其诗歌“骨气奇高”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形成这个特征的根本原因是他的儒道互补的人格和对风骚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9.
曹操有四个儿子,其中曹丕(pī)和曹植是一母所生。曹植从小聪明非凡,十几岁的时候,就读了不少书,能写很出色的文章。曹操试了曹植几次,觉得他确实才华出众,就对他特别宠爱,多次想立他为太子,只是因为有些大臣反对,才决定不下来。曹丕文才也很好,但比不上曹植。他怕自己地位不稳,就想方设法讨曹操喜欢。有一次,曹操外出打仗,曹丕、曹植都去送行。临别的时候,曹植马上念了一段颂扬曹操功德的文章,大家听了十分赞赏。这时有人在曹丕耳边小声说:“大王要离开了,你只要表示伤心就是了。”曹丕赶紧抹着眼泪向曹操告别,曹操很受感动,也掉下了泪。这…  相似文献   

10.
曹植妇女题材诗作鉴赏异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安之杰”曹植的作品流传至今的,诗有80多首,辞赋、散文完整的与残缺不全的共40余篇,其中妇女题材的作品约占四分之一。聆听曹植抒情的歌唱,我们不应忽视他对女娲、涂山氏、姜嫄、简狄这些伟大女性的礼赞,对美丽多情的洛神的苦苦追求,对待字空闺的美女、无辜遭弃的怨女的同病相怜。曹植笔下的女性足以形成一个蔚为大观的系列,但长期以来并不为人重视,或者说人们瞩目的只是女人背后的诗人。古往今来的说诗者,对曹植诗作中凡涉及妇女题材的,均视为寄寓诗人身世的比兴象征之作,从而忽视了题材本身厚重深刻的内涵。如果我们稍稍撇开以“比兴”为中心的古老的说诗传统,重新审视一下曹植妇女题材诗作的“表层”意象,或许会发现曹植其诗的别一洞天;再披文入情,发掘其深层意蕴,或许更能窥见曹植其人的一个侧影。  相似文献   

11.
姚静 《作文》2023,(4):27-28
<正>曹植是建安文学的大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虽然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但这并不能掩盖其在诗歌方面的贡献。丁晏评价:“诗自汉魏以来卓然大家,上追骚雅,为古今诗人之冠,陈思王其首也。”这足以见得学者对于曹植诗歌评价之高。本文主要从五言诗、诗风、风骨等方面对曹植诗歌进行鉴赏。一、五言诗五言诗是曹植最为擅长的诗歌领域,可以说曹植成就了五言诗,五言诗也成就了曹植。  相似文献   

12.
曹植受到《诗经》多方面的巨大影响,他对《诗经》的接受虽不拘一家,但从其现存作品来看,他经常采用《韩诗》说,表明他对《韩诗》有所偏爱,这是因为《韩诗》通达的解经方式符合他的个性特点和学术观念。曹植通过荆州学接受了由蔡邕带到中原的杜抚、赵晔的《韩诗》说。  相似文献   

13.
曹植受到《诗经》多方面的巨大影响,他对《诗经》的接受虽不拘一家,但从其现存作品来看,他经常采用《韩诗》说,表明他对《韩诗》有所偏爱,这是因为《韩诗》通达的解经方式符合他的个性特点和学术观念。曹植通过荆州学接受了由蔡邕带到中原的杜抚、赵晔的《韩诗》说。  相似文献   

14.
三国时.曹植天性聪慧,才出众,深受曹操喜爱。曹操本打算立他为太子.但曹丕“矫情自饰”,用尽各种手段当上了太子、曹丕做了太子后,对曹植进行无端迫害。有一次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以“兄弟”为题作诗一首,并不准出现“兄弟”二字.否则处死。曹植果然七步之内成诗:  相似文献   

15.
曹植作为建安之杰,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上都取得了卓绝的成绩。曹植的诗赋取效风骚,情兼雅怨。基于其自身创作经验,以及建安文学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时代风貌,曹植尤其重视文学的情感因素。他所标举的“辞赋小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儒家诗教对文学抒情的束缚;其“愤而成篇”的创作主张,接续并壮大了诗骚以来的抒情传统;他所提出的“大笑吐辞”,体现了建安时期文章娱情的新风尚,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缘情的内涵。曹植的文学批评既出之于他天才的识见,也是汉魏之际思想解放和文学自觉的产物。曹植对文学与情感问题的探讨,为陆机“诗缘情”的提出做了多方面准备。  相似文献   

16.
曹植作为“建安之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成就的取得和他对以前文学的接受分不开。从曹植对诗骚继承和创新这一文学接受角度,分析了曹植诗歌在创作中对诗骚的继承和创新。这种继承和创新主要包括:曹植诗骚创作精神的继承;曹植对《诗经》艺术手法的继承和创新;曹植对楚辞艺术手法的继承和创新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浅谈曹植的文学成就及其影响杨小冷,刘亚萍关于曹植在文学上的成就,历史上已有很多评论。其中不乏持否定态度的人。建安诗人都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曹植也是这样,但曹植不是单纯摹仿.而是在学习基础上有所创造·他在继承乐府民歌的时候。对它进行了加工改造:使之更加...  相似文献   

18.
友情     
友情是什么?有人说:“友情就像一个小港湾,港湾虽小,但也能抵御狂风暴雨。”我觉得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处处都有友情。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甚至我们和父母之间都可以建立友情。师生之间的友情是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老师不仅教我们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我们生存的本领和怎样做人,并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师生之间的友情是高尚的。同学间友情的建立,关键是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当你交新朋友时,也许会遇到不愉快的事,但只要你试着理解他,多为他想想,你就会成功的。父母和我们之间有友情吗?有的同学可能认为根本不可能…  相似文献   

19.
崔积宝教授所著的《曹植研究》一书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于2003年10月正式出版,该书是国内曹植研究的新成果,书中有许多对曹植研究的新解读。《曹植研究》一书包括一篇序言和五篇论文。崔教授在《曹植研究》的序言中总结了研究曹植的历程和取得的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20.
曹植和曹丕本是同胞兄弟。曹植少年时聪明好学,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深受他父亲曹操的宠爱。曹操曾几次想立他为太子,后来听信谗言,认为曹植行为不检,作事任性,就改立曹丕为他的继承人。曹丕对曹植的才华一直嫉妒,当了皇帝以后,他对曹植深为不满,怕他日后威胁自己的王位,就找借口向他兴师问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