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英国诗人布莱克称自己的<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代表了"人类心灵的两种对立状态".通过对<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布莱克的对立学说的发展以及布莱克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2.
威廉.布莱克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诗作《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从背景人物、语气心境和意象象征等方面揭示了"人类心灵的两种对立状态",即天真与经验,但他们又相互依存,相互弥补,缺一不可。就像"羔羊(善)"与"老虎(恶)",均属上帝之作,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种人生从天真到经验之过程的对立统一,不仅对人类是生存必需,而且对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讨论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浅析了诗人的象征手法的特色及其对揭示作品的主题、表达丰富的思想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天真之歌》是深受中国读者喜爱的威廉姆.布莱克作品之一。在《天真之歌》的深层结构中蕴含着三个阶段,从蒙蔽中的天真到美好愿望中的天真,再到优美想像中的天真。通过三个不同阶段的对比可以看出,布莱克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从理想向现实螺旋式发展的自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威廉·布莱克的<天真之歌>通常被单一地解读为"天真"的颂歌或哀歌.而实际上,文本所呈现的却是一种具有多重性的"天真".这种多重性既囊括了诗人所描摹的"天真"之境的多层意义,又隐含着诗人对待"天真"的矛盾态度,折射出布莱克的诗歌文本所具有的开放和活跃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李菁菁 《文教资料》2012,(34):103-104
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诗集《天真与经验之歌》中的《飞虻》为语料,结合诗人的个人经历与诗歌的创作背景,解读飞虻的寓意,认为:《飞虻》一诗强调了追求平等自由的思想,以及为了思想飞翔可以舍生忘死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布莱克是18世纪末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起点诗人。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画配诗”风格——诗合画境,画隐诗情。他创作的系列诗集被称为“装饰诗集”,《天真与经验之歌》是其中的经典之作。以《天真与经验之歌》中的几首以花为主题的“画配诗”为例,解读布莱克诗歌中寓天真之意及寓爱情之意的花朵——天真之花与爱情之花。  相似文献   

8.
白凤欣  佘平 《沧州师专学报》2009,25(3):12-14,22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是英国前期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又是一位哲学诗人。"矛盾的普遍性"的思想统摄着他一生诗歌的创作过程。他认为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因此,其诗歌中体现矛盾的"对照"(contraries)频频出现。从主题思想、语言文字、写作技巧三个方面分析布莱克诗集《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中永恒的"对照"手法。  相似文献   

9.
雷牧野 《海外英语》2014,(15):198+200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著名诗人,其代表作《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描绘了两个鲜明对比的世界。通过对诗歌"神圣的意象"和"抽象的人形"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布莱克思想意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0.
春天     
William  Black英 《小读者》2011,(4):41-41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鸟儿欢腾,公鸡呜叫,云雀在天上翻飞,夜莺在山谷间歌唱,孩子们欢蹦乱跳,笑语喧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选自19世纪英国浪漫派诗人威廉.布莱克《天真之歌》的《春》。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的天才诗人和版画家布莱克以“诗画配”的形式出版的短诗合集《天真之歌,》将诗与画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一件独特的艺术品。我们可将其作为一个艺术整体来解读,并试从版画入手,将版画设计和诗歌原文两相对照,从中探视布莱克的信仰:天真的世界是一个受到“神”保护的与世隔绝的世界,上帝是存在于每个人体内的潜在的神性,童稚是进入“神的境界”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十八世纪末英国前浪漫派诗人布莱克(Blake·william)以其民歌体的清新笔触和无韵体热情奔放的格调为后人留下了大量不朽之作——诗集《天真之歌》、《经验之歌》,长诗《法国大革命》、《四天神》等。他的诗既歌唱自然环境中生活的欢乐和“爱·仁慈、怜悯、和平”,也描写生活中的不幸和痛苦,他的诗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具有现实感,但有些诗篇神秘主义和象征色彩极其浓厚,流于晦涩,使读者理解起来往往误入歧途,不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  相似文献   

13.
布莱克的早期作品《天真与经验之歌》因其简洁的语言,深刻的立意而成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一棵毒树》这首诗,用精炼的诗句,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愤怒和复仇的故事,看似简单,却暗含深意。本文拟从《一棵毒树》入手,探究布莱克在对待宗教、革命以及理性主义方面的反叛精神,诗人以这首诗为媒介,大胆地揭露了宗教对人的精神桎梏,具有鲜明的革命精神,并且表达了对想象力的热烈追捧,使读者能够进一步了解其作品和精神世界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4.
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羊》(The Lamb)和《虎》(The Tyger)一直以来颇受读者和文学批评界欣赏和争议。通过对这两首诗的二元对立关系的解构性分析,有助于阐释和重构羊与虎能指和所指的意义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15.
布莱克(1757-1827),英国诗人兼画家,自幼学习版画,此后一生靠刻版画过活。1783年正式出版诗集《诗的素描》,后来的诗集多由诗人亲手刻印,如《经验之歌》(SongsofExperience)。  相似文献   

16.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十八世纪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是他最具代表性、最受后人关注的诗集。他的诗歌意象鲜明,语言质朴,风格简洁,想象力丰富。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诗集中分别收录了数首情景不同、内容迥异、前乐后苦的同名诗。本文选取一组同名诗《扫烟囱的孩子》,尝试从这颗沙里看布莱克创作思想从“纯真”向“深刻”的演变。  相似文献   

17.
威廉·布莱克和屈原是英国和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布莱克的预言诗深奥难懂,屈原的诗谲绮深远,两位诗人在作品中创作了大量的神话意象。浪漫主义文学惯于借民族文化中的传统神话意象来寄托理想和情感,而神话意象则是作品艺术内涵的容器。因此,该文将对布莱克《四天神》和屈原《远游》中的神话意象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丰富布莱克和屈原的研究视角,也希望在一定程度上为两位诗人的研究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宋书》中保存了不少关于诗歌创作、诗人轶事、《诗经》引用和歌谣谚语、乐府歌辞等方面的史料,这些史料是我们研究汉魏六朝诗学发展的重要文献。通过对《宋书》诗学文献的梳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诗经》之学的演变和七言诗形成的过程,从而加深我们对南朝诗学发展规律的认识,同时也可以看出中国诗学经先秦"诗文之学"至两汉"《诗经》之学"到魏晋"诗歌之学"的嬗变,特别是《宋书》对《诗经》的引用,可以引发我们对魏晋文学自觉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9.
孙秋英 《现代语文》2010,(5):117-118
<正>曾以《昨夜之歌》和《北游及其他》两部诗集而被鲁迅赞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1]的冯至(1905—1993)是中国现代最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多深沉、含蓄,于平淡中见奇巧,其诗歌的盛誉几乎贯穿了整个现代文学。其中  相似文献   

20.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诗人之一.在他所有的诗歌中<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是最有名的两个诗集,呈现出由"两种对立状态"组成的世界.<小黑孩>是<天真之歌>中的一首,讲述了一个非裔美国人,也是这首诗的讲述者,回忆在他孩提时代,母亲曾经告诉他关于爱和平等的事情.小男孩的童年梦想就是所有的人将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上帝平等平等的爱,然后享受生活快乐.爱和平等正是这首诗要表达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