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提出旨在促进教育公平,在教育均衡发展提出的背景下,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也应该实现均衡化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教育均衡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演绎对学校体育均衡发展进行了问题定位与内涵解析;最后通过专家访谈,在教育公平的理论框架上,结合专家意见,对校际层面学校体育均衡发展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与释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问题举国关注.通过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该问题的社会背景进行剖析.发现大学生体质下降不仅与高等院校有关,还受到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工作机制、经济体制和法律体系的影响.建议回归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高校体育教育;夯基础,将高校办学理念落到实处;促进竞技体育与终身体育教育兼收并蓄、均衡发展;凸显对高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公平性;依法治教,保证高校体育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微观层面。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不公平现象,表现在课堂时空资源不均衡、课堂师生交往互动不均衡等方面。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就,也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本文在全纳教育理念下分析其原因,同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从微观层次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4.
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方式之一是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如何促进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在教育研究中是一个难点。促进公平的基础就不能回避差异,而是客观分析学生学业成绩差异,通过对学生学业成绩分化的社会学研究,并给出策略建议以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合理分化,使之实现教育的公平性与个性化的有效平衡。  相似文献   

5.
邓晓莉 《文教资料》2014,(21):85-86
效率与公平的争论历来是社会领域炙手可热的话题,论及教育公平,学术界多从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三个角度进行资源均衡配置的论证。常忽略学生差异性所致的教育需求差异性,忽略公平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必须从判断主体——学生需要出发进行公平与否的判定。有教无类强调的是机会均等,反映的是资源均衡配置层面的公平性,因材施教则从照顾学生差异性出发阐述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公平性,是从结果角度进行的论述,是对教育公平的深化,是由绝对到相对、宏观到微观的转变,目的是实现教育的实质公平。  相似文献   

6.
教育均衡作为教育公平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通过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及师生比等九个指标对云南省县域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影响县域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未得到进一步确立;历史"欠账"多;财力薄弱,教育经费投入有限;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调整结构,逐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增加资源,改善义务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强化师资,提高教师的均衡配置;定期监测,构建云南义务教育均衡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是近几年研究的重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涉及公平教育。教育公平性保证受教育者得到公平发展的机会。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外语教学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外语初学时间、教育经费投入、师资水平以及师资结构等都是影响外语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外语教学研究者应找出问题症结所在,提出相关策略,努力实现河北外语教学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育资源配置应该遵循公平性原则,而在实际运作中,不管在高等教育阶段,还是基础教育阶段都严重存在着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问题。本文主要就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及教育资源配置的概念作界定;其次,对我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作现状分析;最后,就保障教育资源配置公平,促进基础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均衡发展提出几点切实措施。  相似文献   

9.
教育政策具有多种内在属性,如"公平"属性和"效率"属性."公平性"是教育政策的内在属性和首要价值,教育政策不公平是因为教育政策制定者没有足够重视、甚至忽视教育政策的"公平"属性.因此,要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就应该从源头上出发,从指导思想上重视教育政策的公平性,还公平属性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国家政策能否体现平等的理想”、“政策是否具有公平性”、“政策是否能够保证实现公平”等问题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政策的公平性与个人意义上的公平密切相关,但它不同于个人公平,它解决的是国家与社会意义上的公平问题。由于现代国家具有强烈的公共性,在政治法理上,现代国家及其政府被认为是一种接受全体公民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它要对全体公民及其利益负责,因而,国家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利益。从这样的逻辑出发,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就应该被理解为:在现实社会条件下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可能的教育平等就是教育公平。1我国教育政策现存的公平性问题追求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是当今人类社会教育发展的根本趋势,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平等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体现在教育利益分配中教育权利、教育机会、教育条件和发展资格认定等方面的分配的不公平。根据其形成的原因我们可以把这些不公平归纳为四种类型:①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差异导致的不公平,如城乡之间、东部教育与西部教育的差异等;②教育政策与制度规则本身的缺失导致不公平,如电脑派位制...  相似文献   

11.
现如今教育事业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所以人们对教育公平性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目前的教育并没有达到每个学生都能被公平地对待的要求,教学中不公平现象普遍存在。对学生来说,学生实现茁壮成长的目标会很艰难;对教师来说,教师的信誉度会降低,人们会怀疑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师教学素养;对社会发展来说,教育的不公平会成为社会形成良好风气的绊脚石。因此,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笔者就分析出的教学不公平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最近以来,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使得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学前教育的公平性是带动整个教育公平的前提,然而现今在我国,学前教育却呈现出了十分显著的差异性。不仅仅是区域间经济发展、拥有教育资源等方面的不均衡,更关键的是由于有关方针规范不够完善。要想更好地保障学前教育发展的公平性,该作笔者从公平视域下对国内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差异及有关建议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没有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没有真正意义上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没有幼儿教育的公平,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就要大打折扣.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存在着严重的城乡不均衡现象,显著表现在教育机会(起点)和教育条件(过程)的差异巨大.幼儿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政府必须担当起实现幼儿教育事业城乡均衡发展的主角,而不是把责任推向家庭和市场.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编的教育公平感知调查问卷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8个师102所中小学校的435名体育教师和11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体育教师总体教育公平感知较差,但其教育公平意识较强,对学校体育的公平内涵和价值具有良好的认知.教师不公平感知的主要原因是领导重视不够、职称评聘渠道不畅、教学训练投入和回报不相匹配、社会歧视与偏见等.相反,学生普遍对学校体育的教育公平感知较好,但其教育公平意识淡薄、敏感性差,且在性别、体育成绩、体育成就期待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建议消除对教育公平绝对性的误解,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认可度,唤醒个体自觉,使师生共同提高体育的教育公平意识、践行公平行为,以提升学校体育的教育质量,促进学校体育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新课程改革呼吁转变课程、教学理念,实现均衡教育.中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任务型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均衡发展的机会.创设各种适合学生均衡发展的有效任务,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前人们对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公平性的质疑声不绝于耳,那么,到底怎样发展学生才公平?鉴于教育与人发展的特殊性,我们应当从"应得的公平观"着手理解学生发展的公平性,学生公平发展的实质是其个性的发展,其关键是其潜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7.
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命运.学生接受教育的不平等直接影响到将来经济收入的不平等,进而埋下阶层矛盾的隐患.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义务教育法将教育的均衡发展突显为亮点之一,正是基于这一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百年大计,教育事业的发展直接联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然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的公平性问题.本文就以贫困地区中小学生为主体,浅析其关于教育公平的相关问题,包括教育公平的概念、重要性、目前我国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教育不公平现象,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当前人们对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公平性的质疑声不绝于耳,那么,学生到底应得怎样的发展才公平?鉴于教育与人发展的特殊性,我们应该从"应得的公平观"着手理解学生的公平发展,学生公平发展的实质是其个性的发展,其关键是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0.
杜修和 《文教资料》2010,(25):174-175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教育公平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高校扩招对农村学生发展的影响,认为,尽管扩招对提高农村学生高校入学率,进而对提高其人力资本有明显作用,但扩招进一步拉大了城乡高等教育差距,并且这种差距逐渐由表面的、总量的不均衡转变为隐性的、深层次的、长远的教育不公平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