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被列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黄山,以松奇、石怪、云多而名闻天下。明朝有位文人曾写了一副对联赞誉黄山: “岂有此理,说也不信; 真正绝妙,到此方知。”这对联抒发了人们对黄山的无限景仰、酷爱之  相似文献   

2.
<正>"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那时我青春年少,每次过年时一看到这副老掉牙的对联就想发笑,但我家黑漆斑驳的老木门上,十年有八年贴的都是这一副对联。抬头看见时,只觉满纸老气横秋、酸腐陈朽,却不知,人生的愿景,人世的温馨,其实全在这两行字里。天增岁月人增寿。如溪水,如落叶,如皱纹,如年轮,日月交替,四季更迭,自然赐岁,不  相似文献   

3.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这是一副劝谏人们用心学习的对联。但是,其中的内涵,却远远超出了学习的范畴,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差不多时时事事处处都要用到。  相似文献   

4.
“雪掩鹭鸶飞时见,柳藏鹦鹉语方知。”这一副对联是说,鹭鸶掩在雪中,鹦鹉藏在柳中,人们很难发现,只有当它们运动起来,才获得对雪中鹭鸶和柳中鹦鹉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在四川乐山嘉定府中学堂读书时,一次偕六七个同学去游观音庙(庙内有佛祖殿和观音阁).游到观音阁时,见有两个神龛,一个里面是千手观音,另一个里面是送子观音,千手观音配有匾额和对联,送子观音却只有匾额,而无对联.匾额是"有求必应".同学们对郭沫若说:"送子观音有匾额,无对联.你何不写一副对联作为我们游览的纪念?"郭沫若说:"当然可以."  相似文献   

6.
新年谈落实     
新年来到了,各单位都要忙着召开年终总结表彰大会,既总结过去的一年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也对新的一年提出工作计划,表彰一下有功人士,这都是无可非议的。问题是某些单位开会流于形式,对取得的成绩连篇累牍地加以渲染,对存在的问题与失误一笔带过,语焉不详,敷衍了事。当某单位领导端坐在主席台上谈起新的一年工作计划和目标时,极尽慷慨激昂、鼓舞人心之能。问题是工作计划和目标制定之后,谁来落实?我给大家说一副在社会上流传广泛的对联,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这副对联以亦庄亦谐的形式,针砭时弊地指出某些机关、某些部门在处理上级交代的工作中,流于形式,敷衍了事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7.
对联这一独特的文学样式倍受国人的钟爱。连中高考试题中也出现了对联题,这一种新题型让我们的考生措手不及。许多教师对于对联知识了解甚少,所以对联题也就变成了"黑洞",让学生望而生畏。对此,作者通过多年经验总结,归纳了对联的一些知识,希望能给师生在做对联题时带来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8.
对干动物.我们的感情是复杂的,既喜爱,又嘲弄。看到一副对联:“细腰蜂,进竹筒筒.竹筒筒笼住细腰蜂,嗡嗡嗡;扁嘴鸭,钻石夹夹,石夹夹卡紧扁嘴鸭.呷呷呷。”对联中是喜爱与嘲弄交织,即便是嘲弄.也让人感到一种善意。  相似文献   

9.
寿联     
夏建松 《知识窗》2006,(6):34-34,11
清朝,有一位年龄极高的老寿星。那天,他过生日,请了一位秀才帮他写一副寿联,并要求秀才把他当年的岁数写在联中,于是,秀才送给了老寿星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10.
韩长代  邵玉 《知识窗》2008,(5):26-26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3000多人集合在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队伍中最引人入目的是天安门前金水桥南边高悬的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11.
对联是一种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我国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对联中常会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拟人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由于对联是一种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这给对联的翻译造成不少的困难。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能帮助译者更好地认识对联翻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傲雪凌风踏寒霜,策马长歌醉骄阳 曾有霞仙居北坨,依然虹影卧南旸。”在江苏省江阴县城南四十里,有个村庄名叫南阳岐,村南有座古老的石桥。这副对联就是刻在桥椽上的。这是世人对徐霞客的评价,很中肯也恰到好处。然而在几百年后的中华大地上,又出现了类似于徐霞客的人。他,就是广州巍峰矿产应用研究所所长,古菊云。  相似文献   

13.
古代塾师的社会地位比较低,有一副描写塾师生活的对联,言其凄楚无奈却又有文人安贫乐道、自守清贫的矛盾心理.联曰:  相似文献   

14.
在李必湖自家门内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牢记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下联”坚信马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横批——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15.
见木不见林     
小区有位林老伯,我最喜欢到他家玩耍了。这天我一推门,只见墙上新挂出一副对联:会当一览众山小,切莫见木不见林。我连看几遍也没看懂其中的含意。  相似文献   

16.
<正>1998年,沈忠厚70寿辰,中国石油大学老校长杨光华为他题词:"水击石穿寻地火,披肝沥胆为人民。"这是老校长对沈忠厚的赞誉,更是对沈忠厚崇高人生追求和高尚学术风范的高度概括。2008年,沈忠厚80寿辰,沈忠厚的学生们给导师送上了这样一副对联:"忠天义地风风雨雨成就伟业,厚德载物兢兢业业培育英才。"这是学生对老师的敬仰,也是沈忠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生动写照。——题记  相似文献   

17.
有位作家,曾用这样的一幅对联形容作文时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横批:写不出来这副对联形象的描绘了老师教作文的艰难和学生写作文的愁苦。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  相似文献   

18.
几十年来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语文教学。而高考指挥棒则直接指导着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由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一直为我国传统精粹的对联又重新进入语文高考的考试范围,这一变化的产生直接影响了我们高中语文的教学。针对这一现象的出现,再结合以往对联教学的经验,本文将从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等方面,对对联这一文学形式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周晨 《科教文汇》2010,(14):48-49
几十年来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语文教学。而高考指挥棒则直接指导着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由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一直为我国传统精粹的对联又重新进入语文高考的考试范围,这一变化的产生直接影响了我们高中语文的教学。针对这一现象的出现,再结合以往对联教学的经验,本文将从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等方面,对对联这一文学形式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0.
张森凤 《知识窗》2008,(3):22-23
不少到过山东孔府的游人,可能会记得孔庙大门的一副对联:“与国成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但“富”字顶上没有那一点。“章”字下部“十”的一竖直通到上部“立”字。这既不是岁月风尘的磨蚀,也不是刀笔匠的疏忽,而是孔子后人特意关照工匠如此雕刻,寓意是盼望孔家永远“富贵无顶,文章通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