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特别是语言形式上的不同之处,论述英汉互译时如何在译文里突出译入语的语言特征,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以语言文化对比为主纲的翻译教学法,主张通过的语与译语在语言、文化差异上的对比,使学生对两语语言文化差异心中有数,进入语言文化转化的角色,翻译时会“入文问禁、入语随俗”,跳出译出语的桎梏,按译入语的方式去表达,消除了硬译,死译以及由于不谙语言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超、欠额翻译等常见之弊端,减少了“翻译腔”,使译文比较醒豁、自然、地道。  相似文献   

3.
语篇翻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语篇连贯的识别与重构过程,原文语篇中的连贯性是否能在译文语篇中得以再现,直接关系到译文的交际功能能否实现。本文主要从文化可接受性和语言可接受性两个方面讲述语篇连贯性对化妆品说明书翻译的影响,以及如何构建连贯性。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思维差异在翻译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及其在语言中的表现和对翻译的影响.旨在通过这种对比,提高翻译中的准确度,使译文更地道,更符合目的语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纯真年代》的两个中译本的语言风格略加比较:第一种译文显露出一种现代气息的风格,而第二种译文保持了源语风格,在翻译质量上两种译文并没有明显界限;并证实了关联理论对翻译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翻译的目的就是使译文在译入语读者中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即译入语读者能够找到译文与其认知环境之间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6.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本质不同的文字,因此,在高校的翻译课中,学生必须先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才能把原文翻译成为符合目的语习惯的优美译文。本文着重从形合语与意合语、主动与被动两个方面来逐步引导学生了解和对比英汉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汉语公示语英译的中国特色,指出在语言形式上,汉语公示语常具有结构对称的特征;在语气上,汉语公示语常具有表达直白、不够人性化的特点;从文化上而言,汉语公示语往往涉及中国社会特有的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礼仪习俗、社会现象等。由于译者缺乏对英语公示语语言特点的掌握、过分拘泥于原文的语言形式与信息内容所致汉语公示语英译中出现的问题,公示语的翻译,应以满足译文读者的信息需求与心理需要为目的,侧重于译文信息与感召功能的实现,才能达到公示语翻译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语篇翻译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野.与传统翻译策略不同的是,语篇翻译不再局限于语言形式,而是把视野扩大到语篇的情景因素.通过对比分析同样语篇的不同译文,可以发现具体语言环境,语篇的参与者不同以及译者所处的社会、文化的不同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标示语是社会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文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标示语的英译应该在掌握标示语特征的基础上,遵循英语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以及英语本族语者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避免标示语的英语译文出现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0.
英汉民族思维差异与翻译中语句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汉英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导致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翻译过程中 ,有时要按照译入语的思维方式对语句的结构进行调整 ,使译文地道、自然 ,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1.
语言风格是一篇文章语言的总体特点。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能否将原文的语言风格译出,关系到译文的质量,关系到整个翻译的成功、出色与否。通过比较《艾默大叔》和《名利场》的幕前语两篇译文。阐述翻译过程中译者理解掌握原文语言风格,并用贴切的汉语表达出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跨文化翻译和传播不再是一个纯语言的转换过程,而是译出语与译入语国家文化审美观与价值观的传播、交流与接受的碰撞。因此,城市宣传资料英译要体现对受众文化接受期待维度的关怀。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在城市旅游宣传片中对译文读者语言习惯、文化差异、审美习惯的关照,从而帮助译文受众更好地了解莆田,同时也更好地宣传推广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3.
由于英汉语语言习惯的不同、文学惯例及文化差异等原因,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转述语形式会发生变化。本文首先对原语的转述语情况与目的语(译文)的情况做了比较,归纳出几种情况,然后分析了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模糊语言是文学作品的常见现象,亦是文学翻译中的难点之一。本文试从语用模糊角度对《红楼梦》中大量的模糊语言及杨、霍译本的相应译文进行分析,进而探究两种译文在塑造人物形象和展现人物艺术魅力方面与源语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客观性是政论语篇的语言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该语篇完全排斥语言的模糊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能使政论新闻的语言更加准确、简洁和灵活。文章从语法、语义、语用这三个层面讨论了政论语篇中模糊语言的构建方式,并针对其构建方式提出一些适用的翻译策略来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语言教学过程的文化导入对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实用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英汉习语互译教学中文化的导入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习语并使译文忠实于源语文本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法律英语语言特征及其语用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语用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法律语言翻译中的各种语用问题,探讨了法律英语语用翻译中“等效翻译”的具体矛盾,从而揭示出法律语言翻译应当遵循法律语言的文体特征,在翻译中要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原文的“语境意义”,对原文进行语境、语域、语体以及语用逻辑的分析,同时也要把握好译出语(汉语)表达的法律语言风格,才能使翻译的译文不违背原文的语义宗旨,才能使译文更加体现原文的法律语言精神,起到法律语言应有的法律效应。  相似文献   

18.
在生态翻译学指导下,本研究考察分析了呼和浩特市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情况,找出“整合适应选择度”较低的劣质译文,并将它们按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错误归类。在此基础上,广泛搜集意见并结合译文质量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公示语规范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的文化差异对翻译会产生影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找到能为目的语读者接受的文化对等翻译方法,而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了解得越透彻,翻译水平和译文的质量就会越高。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一种语言文化活动,原语与目的语在矛盾碰撞中互补互动,具体表现为目的语的创新和发展。本文将以杨宪益和Hawks的两种关于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英译本为例,分析阐述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翻译取向——使译文忠实于原文或者是使译文符合阅读者的欣赏力和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