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特别是语言形式上的不同之处,论述英汉互译时如何在泽文里突出译入语的语言特征,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2.
本通过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特别是语言形式上的不同之处,论述英汉互译时如何在译里突出译入语的语言特征,使译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以语言文化对比为主纲的翻译教学法,主张通过的语与译语在语言、文化差异上的对比,使学生对两语语言文化差异心中有数,进入语言文化转化的角色,翻译时会“入文问禁、入语随俗”,跳出译出语的桎梏,按译入语的方式去表达,消除了硬译,死译以及由于不谙语言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超、欠额翻译等常见之弊端,减少了“翻译腔”,使译文比较醒豁、自然、地道。  相似文献   

4.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译者必须了解这些差异,掌握词汇和句子的翻译技巧,才能译出符合译入语习惯的译文。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特别是语言形式上的不同之处,论述贡汉互译时如何在译文里突出译文语的语言特征,使译文符合译文语的语言习惯,通欲易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句子结构入手,采用对比法,分析和研究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特点,强调在英汉对译中要体现译语句法特点,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7.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对同一事物或命题可能会从不同方面来描述 ,同一思维内容可能会有不同表达方式 ,翻译时应注意知觉视点和时空视点的灵活转换 ,以摆脱原语语言形式的束缚 ,使译文更符合译入语习惯。  相似文献   

8.
参照塞莱斯科维奇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这一理论,在英汉视译中译员在理解源语语料的意义后,应抛弃语言外在形式,把源语语料按照类意群进行切分,依据顺句驱动原则把源语的信息和内涵移植到目的语中。在英汉视译中,定语从句的视译是重点也是难点,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序、语法规则等诸多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稍有不慎将影响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英汉语语言形态的差异是导致英汉互译中不等值现象的主要原因。了解二者之间的差异有助于克服翻译中的困难,从而尽可能地扩大译入语和原语之因的等值,缩小二者之间的不等值。本文将着重从语言形态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谈现代汉语的特点及英译汉中译入语的规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两种语言之主要差异是英语为形合语言而汉语为意合语言。英译汉中如何避免西化的“翻译腔”,使译更地道、更合译入语的规范,是译应力求达到的目标。本对汉语的音节调配、连接形式、指代关系、过长定语处理、被动概念表达方式等几方面的特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进而提出了英译汉中相关的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11.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尽相同,翻译时常常有必要在译文的词量上作适当的增加。在翻译时使用增词技巧,不仅能使译文忠实地传达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又能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对英译汉的增词技巧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教导学生在英汉互译时把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影响考虑在内,使他们在翻译时注意转换思维方式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文章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思维方式的差异给翻译教学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消除影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外宣英译实践中一个普遍性问题即是所谓的"中式英语"译文,可接受性低,使外宣效果大打折扣。论文结合南京外宣图书英译实例,探讨外宣英译中句子、篇章层面上的语言表达策略,提出外宣英译在语言表达上如何贴近目的语读者的一些做法。为提高语言表达中译文读者的接受性,译者应熟谙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前提下,表达上采取努力贴近目的语的策略,使译文在句、篇章等语言层次都做到贴近目的语。译文只有在语言表达上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才能使译文达到良好的对外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张伟 《零陵学院学报》2014,(3):182-183,186
当前的外宣英译实践中一个普遍性问题即是所谓的“中式英语”译文,可接受性低,使外宣效果大打折扣。论文结合南京外宣图书英译实例,探讨外宣英译中句子、篇章层面上的语言表达策略,提出外宣英译在语言表达上如何贴近目的语读者的一些做法。为提高语言表达中译文读者的接受性,译者应熟谙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前提下,表达上采取努力贴近目的语的策略,使译文在句、篇章等语言层次都做到贴近目的语。译文只有在语言表达上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才能使译文达到良好的对外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陈奇敏 《培训与研究》2006,23(6):123-125
随着翻译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和文化转向,研究者越来越关注文本在跨文化交际和传递中所涉及的一系列文化问题。本文以英汉双向翻译为例,从译入语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译入语的文化特征及其对翻译策略和译文语言层面的影响,以期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更自觉地认识文化的差异,更充分地理解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巨大影响,并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处理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从原文语篇理解到译文语篇再现的整体过程.译文是在对原文语篇的内容及结构、语言主题及风格的整体认识和理解基础上,运用和谐的译入语语言形式,遵循整体性原则,对原文语篇的再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纯真年代》的两个中译本的语言风格略加比较:第一种译文显露出一种现代气息的风格,而第二种译文保持了源语风格,在翻译质量上两种译文并没有明显界限;并证实了关联理论对翻译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翻译的目的就是使译文在译入语读者中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即译入语读者能够找到译文与其认知环境之间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8.
文章把英汉语篇主位推进模式大体相同的观点作为研究的立脚点,探讨英汉语的语篇翻译问题,提出在英汉互译中应尽量保持与源语篇相同的主位推进模式,以实现保留原文风格的目的.这一切都以不对原文意思造成误解为前提,即允许在译文中对原文的主位结构做适当的调整,以免影响译入语语言结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主要依据美国翻译理论家Eugene A.Nida“意思优先”,“动态/灵活对等”理论,探讨英汉互译本中内容与形式统一或基本对等的问题.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指出:在英汉语互译中原语与译入语绝对完全一致的情况是很少有的.要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必须充分考虑原语与译入语在诸如句子结构、词性、语序、表达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按“动态/灵活对等”、“内容优先于形式”的原则,结合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尽可能使译文在内容与形式上与原语保持一致或基本对等.  相似文献   

20.
翻译中译者常常会遇到译入语与译出语不对等的问题。其中,首先遇到的词汇层面的不对等问题。因此,如何准确地确定词义,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译入语与译出语之间的准确转换,对于译文质量来说尤为重要。英汉互译中词汇层面不对等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特定文化有关的词的不对等、译入语概念在译出语中没有词化、译入语与译出语在语义区分上不同、词义冲突以及译出语缺少上义词或下义词。笔者就以上现象进行归类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