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美术鉴赏是高中美术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让学生通过鉴赏接触人类文化遗产和艺术创造,走进艺术,对比走进人类文明,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江苏省邗江中学王佳曦老师"展手卷品夜宴"一课的教学,从氛围营造、创设情境到分层次鉴赏很好地还原了我国古代的赏画方式,可为美术鉴赏教学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
诗歌的语言、艺术手法、艺术形象、思想内容是进行诗歌鉴赏的四个重要板块.其中,诗歌的艺术手法是在基本把握思想内容之后对诗歌的精妙之处所作的进一步品味和感悟."虚实"是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予以重视.下面笔者针对这一艺术手法的教学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供同行们批评指正. 首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明确"虚"与"实"的概念. 在诗歌中,"实"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景."虚"则是运用想象、回忆、联想所塑造出来的虚境,或者是由实写所传达出来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然而,面对灵活多样的诗歌鉴赏,只凭借这些繁冗复杂的概念来指导学生,很可能起不到太好的效果,那么就需要我们把概念的讲解落实到日常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张玉谷的古诗鉴赏,思想理论上继承了孟子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观点,鉴赏方法上集前人古诗鉴赏之大成.他的古诗鉴赏,注重介绍作者生平事迹、阐释本事背景、解释重点词句、提示思想主旨、揭示艺术方法、采用灵活形式.读者从其古诗讲述解析中,可以了解作者情况,认识思想内容,领略创作艺术.他的古诗鉴赏对后人产生了很大影响,当今许多古诗鉴赏文章,在行文上基本沿用的是张玉谷的古诗鉴赏套路.  相似文献   

4.
“熔事”与叙事:论绝句艺术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诗歌鉴赏,习惯于从"情景"概念出发,但这一概念只是一味地强调情景之间的"交融",从而或多或少在无形中遮蔽了诗歌中"叙事"艺术的重要作用.事实上,诗歌中的"事",对于"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把"熔事"艺术作为一种鉴赏角度来关照唐人绝句,将产生新的审美体验和艺术发现.所谓"绝句熔事"之论,则是意在通过"绝句"之体,来揭示中国古典诗歌在叙事方面所具有的独特艺术方式和不容忽视的艺术成就,这也为绝句的艺术鉴赏开辟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教研组例会,常常是组长一人包讲到底,或者你一言我一语,谈些与业务无关的事,怎样才能提高例会的效率呢?我们教研组经过研究决定,每次例会应尽量抓紧时间结束一些事务性工作,然后由一个老师进行专题讲座。同备课组的老师相互分工,讲理论和讲实验的各占一半。一般要求所讲内容应与所教年级的课程有关,争取每人每学期讲一次,全组老师互相配合,每学年内都可照顾到整个中学化学的内容。 为了使讲座活动能够持续进行,使新、老教师都能参加且所讲内容丰富多彩,教研组应根据各教师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思想发动和具体指导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  相似文献   

6.
例会是学校统一思想、安排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可一些老师却在例会时备课、批作业,甚至看杂志等,使得例会成了例行公事,因而根本达不到召开例会所预期的目标。究其原因,我觉得例会内容拖沓、形式老套、没有时问观念等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那如何才能使老师积极、认真地投入到例会之中呢?  相似文献   

7.
罗彩萌 《中国教师》2011,(16):50-50
<正>前不久,笔者跟随龙岗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孙春成老师到坪地中学视导,虽说是"视导",其实,我更愿意当做自己学习的一次机会。事实上,每次外出,我都能学到很多东西,真是受益匪浅。这次,坪地中学胡薇老师讲授的《蒹葭》鉴赏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整堂课可谓滴水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以后的江苏语文《考试说明》古诗文阅读的"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被修改成了"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用"艺术技巧"替代了"表达技巧"。一、江苏高考古诗词鉴赏"艺术技巧"的命题特点江苏自2004年自主命题以来古诗词鉴赏考查了以  相似文献   

9.
每个星期一下午三点半到四点半是我校全体教师会议时间.可不要以为这仅仅是索然无味的周前例会,这个例会因为一项活动的开展而变得趣味盎然.老师们对此充满期待.能让大家对一个例会怀有期待,津津有味地参与,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0.
《湖南教育》2010,(11):37-39
你是否听到,老师们对那一周一次或两周一次的教师例会发出的抱怨?你是否看到,当偶尔宣布取消一次教师例会时,老师们欣喜若狂的表情?你是否感觉到,教师例会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位管理专家说,例会开得好,会给企业带来收益,反之,会带来负面影响。我们是否到了用心研究教师例会该如何改革和创新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古诗鉴赏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正确理解诗歌意境和主题的重要途径,是对诗歌艺术手法的掌握.诗歌的艺术手法大致可分为三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对于这些,老师首先应明确.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教学中应用"板块艺术",旨在把板块式教学的板块设计法、板块内呈现技巧、板块间逻辑关系引入日常的科学教学,从而达到让学生快速掌握科学本质并有效培养思维的目的。对于初中科学的一些抽象、难懂的课程内容,巧用"板块艺术"来优化教学,是一次生动的实践及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大家都知道,高考诗歌鉴赏是一道最需要文化积淀和知识储备的,二者同时落实,才能有成效,才能答好的一道题。所以是学生的瓶颈,也是老师教学中较棘手的板块,经常拜读一些名师专家的文章,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生发了许多的认同与共鸣,下面我就自己诗歌教学、备战高考、群文阅读的实践过程与同行分享交流。一、磨刀不误砍柴工,营造氛围有群文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诗歌鉴赏欲速则不达,所以每当进行一个单元的诗歌教学,尤其高三一轮复习诗歌板块时,诗歌更是要充分造势。  相似文献   

14.
语言教学是散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语文教学的根.在袁老师的《散步》设计中,品味语言的步骤比其他环节用时多,就体现了语言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对精妙词语的鉴赏,掌握鉴赏的方式、方法,然后自然地过渡到对课文句子的鉴赏.这样两个环节独立而不脱节,也符合语言鉴赏的要求与规律.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学习鉴赏的方法,培养鉴赏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品味用词精妙的环节,他出示了典型的句子,从中找出典型的词语,给学生点拨,然后让学生自由阅读,自由寻找,自由品味,做到了学以致用.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品味词语中,袁老师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词语的精妙,采取"替换法"来帮助学生认识词语的精妙,做到了"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文言经典故事,《孙权劝学》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有较大的鉴赏空间,这就需要教者选准切入点.柳老师没有对字词句进行串讲,也没有让学生进行逐句翻译和简单的字字落实,而是以诵读、积累、感受、培养语感为主要任务,这种简单、质朴的做法往往是很有效的.更可贵的是,柳老师没有将文言文教学停滞于"言"的层面,而是从文本内部找寻激趣点,挖掘出了短文里藏有的多个"三",以"找寻三"的活动来趣学课文,其设计是精巧的.这给学生提供了品析的"入口",学生进入快车道,参与度高,思维量大,能对人物和文本进行多侧面的分析与鉴赏.  相似文献   

16.
建筑环境空间,一方面要满足人们一定的功能使用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满足人们精神感受上的要求.什么是建筑的形式美?维特鲁威认为建筑是由模式、布置、比例、均衡、适合和经营构成的.在建筑中,能体现艺术效果的,一般都是"能反映人与物之间的联系"的地方.具体说来,建筑艺术主要通过"外部形象"与"内部空间"这两大部分来体现.其外部形象,直接昭示或间接折射了人类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体现了人类智慧与力量的延伸;其内部空间,直接昭示或间接折射了建筑的宜人程度,以及人类对理想的物化程度与能力.建筑艺术的鉴赏心理,主要是以这两大部分为出发点,来进行、展开和升华的,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审美风尚,决定了各时代、各地区不同的建筑艺术鉴赏心理.建筑艺术的鉴赏心理,是随时代、地域变化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17.
曾经听一位书法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开始告别毛笔书法了!"而在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中,我也同样感到尴尬:那些喝着牛奶、吃着肯德基长大的一代对祖国的传统艺术近乎是熟视无睹!  相似文献   

18.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不仅是脍炙人口的诗歌杰作,也是一篇艺术鉴赏的典范作品.本文从艺术鉴赏中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实现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解读,以此解释艺术鉴赏的一般原理.  相似文献   

19.
张黎 《四川教育》2012,(7):80-80
诗歌的语言、艺术手法、艺术形象、思想内容是进行诗歌鉴赏的四个重要板块。其中,诗歌的艺术手法是在基本把握思想内容之后对诗歌的精妙之处所作的进一步品味和感悟。“虚实”是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予以重视。下面笔者针对这一艺术手法的教学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供同行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杨柳"这个意象的内涵是什么呢?诗词选修的学习中,老师常这样问学生.应该是送别,感情一般是缠绵、哀怨的,学生总能快速而准确地回答,足见老师对诗词基本意象内涵的反复强调是有效果的.一提"月亮",往往是游子"思乡",一提"菊花",往往是隐士"不畏权贵,追求淡泊".借助于意象的解读,学生理解了诗词的内在情感,这是诗词鉴赏的基本任务.除此以外,我们会重视诵读,炼字,尤其重视表现手法的鉴赏,虚实结合,化静为动,托物言志等等.但是,选修阶段对诗词意象的鉴赏是否就在这样的层面上进行呢?我们知道,古典诗词的基本意象就是那样一些,各自都有特定的相对稳定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