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去只要能上大学人们就心满意足了,现在是要上好大学;过去只要有书读就行,现在是要读好书;这就需要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人民群众倾注了那么多感情、精力和财力,把子女送到大学,就是希望受到良好的教育.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活动,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成长、成熟、成才服务的.  相似文献   

2.
一 寻找言语感觉 1.关注四次感叹. 师:作者刘成章先生在文中发出的四次感叹是—— 生:好一个安塞腰鼓! 师: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这四句话. (生读书圈画) 师:谁把这四次感叹读出来? (生读句子) 师:乍一听,这四句话有点重复哕唆,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 生:不是. 师:四句话,四个“好”字,现在哪位同学把写“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相似文献   

3.
学业成绩是衡量教育产出的重要指标,它与教育期望密切相关.教育期望理论对合理引导教师、家长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OLS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发现,父母期望和学生自我期望对其学业成绩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父母期望子女读到大学对子女有读大学的期望会产生极其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会对其是否有读大学的期望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国家需要拥有创新精神,勤学苦读,学以致用的新一代精荚,其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关键.在如今的社会,大学生多如牛毛,而同样读的大学,为何那些人今后的发展却各不相同,成就高低各不相同?毫无疑问,跟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有所关系.本文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和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过去只要能上大学人们就心满意足了,现在是要上好大学;过去只要有书读就行,现在是要读好书;这就需要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人民群众倾注了那么多感情、精力和财力,把子女送到大学,就是希望受到良好的教育。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活动,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成长、成熟、成才服务的。  相似文献   

6.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人生发展重要的时期,也是由中学时期的"填鸭式"教育转变为大学时期主动求知过程的转折。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现就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的困惑——"读大学应该读什么?怎么读?"这一问题,在这里与同仁切磋,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助力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7.
本通过鹭江职业大学图书馆学生读的借阅情况及图书流通状况,分析鹭江职业大学图书馆学生读目前的阅读倾向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得出职业大学图书馆的读教育工作必须改进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也说"凉茶"     
读了<老年教育>第四期贾泽宗先生<体味凉茶>一文,感触颇多,也想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在近些年的政治体制改革中,不少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从官到民,从热到冷,落差较大,一时难以适应,难怪有的同志感叹"人走茶凉".  相似文献   

9.
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我心情激动,多么希望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但是回到真实的校园内,各种检查评比接踵而至……这不禁让人感叹:理想有时仅仅存在于一瞬间!班主任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不少人对美国著名的大学如数家珍,以为自己的孩子在美国读高中升大学是一条捷径。其实,这是一些过分夸大美国教育优点的宣传造成的误导。中国孩子如果决定到美国读中学,以下情况应该了然于胸。  相似文献   

11.
爸爸的目光     
徐驰 《新读写》2011,(12):22-22
读此文不由联想到朱自清的《背影》,小学时没读懂一爸爸只不过是去买了一袋橘子何需感叹?如今十几年过去,那种不善言说的爱,我终于感受到了些皮毛,所以—直觉得《背影》应该放在大学甚至更晚的时候来学。然而读毕此文,我发现自己错了。还是初中生的徐驰就有了这种领悟,她用流转的笔触勾勒出细腻的情感,这顿晚餐,我似曾相识。  相似文献   

12.
自197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设立少年班以来,我国研究型大学就开始了特殊人才培养的探索过程,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本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教改联读班为个案,通过对教改联读班毕业生和在校生的问卷调查,真实反映资优学生本科学习经历的情况,为我国研究型大学资优教育的进一步改革提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了武汉54名大学毕业生回炉读技校的消息。消息一出,社会舆论一片哗然。从本质上看,大学毕业生回炉读技校,属于学术教育与技能教育的竞争问题。以论文写作为毕业标准的  相似文献   

14.
张爱珍 《教师》2011,(5):112-112
从读韩愈的《师说》后,常感叹现代人在教育孩子上,选择各种兴趣班,期望值过高,却忽视了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举止、行为习惯,时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三联动、两结合、多样态"开展中华经典教育,是针对近年来中华经典教育存在的问题,基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由地方综合性大学通过实践探索出来的一种新模式。"三联动"是指以大学为引领,将大、中、小学的中华经典教育有效地衔接起来,使之产生良性互动,形成一体化、阶梯式的实践教育体系。"两结合"是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结合、传统经典与红色经典的结合。"多样态"是指开发"素读"法、"微悦读"等一系列中华经典教育的实践方式。按照"为何读""谁来读""读什么""怎么读"与"读的效果如何"的基本思路,从中华经典教育的理念目标、主体、内容、方法和评价几个方面全面阐释"三联动、两结合、多样态"中华经典教育实践体系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6.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杂志社: 读了贵刊2002年 第11期刊出的文章 “欧美研究型大学的办 学特点与改革趋向初探”后,深受教益,文中关键的一节是“实行校企合作,推进成果转化”。研究型大学面向企业,出科技创新成果.因为科技成果有实际应用的需要.使研究型大学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7.
袁浩 《师道》2012,(3):9-9
在农村,对很多家庭而言.“读书亏本”的观念正在蔓延。“读高中读穷一个家,读大学读垮一个家”,这是不少农村孩子家长坚持的理论。河南周口市太康县乡村教师陈女士对《河南商报》记者如是概括当前农村教育的困境。她指出,很多农村家长勒紧裤腰带供孩子上大学,得到的结果却是孩子就业困难,  相似文献   

18.
今天,当许多学生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会遇到这样一些新鲜事:原本以为所读大学在大城市,却要在城郊某座大学城呆上四年;同读一所大学的同学,因为距离远,也难以见上一面.在目前中国的许多大学,这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一切源于大学多校区的办学现状.  相似文献   

19.
七岁时,妈妈把我送到堪萨斯州大学读那里的子弟小学。爷爷是堪萨斯州大学著名的古典文学教授,父母希望我从小得到那里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怎样办好专科?我认为首先应满足三个前提条件。 (一)优化教育结构。中国的教育体系是万国牌的。专科是学原联邦德国的;短期大学是从美国引进的;中专是学原苏联的。中专又分“大中专”(高中毕业读二年),小中专(初中毕业读三年)。要想说明专科与短期大学、专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