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教师文化就是教师置身其中、一同营造、共同发展的文化,或者说,就是一个学校中多数教师所追求的价值取向、认同的教育理念、秉持的职业操守和遵循的行为方式。良好的教师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能培养和激发全体教师的集体精神,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促进学校的优质发展。不同的教师文化塑造着不同的教师,教师教育理论的专业素养、学科知识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专业素养,决定着建构教师文化的水平。教师文化是多侧面的文化体系,它包括: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学校倡导的文化与真正流行的文化;管理层文化与普通教师文化。  相似文献   

2.
李小卫  伍艺凭 《教师》2008,(19):56-57
学校作为一种环境,它不仅仅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也直接制约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深刻认识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环境的关系,构建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从物态、精神、制度和管理等四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学校作为一种环境,它不仅仅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也直接制约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深刻认识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环境的关系,构建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从物态、精神、制度和管理等四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4.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中最具活力、最具主体意义的文化形式,体现着教师这个特定群体的价值观念、思想规范和专业精神.从教师专业的本质内容结构上看,它主要包含了教育信念、知识能力结构、专业态度和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意识.由此可见,专业结构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师文化因素.形成、发展和构建教师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是一致的.因此,研究高校教师文化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发展是新生代乡村教师“留得住”的内源式路径,乡土文化是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新生代乡村教师增强乡村教学生活适应性,提升自身专业发展,须保持必要的文化自觉。“乡里人”身份认同、“潮土共生”的理性自觉以及“回乡为农”的实践自觉是新生代乡村教师文化自觉的内在意蕴。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乡土身份迷失、乡土素养匮乏和学校文化落伍等诸多文化困境。通过重塑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聚焦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特质、变革乡村学校的学校文化,以提高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乡土素养以及乡村文化振兴参与度,成为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文化自觉的突围路径。  相似文献   

6.
文化视野中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文化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定生态环境,它具有自然性、封闭性、边缘性和落后性的特点,它在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制约了农村学校和教师的文化建设,从而使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文化困境。重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走出文化困境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和谐的学校文化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发展的深层次条件。本文从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文化、构建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和构建立足于课堂教学的行动文化等三个途径阐述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和谐学校文化策略,以共同的价值观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确保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经常化,在教学活动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8.
教师文化研究新取向:教师新专业文化的确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文化是作为教师这一职业群体而言所具有的共有的观念与行为,是教师群体在共同的学校教育环境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教师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独特成分,具有与其他社会文化不同的自身独有的一些特征。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的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教师文化的再造问题,而教师新专业文化中具有自觉性和合作性两大特征。从教师文化研究的新取向理解教师文化对于教师专业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教师自觉性和合作性专业文化的确立及其实践为我们重新认识和探索教师专业的特征开辟了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9.
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用专业化、团队化方式组建优质教师发展团队是教师团队发展的基础;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形式与内容,开发教师发展课程,不断实现教师个体专业素养的提升和教师团队的共同成长是教师团队发展的核心;打造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的学习型教师团队真正形成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合作型教师文化,促进学生发展和学校内涵发展是教师团队发展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
重塑学校文化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者的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学校文化的重塑,而学校文化又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密不可分。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如何审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校文化重塑与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本质要求,既能以教师专业的发展策略来促进学校教学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的更新,又能寻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建设新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营造个性鲜明的精神文化、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和积极向上的行为文化,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黄艳梅 《江苏教育》2012,(26):45-47
学校特色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教师的专业发展又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质与核心。在谋求学校特色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队伍建设不能仅是"只见树木"式的师德要求和学科培训,而是要有"还见森林"式的全面建构,倡导基于学校特色发展的新型的教师文化。教师文化就是教师的价值追求、教育理念、职业道德以及行为方式的统一体,直接决定着学校特色文化的结构与水平。基于学校特色发展的教师文化的内涵应当是完整的,它应包含观念系统、知识系统与伦理和心理人格系统几个主要方面,具体地讲,也就是应形成与学校特色发展相适应的先进的  相似文献   

12.
论指向专业发展的教师精神文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其内蕴在教师行为中深层次的精神文化,是教师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教师精神文化建设的最终旨趣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因此,在诠释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文化关系的基础上,厘定深层次教师精神文化的内在构成因素,深刻分析它们在教师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其中,教育教学理念是先导,教师专业精神是动力,教师专业尊严是核心,人际关系规范是目标。  相似文献   

13.
学校文化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讨论学校文化的含义、学校文化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学校文化的特性,分析影响学校文化的因素,探讨高校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其目的是说明创建良好的高校文化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文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也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又反过来触动了教师文化的发展。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文化是整体的、有机的,二者是一个相互作用、双向建构的过程,而新旧教师文化又是相互渗透、相互理解、相互融合的。  相似文献   

15.
学校的发展在教师,教师的发展决定于学校良好教研文化的构建。在此思想指导下,学校进行了以"构建‘和谐共进’的校本教研文化"为主题,以校本管理文化、校本研修文化、校本研究文化以及校本活动文化四方面为内容的实践研究,"和谐共进"体现的是一个团队互助共进的精神需求和工作需求,它的核心指向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和谐共进"的校本教研文化在有效提升教师素养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积极构建生命发展教育理念下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体系,倡导人本化的管理文化和榜样文化,为教师搭建各种专业发展交流平台、开发专业发展研修项目,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素养。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教师专业素养偏低,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为了提升和优化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通过提升教师专业化素养,树立教师光辉形象;把握教育发展趋势,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措施,努力提升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升我国中小学专业发展水平,使得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相似文献   

18.
教师文化是教师这一特定群体在学校环境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规范。通过探讨四种不同类型的教师文化——个人主义文化、派别主义文化、人为合作文化和自然合作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发现合作型的教师文化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可以大致归为三类:"知识—技能"取向、"实践—反思"取向、"文化—生态"取向,多种取向和途径在操作模式层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文化路径的实践诉求展开讨论,结合自身的专业发展经历,一线的教育教学实践和不同学校的观察比较,突出教师专业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要求下,必须要"基于学校""取径文化"。鉴于此,结合理论支持、发展实践和学校推进,提出了中小学基层学校可供借鉴、选择的现实而有效的五点行动建议:秉承文化自觉,注重多维推进,把握动态平衡,倡导知行合一,推行效能评价。  相似文献   

20.
从专业能力、教育理念和专业精神三方面展现了一名幼师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新手教师的专业发展历程。幼师学校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特质、个人成长史、自主发展等个人因素和幼师生素养、他人认同、学校管理等环境因素。为此,高师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幼师学校给予新教师针对性的专业支持,教师自身应注重有效快速地"补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