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全国散打锦标赛、散打王争霸赛、世界杯散打比赛中参赛运动员主要心理状态的产生和对应的赛场效果及其调节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散打比赛紧张应激、淡漠消极、盲目自信、战斗准备等心理状态及对应的赛场效果明显的自我调节和良好心理状态养成训练,能有效地促进运动员综合实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运动员除体能素质、运动技术、比赛战术之外在赛场上与对手相对抗决定成败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因素.心理训练是使运动员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主动转移不利因素,对比赛中突发事件具有招架自如的能力,以达到在比赛中可以长时间稳定的其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取得优异成绩的手段.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认为缺乏自信心、过于紧张或兴奋的情绪、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运动员自身的实力水平等是影响运动员心理波动的主要因素;并总结出心理辅导训练法、自我暗示训练法、模拟情景训练法、循序渐进心理训练法等心理训练的常用方法,旨在为运动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化、系统化训练的基础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充分发挥出技战术水平的前提。结合多年从事训练和比赛的实践经验,综合分析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比赛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认为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比赛心理状态主要受到赛场条件、队员生活方式、教练员等客观因素与自我评价、目标定位、动机引导、自信意识、注意力、情绪、意志品质、大脑功能状态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针对影响或诱发每个速滑运动员比赛不良心理状态的主导因素,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干预以及合理的调节是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的关键,更是培养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形成较强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浅谈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自控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自我控制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对引起自己心理反应而有意识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调整的心理过程 (或活动 ) ,也就是所说的支配和控制自我心理和行为的能力。目前 ,世界各国的教练员、心理学者都特别重视足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在赛前进行调节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比赛中 ,赛场的发挥除了依靠合理的训练安排之外 ,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即运动员的机体潜能全部投入比赛和维持最佳临赛状态的心理自我控制能力。运动员的赛场自控能力是人的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心理能力特征在赛场中的集中体现 ;性格、意志、情感主要是后天养成的 ,…  相似文献   

5.
运动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的一个特殊领域,它对于参加竞技训练和参加奥运会等重大竞技比赛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而言,尤其具有深刻含义。赛场上,运动员要把竞技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受诸多心理因素影响。运动心理咨询师为运动员进行赛前的心理准备、赛后的心理调节,有助于运动员维持最佳心理状态并发挥出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实践证明,运动员赛前情绪是否处于良好的状态,将直接影响正常的技术水平的发挥,比赛的胜败往往取决于运动员瞬间的思维方法和心理状态,而瞬间的状态又取决于长期的心理训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好坏,在平衡木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平衡木运动的特点要求运动员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正确无误地完成动作,取得好分数。如何培养运动员在赛场上稳定地发挥水平,是体操教练员、运动员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运动员平衡木赛前心理状态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心理素质是运动员在面对比赛压力时所展现出的心理反应和适应能力。在篮球运动中,教练员的临场执教语言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会产生直接影响,进而作用于赛场行为,因此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培养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可以采用自我效能、正念干预及培养球商等方法。这些策略不仅为教练员和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效的心理素质培养方法,还有助于运动员更好地面对竞技压力,提高比赛表现,从而推动中国篮球运动的整体发展并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根据短道速滑运动项目的特点,运动员能否在现场比赛中发挥出日常训练的最佳效果,取决于比赛前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通过文献资料法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黑龙江省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进行研究,了解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有短道速滑运动员的比赛动机不良、心理压力过大、比赛经验缺乏和对比赛环境的不适应等。提出:调节呼吸法、模拟训练法、表象再现训练法、语言暗示法和设定适宜的比赛目标等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调节方法。有助于增强短道速滑运动员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为缓解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紧张的心理状态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赛场观众噪音干扰与运动员能力关系进行实验研究,以期为教练员指导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及比赛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赛场噪音干扰对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发挥确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不同距离实射黄心率的影响显著,优秀运动员实射状态下的抗干扰能力显著强于普通运动员。但对专项心理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优秀运动员与普通运动员的差异也并不明显,这可能与运动员日常此类心理训练的频率不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心理测量、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训练以及心理疲劳恢复等方法,对专项运动员比赛心理能力的发挥进行了综合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贯彻实施以比赛心理能力培养、比赛心理状态保持和比赛临场心理状态调节为主体的增强优秀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心理能力发挥的内容和方式具有一定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CSAI-2问卷测试了322名参加全国或省际比赛运动员的赛前状态焦虑。结果发现:①运动项目类型是影响多维竞赛状态焦虑的一个重要变量;②性别与运动级别仅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运动员的多维竞赛状态焦虑;③文化程度不是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因素;④认知特征显著的武术比赛成绩更多地受到认知状态焦虑的影响。建议对于认知特征显著的武术运动,教练员应该加强对运动员的认知心理训练  相似文献   

12.
武术运动员心理疲劳成因与恢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武术运动员产生心理疲劳的原因出发,阐述了武术训练、比赛中心理疲劳对武术运动员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出了武术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恢复手段。  相似文献   

13.
武术虽然没有以正式的比赛项目进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但通过北京2008武术比赛使得竞技武术的竞赛规则更加完善,更加贴近于奥运会。在这种情况下,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就要不断加强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其中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和现场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从运动训练、舞蹈形态学、音乐基础等多种学科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艺术表现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探讨培养与提高的方法和手段,为武术套路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提供可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心理量表测量法,对参加第11届全国运动会武术套路比赛的87名运动员进行了竞赛状态焦虑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武术套路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水平均与性别、运动等级、运动年限有关;文化程度因素、竞赛项目与竞赛状态无显著性差异;武术套路运动员成绩更多地受到认知状态焦虑的影响,呈现显著性差异中度相关,状态自信心与运动成绩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在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下,竞技武术套路在创编、演练、裁判评判标准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其他表现难美的项目一样,武术竞赛中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有关赛前心理训练及比赛期心理调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教练员在训练和竞赛中对运动员的教学、指导训练等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传统武术在向竞技化武术转型的过程中,长期性、高强度、大负荷单调的演练给武术形体技术上带来提高的同时,运动性心理疲劳亦日益突显。文章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阐述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出现的必然性,从传统文化角度出发,结合东西方实证研究,提出"禅悟"即冥想训练对恢复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是可行的,是一种简单可操作的心理恢复训练。  相似文献   

17.
武术运动员在竞赛中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运动竞赛的成败,因而针对竞赛中的心理状态的训练更显得尤为重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根据赛场上运动员经常出现的一些不良心理状态的表现,提出三种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心理训练方法,以期使运动员克服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从而使武术心理训练体系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马腾斯的CSAI-2问卷,对参加第十二届全运会武术套路比赛中太极拳男女运动员的竞赛状态焦虑水平进行测试。旨在探讨在国内最高级别的武术赛事中,高水平太极拳运动员多维竞赛状态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比赛成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竞技能力及竞技状态的分析,给出了大赛前竞技状态的诊断与评价方法,最后提出从运动员的生物节律、生理、运动心理等方面对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20.
防守反击技术在武术散打训练中实用性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散打比赛防守反击技术的实战性表现形式以及影响防守反击技术的发挥因素,如何更好地使散打防守反击技术在比赛中得以运用,使之更具实战性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散打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心理素质、实战经验对散打防守反击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加强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术动作和实战训练;注重战术思想的培养;注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