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多个春秋,在这十多年的改革进程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但笔者在广泛深入学校、走进课堂进行调研时,发现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有失语文教学本真、让人难以捉摸的"雾化"现象。这里所说的"雾化"现象是指小语阅读教学被一些机械的、盲目的操作所代替,被一些虚幻的、缥缈的环节和内容所遮掩,看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已被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所接受,传统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在建立民主、平等、开放的生态课堂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等方面起了较大的作用.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背离对话教学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四年,我作为国家级实验区的语文教师,实践并体验了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发展变化的全过程.阅读教学从过去"思想内容分析课"到现在着力追求的"自主、合作、探究课",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体现了阅读教学的进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但教学中部分教师"超越文本"、"超越课堂",甚至超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盲目追求新奇的形式,脱离文本进行感悟、体验的情况屡见不鲜,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被削弱,使教学处于盲从、随意的状态,这一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应在研究语文教学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建构有效语文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历来是最受重视的,也是被研究得最为充分的一个板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阅读教学已成为时下一个时髦的话题。的确,在阅读教学领域我们已摸索出一些比较成功的教学范式,每一个教师都多多少少能说出一些与"阅读教学"这个名词有关的内容。也正是由于阅读教学在课改的浪潮下被推上一个更高的层次,这就导致了我们现在中学课堂中普遍出现的一  相似文献   

5.
攀枝花市东区作为四川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采取了“有重点专题推进”的语文教研策略。教研发现。通过实施新课改,全区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发生了明显变化,语文阅读教学面貌得到较大改善,课堂呈现出新气象。但同时,阅读教学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阅读教学长期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尚未得到根本转变。本文针对全区城乡35所中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提出当前阅读教学应当注意的十个问题,以利进一步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经常被人诟病的一个方面便是阅读教学中的随意性,人人都想将一篇篇熟悉的文本翻来覆去挖掘出新意。于是,便出现了教研活动中广为流行的"同课异构",而2012年热闹纷繁的"十大名师教《老王》"活动更是将这种现象推到了极致。"同课异构"的流行开启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但也加深了人们对语文阅读教学随意性的疑惑和质疑——那些"普通的"老师回到自己的课堂实施阅读教学时应该抓什么?怎么才能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实现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7.
一、改革小学阅读教学课堂结构的现实意义小学阅读教学的改革关系到小学语文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小学阅读教学课堂结构的改革乃是一个主要环节。五十年代初,苏联的小学阅读教学法介绍到中国。在谢皮托娃所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法》一书中提出了“文艺作品教学”(即记叙文教学)的程式。其教学程序是: 1.启发工作 2.阅读全文 3.读后谈话 4.逐段阅读分析  相似文献   

8.
陆豪 《教师》2016,(4):83-8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语文阅读教学逐渐告别传统的"教师分析,学生记笔记"的沉闷课堂,但有些教师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课堂存在"为讨论而讨论,为活动而活动,为对话而对话"的现象,有些公开课沦为好看而不实用的"表演课",课堂效率反不如传统课堂来得高效。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着力探讨"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努力探索一种激活阅读教学课堂的方法,为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实施到今天已有近十个年头,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由教师独当一面、独霸课堂,学生埋头速记的现象早已被众语喧哗、笑声晏晏的师生平等对话取代。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面对浅易的课文,  相似文献   

10.
王肖婧 《教师》2020,(6):20-21
基于小学语文教学不断改革的大背景下,阅读教学已经成为重难点之一。而翻转课堂作为当前教学的重要形式,被引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很大的必要性。因此,文章先剖析阅读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特点和现状,然后进一步对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的改革,让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然而,当我静下心来对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进一步反思时,我感觉到不少教师对课程改革缺乏深入全面的理解,否定传统的优秀教学方法,课堂上赶时髦,走形式,摆花架子的现象较为严重.那么什么样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呢?艺术大师徐悲鸿有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艺术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就是简洁与朴实.阅读教学课尚且如此,教学阅读课就是教师在实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辩证统一的前提下,追求诵读与阅读的底气,参与的快乐与发展,博大的胸怀与见识.换言之,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从实、活、新入手,实中求活,平中生奇,回归超越而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努力转变思想,确立了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理念;坚持改革教法,开创了阅读教学的新局面.但由于改革任务的艰巨性,阅读教学作为一道"难关"的性质并未发生根本的改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仍然低下,学生谈到语文阅读而为之色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将怎样继续进行?作为一名一线初中语文教师,我想谈谈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不容小觑的地位。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也背负起更加艰难的任务,并且在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越来越被人所重视。因此,想要抓住它的实效性就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十余年,语文教学依然问题重重,主要表现在过于重视教材、重视课堂、重视阅读(教学)、重视分数,"旧四重"的结构使得语文教学畸形而萎缩。语文教学要建立"新四重"的结构,重视教材与读物的结合、重视课堂与课外的结合、重视阅读教学与听说写教学的结合、重视分数与素质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改以来,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确是比过去活跃多了,但形式主义的东西也多了,并且淹没了语文的本体;课堂上"语文"少了,"关于语文"的东西多了。一些非语文现象、非语文活动霸占了课堂上学生沉入阅读、思考的大量空间,解读文本的深度、阅读能力的形成、语文素养的提升等阅读的本意几乎被冲淡殆尽。因此,让阅读教学重返正轨、回归本真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李爽 《教学随笔》2016,(10):115-116
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整体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大的语文教师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塑造学生的个人形象.阅读教学的方法日益更新,更多的语文教师越来越关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语文课文讲解中问题设计的"主问题"的设计是细节设计之一.现今,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繁多,课堂提问碎、杂、多、偏等使得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成效低,"主问题"的应用使语文教学有张有序,使学生与教师的双边活动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人教本"教材向"部编本"教材的过渡与转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从"教"转向了"学",更从简单的"独文教学"转化成"整合型教学",从"文本文字的教学"转化为"在真实情境中的阅读教学"。在此,就以上文所谈到的三点转化来谈一谈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浅薄的看法。一、从"教"转向了"学"的阅读教学在如今运用"部编本"教材进行教学的课堂上,更多地看到的是教师的"导",学生  相似文献   

18.
孔建 《现代语文》2011,(11):107-108
在新课程改革走过了十年的今天,我们不难发现在语文阅读教学,尤其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存在着种种教学不到位的现象,即“抽条”现象。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阅读教学背景、文本特点、文本内涵和朗读等方面剖析了种种“抽条”现象,以引起语文教师自身的反思,并呼吁大家警惕阅读教学中的“抽条”现象。  相似文献   

19.
王秀梅 毋庸讳言,在面广量大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尚存在着一些“失范”现象,有的人误认为这是改革改过了头,甚至有淡出改革的想法。其实,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一些偏差、偏离甚或是错误现象是正常的,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值得庆幸的是,近期一些专家、一线教师一直在热烈地探讨着,争论着,希望能在“否定、接纳、重建”的过程中,寻求突破和再生,建构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范式,给茫然无措的语文阅读教学带来浴火重生的契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然而初中语文阅读中存在泛化现象,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时随意性现象比比皆是,课堂看似"个性化"了,但是语文的课程属性丢了,学生的主体性弱化了,文本载体被虚化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没有真正的提升。语文阅读不应该是泛阅读的状态,让个性化阅读回归本位,才能构建真正的个性化语文阅读课堂。一、回归语文课程本位,让个性化阅读有依托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喧宾夺主的现象,课堂上过多依赖多媒体手段,学生的注意力被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