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是,新时期农民在文化上的弱势、农民对文化的强烈需求与农村社区文化的匮乏形成强烈反差。分析农村社区文化的现状,探索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路,无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朱惠斌  王强 《成人教育》2011,31(9):24-25
文章从社会管理层面阐述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指出现阶段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存在意识不强、认识不到位、基础设施落后、农民主体性发挥欠缺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文化生态的认知,文化是生态整体,体现在个人之间、社群之间的关系,包括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社区网格化、创设多元化供给模式、确定农民文化主体地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农村文化人才机制是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海西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成为其中点晴之笔。本文从精英理论视角对海西城市社区文化问题进行思考,梳理精英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发现精英是社区文化的推动者,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但其自身存在流动性、排他性和局限性等缺陷,针对这些问题从思想层面、社区记忆载体、两岸文化根源三个方面提出建设海西城市社区文化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服务“三农”的核心内容。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使农民的文化权益得以保障,农民的文化需求得以满足,对于实现永州市农村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面、谐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记忆与身份认同的交互作用,是当前文学“记忆话语”研究和讨论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扬·阿斯曼指出,借助文化记忆,一个集体的成员建立并培养共同的身份和归属感。主动记忆与主动遗忘推动“交流记忆”和“文化记忆”之间的动态流动。通过交流记忆中积极的记忆与遗忘,《美国牧歌》中的犹太家庭希望将美国身份镌刻在集体的文化记忆,以此重塑后代的身份认同。第四代梅丽强有力的反抗,则揭示了该犹太家庭中交流记忆与文化记忆转换的失败以及所面临的身份困境。借由对该犹太家庭代际记忆危机的刻画,菲利普·罗斯表达了他对于美国少数族裔“同化”潮流的重新审视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8.
数字记忆是乡村记忆的创造性转化,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数字记忆赋能乡村振兴的基本逻辑和路径选择,旨在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新思路。数字记忆具有区别于以往记忆形态的“虚拟性”“即时性”“通感性”和“灵活性”特质,能够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动能、精神动能和产业动能,是数字时代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乡村常常会陷入表面数字化困境,制约着数字记忆功能的发挥。为此,需要做好数字记忆资源建设的顶层设计,借鉴国内外数字记忆工程的经验,提高乡村共同体成员的参与度,以确保数字记忆赋能乡村振兴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村改居”社区作为由传统农村向现代城市过渡的特殊样态,因其“亦城亦乡”的独特性而为学界所广泛关注。在“村改居”社区这一过渡型社会形态中,受文化延续性、稳定性的影响,社区意义空间、交往空间、权力空间的重构远滞后于生存空间(物质空间)样态的变化。从空间变革的视角审视“村改居”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现状,可以发现社区居民面临着文化记忆断裂、文化归属感消解、社区情结转化艰涩、主体意识薄弱等多重瓶颈。有鉴于此,基于物质空间、意义空间、交往空间和权力空间之界分,重塑公共景观这一空间之“基”、深挖符号资源、完善社会关系网络、推行网格化管理等则是纾解“村改居”社区居民文化认同困境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合肥市长丰县、肥西县和肥东县的3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的实地调查,发现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居民文化需求主要表现在渴求更多符合农村社区的文化产品和必要的文化基础设施,要求扶助土生土长的文化产品和团体,政府给农民提供相应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消除二元制的城乡文化建设模式,政府、集体、企业、民间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致力于新型农村住宅社区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满足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的关键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长株潭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型社会”的获批、物质生产方式及人文因素是长株潭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形成的因素。长株潭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建设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缺乏完整的机构整合、政府指导监督不到位等问题。我们应采取相关对策,加快长株潭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记忆曾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但随着现代知识存储工具的发展,学校教育出现逐渐疏远记忆的趋势。但记忆不仅有储存知识的功能,还关系到学生自我身份的确立、情感的满足、文化的认同等。过度地将记忆让渡给机器会造成学校教育中记忆的价值功能被轻视、文化内涵被剥离、情感维度被削减等。在智能时代,学校应该对智能机器扬长避短,明确智能机器参与记忆建构的范畴和边界,积极发挥人工智能“活化”记忆和拓展“记忆之场”的作用,促进学校更科学、更系统地构建记忆。  相似文献   

13.
农村教育应该和新农村的建设联系起来,应该通过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的社会、文化发展,为农村社区建设服务,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文化素质、伦理道德水平等,这应成为我国新农村  相似文献   

14.
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淮北市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打造人文荟萃、特色彰显的文化精深之淮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公益组织"作为民间第三方的身份,对城市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的作用非凡,尤其是在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社区建设的中。以合肥市D组织为例,运用人类学中田野调查的方式发现农村社区休闲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制约因素,分析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在其中的积极因素以及不足。针对促进农民休闲文化参与,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提出公益组织参与的策略,对政府在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微观层面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区文化发展是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抓手之一。农村社区文化的发展有助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能够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政治保障,两者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提升农民的基本素质,也有助于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一、提高农民文化意识是当前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首先是当前农村复杂的文化状况的要求。文化本身具有教育性,它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产生自发的、无意识的影响。农民总带有“农村人”的文化特征,具有独特的文化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因为农民受农村文化的熏陶。当代农村的文化成分复杂多样,既有较文明的勤劳朴实、开拓进取等积极因素;也有一些不良风气、守旧观念和腐朽思想。这些良莠并存的文化会自觉不自觉地对农民产生影响,要想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的积极作用,避免和消除不良文化对农民的影响,必须提高农民自身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8.
“城市记忆”即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文章分析了“城市记忆”的内涵,及城建档案与“城市记忆”的关系。城建档案是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基于此,提出城建档案馆应丰富馆藏、开发馆藏,为保护城市的“城市记忆”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农村家庭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当代农村家庭文化存在着家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比例失调、拜金主义思想倾向加重、爱情婚姻家庭伦理关系出现异化、封建迷信活动抬头等问题,因此,应通过充分发挥政府机关的导向指引作用、利用大众传媒宣扬道德、法制、科学文化知识、组织农民举办各种各样的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群众性家庭评比活动、树立典型模范作用等措施,加强农村家庭文化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记忆是革命文化传承的形式,也是革命文化传承的结果。本文结合社会记忆理论,在立足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探讨革命文化传承的社会记忆脉络、社会记忆方式和社会记忆特点,以期明晰革命文化传承的社会记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