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中小学武术教学是作为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武术这一民族传统运动项目为载体,发挥人文教育的作用,普及传统武术的精华,对我国中小学生人文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人才的培养和民族精神的弘扬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武术操教学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践调查法,论述武术操教学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认为武术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蕴涵中华民族精神;武术操能够提高中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和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更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武术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是肯定的,开展武术操教学,势必促进中学生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碰撞和西方强势文化向中国强烈渗透的背景下,研究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武术教育的研究关系到武术的普及、推广和武术文化在中小学的渗透,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迫在眉睫。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研究,提出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弘扬民族精神中的武术教育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青少年民族精神问题日益突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民族精神内涵和功能的分析,阐述了武术教育在弘扬民族精神中的地位和作用,武术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和举措,以及应该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2012年9月,全国青少年与学校武术指导委员会扩大会议在银川举行,教育部体卫艺司、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负责人出席,共同商讨青少年武术教育问题,其中,针对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提及武术国民教育、刚性教育问题,这使武术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问题再次被提上日程. 从整个社会环境来看,近年来,以"国学热"所带动的传统文化热潮再次将国民教育引入公众视野.从西学东渐引发的"国民意识"冲击促使国民教育在近代首创,到当今文化强国战略提出"文化自觉"重新确定国民教育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价值意义,国民教育随着历史步伐的推进被赋予了不同的价值观念与精神寄托. 国民教育作为一国民众获取国家归属感的重要途径,其不仅体现在民众对所属国家历史与现实的认清,更在于对所属国家民族精神与文化的认同.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在此精神的指导下,200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第四条"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施途径中明确指出,各学科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提出,意义重大深远 然而,当201 2年香港启动国民教育课程规划以弘扬民族精神与时寸俱进,要求中小学分别在2012至2013学年及2013至2014学年实施国民教育课程过渡时,却在推行之初便受非议在国民教育涉及政治"洗脑"与呼吁理性看待国民教育,让其回归独立人格培养的强烈社会舆论中,国民教育再次引起人们思考.  相似文献   

6.
洪浩 《搏击·武术科学》2014,(7):F0002-F0002
梁启超言:“少年强则国强”中国约有三亿青少年,他们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中小学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武术段位制在中小学的推广,既能增强青少年体质,又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武术段位制推广工作必须将中小学作为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7.
学校武术教育是作为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对青少年德育教育与武术文化传播结合进行研究,认为普及民族传统武德的精华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人才的培养和民族精神的弘扬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武术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回顾与教育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武术是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从历史学的视角,回顾历代武术对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认为,中华古代战争武技与武舞是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要素;中华武术为近现代民族崛起做出了贡献。提供以武术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策略:将武德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武礼与学校礼仪教育相结合,武术技术与学校文体活动相结合,武术教育融入武术爱国故事教育,有利于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很强的话语权,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圆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路径,所以不管是用武术文化强国还是构建武术文化强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从逻辑学视角,对武术文化进行了梳理,对武术文化强国进行了辨析。得出武术文化在内容、核心价值、强身健体、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塑造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并得出,武术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对人的德育、精神培育、学校教育及体育大国的构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武术文化有充分的理由参与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中来,并为之提供既富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意义的创造性的智慧。  相似文献   

10.
通过武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八荣八耻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的课堂教学不单是纯粹的技术传承,而是一个民族文化思想、传统美德的教育过程.把武德教育同"八荣八耻"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利用武术的育人功能,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通过分析武术教育中所蕴含的八荣八耻精神,阐述武术课中武德教育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强调武艺传授的道德化,把技艺教练与八荣八耻道德教育融合在一起,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别是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运用逻辑分析法与文献资料法,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了学校武术教育对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认为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是化解当代青少年人文素质危机的重要途径;中华武术蕴涵着深刻的民族精神文化内涵,是民族精神传承的有效载体。因此,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构成了新世纪学校武术教育重要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汪升  刘晶  黄永峰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101-101,103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研究学校武术德育一体化创新发展架构。认为,学校武术德育一体化创新发展依据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指导思想、中国大中小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现状、中国大中小学校武术德育一体化发展现状;原则为,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目标创新;特色为本土性特色、国际性特色和前沿性特色。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理论基石,是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传统武术包含的民族性、文化性等教育特点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发挥武术的实践价值和体认价值,通过深入挖掘武术教学文化内涵、分析其文化价值,坚定走武术文化性教学的道路。内涵:自立通达的武术技术文化;自强和谐的武术技击文化;自豪辩证的哲学思想文化;自信道德的塑造文化。价值:深化民族文化认同;促进尚武精神重铸;推进师道文化重塑;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对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武术发展普及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武术教学需要教师发扬积极探索与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现代化的高科技和多媒体技术在武术中的运用对武术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俱乐部制武术教学是对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大胆改革和尝试。高校武术教学模式的丰富和多元化是进一步提高高校武术教学生命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武术在服务国策培育民族精神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武术是国宝、国粹 ,是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的课堂教学不单是纯粹的技术传承 ,而是一个民族文化思想、传统美德的教育过程 ;国家把武术作为大、中、小学学生体育必修课程 ,这对培育广大青少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国人习武术 ,符合国家实际 ,体现国风、国色特征 ;武术能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独特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田治国  黄如珍  刁玮 《精武》2012,(17):69-70
中小学武术教育以健康引领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武术的健身属性和学校的健康教育价值取向证明了武术教育健康引领的重要性;中小学武术教育的诸多方面没有体现健康引领证明了实施它的紧迫性。为了素质教育的深入,中小学武术教育应当从课程改革及教材改革等方面继续努力,奠定学生的身心健康基础。  相似文献   

17.
陈鹏 《体育科技》2013,(5):135-136,145
运用文献资料法,论述了武术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及中小学武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探索性地提出了武术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实现的主要途径,根据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找出落脚点,试图提出在中小学武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以期为中小学武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剖析武术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厚德载物、崇德重义、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等优秀民族文化精神,阐述了武术文化在历史与现实中对培育民族精神的价值,使每个武术工作者真正明确武术文化的教育功能,并在教学中把武术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少林精神是在历史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日求精进的尚武精神、舍身救难的侠义作风、虚怀若谷的博大胸襟和心存天下的爱国情怀.历史的今天,弘扬少林精神是对新时期民族精神的构建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20.
影响高校武术运动发展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术运动的广泛开展是弘扬民族传统体育化的重要环节。目前,学校体育对武术的研究大都停留在改革武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层面,而笔试图从当代体育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化层面揭示影响高校武术教学与习练的原因。建议从宏观背景综合考察,切实加强传统化创新,呼吁媒体、政府积极参与,充分利用大学生丰厚的化底蕴来改革教学方法,真正促进高校武术运动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