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蔽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卢克谦语)。无痕教育的提出,虽来源于德育领域,但其所彰显出来的人性化和科学性光辉,足以指导一切学科的教学行为。小学数学属于初等数学的范畴,它揭示的是现实世界中最简单的数量关系和几何形体等知识。小学数学课程在内容的呈现上具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的特点。小学数学的学科特  相似文献   

2.
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蔽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卢克谦语)。无痕教育的提出,虽来源于德育领域,但其所彰显出来的人性化和科学性光辉,足以指导一切学科的教学行为。小学数学属于初等数学的范畴,它揭示的是现实世界中最简单的数量关系和几何形体等知识。小学数学课程在内容的呈现上具有...  相似文献   

3.
正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蔽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无痕教育的提出,虽来源于德育领域,但其所彰显出来的人性化和科学性光辉,足可以指导一切学科教学行为。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三大特点。小学数学属于初等数学的范畴,它揭示的是现实世界中最简单的数量关系和几何形体等知识,小学数学课程在内容呈现上具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的特性。小学数学的学科特征为数学教学中实施无痕教育提供了充分可能。  相似文献   

4.
有幸追随著名特级教师徐斌,一起参与“数学无痕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的学习与实践。在我看来,“数学无痕教育的实践研究”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意义的课题,与其他数学课题研究相比,更显现出一份诗意与灵动,更体现出数学教育的人文情怀。“无痕教育”体现着对学生学习的尊重与关怀;“无痕教育”预示着教学方法的圆融与通达;“无痕教育”代表着数学教育的追求与真谛。  相似文献   

5.
有幸追随著名特级教师徐斌,一起参与“数学无痕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的学习与实践。在我看来,“数学无痕教育的实践研究”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意义的课题,与其他数学课题研究相比,更显现出一份诗意与灵动,更体现出数学教育的人文情怀。“无痕教育”体现着对学生学习的尊重与关怀;“无痕教育”预示着教学方法的圆融与通达;“无痕教育”代表着数学教育的追求与真谛。  相似文献   

6.
有幸追随著名特级教师徐斌,一起参与《数学无痕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实践。在我看来,“无痕教育”体现着对学生学习的尊重与关怀,“无痕教育”预示着教学方法的圆融与通达,“无痕教育”代表着数学教育的追求与真谛。  相似文献   

7.
有幸追随著名特级教师徐斌,一起参与《数学无痕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实践.在我看来,“无痕教育”体现着对学生学习的尊重与关怀,“无痕教育”预示着教学方法的圆融与通达,“无痕教育”代表着数学教育的追求与真谛. “无痕教育”,这是徐斌老师的教学主张,亦是他的教学思想与风格.翻阅古今中外一些大家的著作,许多文章或片言只语中都闪烁着无痕思想的光芒. 一、行不言之教的老子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德道经》一书内容极其丰富而深刻,涵盖众多领域,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8.
徐斌素描     
●数学无痕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是一种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和原则,是一种教育的美学和哲学境界,是一种对教育本原的追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学习,是无痕教育追寻的基本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要使学习过程更贴近学生,更自然,就需要掌握进与退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正>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所谓数感,就是指人们对数的一种感知能力,数感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一个人数学水平的高低,也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一、以生活经验为基础,让数感无痕渗透数感是一种对数的感知能力,而在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数,这是学生形成数感的重要源泉。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要善于以生活经验为基础,达到在教学中无痕渗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最近看到《中国教师报》上的一篇文章《教育无痕是一种智慧》,读完后,很有一些想法。无痕的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就像武侠小说中说的剑术的最高境界是人剑合一。这是一种美好的追求,但面对现实中的教育问题,我们还是要清醒地看到,无痕的教育对于一些情商较高的孩子是非常有用的,教育效果是最好的,影响是终身的,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实际上老师都有这样的教育智慧,这种艺术的教育方式也一直在应用着,但是笔者觉得教育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是复杂的、纷繁的,需要我们应用多种教育手段与方式来教育学生,单一的教育方式是满足不了现实的教育状况。  相似文献   

11.
“MM数学教育方式”是应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数学教学和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种数学教育方式.最能体现“MM数学教育方式”实验特色的两条基本原则是:“教学、研究、发现——同步协调原则”与“既教证明又教猜想的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是理解思路的关键,是寻找策略的捷径,也是创造新方法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教育方式中,"画数学"是其中一种重要方式,它可以使学生通过画的方式把抽象的数学题目和思想形象地表达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和题目。掌握"画数学"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研究此种方法在小学分数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丰富和改进数学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小学阶段是教育历程中最初始的阶段,数学科目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教师的主要教学力量皆集中于此,此外小学生在短时间内并不会面临升学问题,故而,教师要积极拓展新型教学手段,将课程与无痕教育理念相融合,为小学数学知识教学打下坚实基础。基于此,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以及深入渗透无痕教育策略进行详细讲解,为其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多角度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14.
前些时在外参加培训学习,收获颇丰,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给了我很多启发.比如"教育无痕""无痕教育",在我的印象中都是一些新词.教育到底有没有痕迹呢?怎样的教育才没有痕迹呢?没有痕迹的教育怎样实施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认真听取了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徐斌《追求教育无痕》的讲座.他认为,无痕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它不仅是一种教育形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它是一种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和原则,是一种教育的美学和哲学境界.如何追求教育无痕呢?徐斌则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是要阅读.阅读,犹如生命需要营养.二是要反思.反思犹如沸水出茶香.三是要勤奋.勤奋犹如幸福之密码.他强调要达到教育无痕的境界,则需要教师把教育看成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需要教师把教育看成是一项事业,事业的价值在于求善;需要教师把教育看成是一种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求美.  相似文献   

15.
<正>无痕,从字面上讲,就是没有痕迹,不留印记,一切如初。"痕"本意是指创伤痊愈后留下的疤痕,也泛指斑迹。无痕,常被作为一种美学境界被众多文人墨客所描绘。贾岛《江亭晚望》:"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苏轼《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杜甫的《春夜喜雨》更是描绘了一幅无痕美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无痕被用于教育,早已有之。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  相似文献   

16.
教学做合一是融教学、学习、实践为一体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教育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合理运用"教学做合一"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谈起"无痕教育",很多人都不熟悉,说白了就是一种不着痕迹的教育方法,却能够让孩子简单明了地领悟,柔化了教育过程,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不变的。德育是最适合用这种无痕方式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其教育效果就越大。"德育主养心智,现代教育多有智无心,孩子明白但不快乐,聪明也难成智慧。为追求无痕的德育这种美好的境界,在工作中我摸索出"大题小做"和"小题大做"两种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更多地取决于对数学的心灵感悟,这才是接近数学、走进数学、研究数学和发现数学真理的不竭动力源泉。"(黄光荣语)我的心灵感悟是——数学是一种智慧,数学教育追求智慧的生长。小学数学的教学应是一种智慧的生长,"智慧数学"是小学数学课程核心内容的凝练表述和理论主张,"智慧数学"课堂是学生智慧生长的实践载体。  相似文献   

19.
王雅倩 《教育》2024,(8):64-66
<正>数学思想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是数学知识的灵魂。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思想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数学教育的基础阶段。如何有效地评价和促进小学生的数学思想发展,是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数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指的是在数学活动中,将抽象的数量关系与具体的几何形状相联系,从而使数学问题更加直观、形象和易于理解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体现了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也反映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教育方法可以是"无中生有",一项教学改革也可以是"无中生有",一种优秀的学校文化也可以在"无中生有"中形成。我们要回归教育的本源,在让学生学习"有用"知识的同时。更应让学生多学些"无用"的知识。教育需要以"无痕"的方式,达到"润物无声,教育无痕"的至高境界。而"无为"是一种对管理效能的追求,是一种管理态度,是一种管理方法。实施"无为",最终要达到"无不为"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