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沐浴在新世纪 ,我们不禁会想起一个激动人心的话题 :2 1世纪是生命的世纪 ,是创新的世纪。多年的习作教学实践 ,使我对此有了深刻的理解 ,习作的最高境界是创新 ,习作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此 ,我们在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 ,必须关爱一个孩子的生命发展。关爱生命 ,就必须让学生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 ,显示充分的生命活力 ,学生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放胆习文 ,奏响新世纪创新习作的乐章。一、开放心态 ,丰富积累———创新习作的“引子”刘锡庆教授曾说过 :“作文教学‘目的’何在 ?我看在于解放人 ,解放人…  相似文献   

2.
沐浴在新世纪的曙光里,我们不禁会想起一个激动人心的话题: 21世纪是生命的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小学生习作的过程,恰恰是经过一番创造的构思后,把生活经历转化为书面文字的过程 ,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创造活动.让学生自由习作,对促进儿童创新思维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由此,我在修订版<大纲>精神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进行了"指导学生自由习作"的探索,拓宽学生习作的空间,奏响新世纪创新思维的乐章.  相似文献   

3.
施玉明 《教师》2010,(18):114-114
教育应该是提升生命、让生命和谐发展的事业,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用宽容、博大的心去关爱学生,让学生在学校里过有尊严的生活,让学生对生活充满信心,因此,如何使生命茁壮成长,使生命和谐发展是教育必须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仅关心学生的认知发展。更关注学生生命的质量;要把学生视为鲜活的“生命体”,而非简单的“认知体”。要做到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着眼发展,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必须把学习主体、学习主人应该拥有的权利还给孩子们。  相似文献   

5.
林慧敏 《江苏教育》2007,(19):15-16
学校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摇篮,是教师智慧绽放的殿堂。校长不仅要关注师生生命的成长,还要为每一个学生和教师提供并创造最富生命力的发展路径。因此,营造最优美的校园和最和谐的人际环境,让教师充满师爱,学生学会关爱.家长懂得珍爱,让学校成为每一个人的精神家园,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之树永远长青,一直是我们努力追求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胡茂山 《成才之路》2009,(25):38-39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新的作文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儿童的生命状态和精神愉悦,使作文教学在儿童与作文之间形成“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我们的习作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让学生的习作因生活而显精彩,因生命而显灵性。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每一个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都要有意识地唤醒学生对生命发展的自觉意识;营造关爱生命的环境氛围;通过各种活动,发掘和丰富生命教育的内涵,让学生的生命成长得更美好,生活得快乐、有尊严、有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赵华 《小学校长》2006,(6):29-29,28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商品经济的社会,是一个“以物的依懒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时代。”引导人从物质世界独立出来,过人的生活是商品经济社会赋予教育的任务。作为对这一挑战的应答。教育必须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生命、体验和情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中以学生的活动为基础,关注学生生命,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形成学生健康的生命态度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正写作是生命意识、生命感觉的自然表达,也是生命创造本能的喷发窗口。面对一个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个体,习作教学应如何唤醒学生的生命激情,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丰富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生活积累,提高学生认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师应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游览、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有其内在规律的.是忌讳“随意”创新的。这规律就是尊重生命,关爱生命.让我们的生命状态更舒展,更有活力。  相似文献   

11.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这是一个尊重个性、展示个性的时代。现代语文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发展个性为目标的教学,我们的教育应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除了教师讲解,就是学生做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也总是在一单元文章教学后,根据单元作文要求训练学生习作,而这种作文练习,又纯粹是为模仿某一写作要求,常有“蜻蜓点水”的感觉,不能尽意。在这样一个封闭的圈子里,学生很少接触社会和自然,写作时哪会有真挚的情感呢?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摒弃陈规和旧的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习作…  相似文献   

12.
在有关生命世界内容的教学中,我们既要发动学生准备探究材料,以有效揭示生命成长规律,还要渗透生命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这样一来,在学生自备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就必须加强引导,慎重选择,努力提高学生自备材料的价值,使生命教育目标能够得到较好落实。  相似文献   

13.
张琳  焦明 《山东教育》2010,(1):52-54
引领学生在习作中感受生命的真谛,体验生命的幸福,培植珍爱生命的素养,是近期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领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分析这段表述,对我们指导学生写作以及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凤梅 《小学生》2011,(1):38-38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习作要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关注孩子的生命体验。可是,面对语文教学的实践,我们无奈地发现,现在的学生每当写作文的时候,总是很为难,他们总是在空洞地拼拼凑凑,就连抒情也是在无病呻吟。究其原因,因为习作教学偏重记忆、忽视观察,更多训练的是想象作文和自主拟题的记忆作文,忽视了“观察”这样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词。那么,怎样实现学生习作的生命回归呢?  相似文献   

15.
生命哲学是20世纪非理性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柏格森是当时这一流派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之一。以他为代表的生命哲学,对人的直觉给与了相当重视,对生命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创新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直觉的缺失将影响创新教育进一步深入开展,呼唤直觉的回归已经成为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这一点上,柏格森对生命和直觉独特的理解给了我们教育研究和教学活动一个很好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朱敏 《成才之路》2011,(23):30-31
教育是培植生命的事业,教育的价值,在于真诚地关爱每一个生命的发展。而语文教育中,缺乏生命教育意识,忽视学生作为生命的存在,所以,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是多层次的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唤醒、激发学生的生命自觉,培养学生科学的生命观和尊重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及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营造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基。其次是培养学生关爱人的生命,包括本人生命、亲人生命、他人生命,进而从关爱人的生命到关爱动物的生命。中职德育课可以通过主题活动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其中感悟生命、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中小学生关于生命的错误认识和轻视生命的现象,反思我国学校教育中因生命教育的缺失而带来的影响学生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建议我国中小学对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予以高度重视,并强调在开展生命教育时必须自觉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尊重学生人格、尊严和个性出发,关爱学生生命,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生命教育”入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桂琴 《教育探索》2008,(11):110-111
关注生命,既是教育的课题,也是教育以人为本的首要要求。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生命教育入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建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生命情感,教育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的意义,帮助学生实现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关注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必须把学生的发展从知识层面提升到生命层次.大学要重视学生积极生命体验教育、生命意识教育、关爱和尊重生命教育,构建积极的生命教育模式,追求生命意义,提升生命质量,创造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