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象与方法1、对象:对体院学生进行心电图检查和分析,有助于判断学生的心脏机能,从而更好地为教学、训练服务,促进医务监督。本文调查对象为本院集训队的学生,男20名,女16名,年龄18—20岁,身体健康。从事运动项目为篮球和田径。2、方法:在相对安静状态下,采用DX—3型心电图机卧位描记9个导联的心电图(Ⅰ、Ⅱ、Ⅲ、avR、avL、aVF、V_1、V_3、V_5),选择与心脏解剖部位和传导组织相对应的波型明显的导联测量P波、QRS波的时间和振幅,以及P—R间期测量双极导联Ⅱ,同时测量单极胸导联V_5QRS波的时间和振幅,ST段和T波观察ⅡavFV_5导联,并将结果与运动员的心电图的特点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自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低于60次/min,称为窦性心动过缓。 心电图诊断标准:P波正常而有规律地发生,频率低于60次/min;在Ⅲ、aVF导联P波直立;aVR导联P波倒置;P—P间隔在0.10s以上;P—R间期>0.12s。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选调220名运动员心电图正常值进行调查和分析。其特点:①心率比同年没有训练者相对慢;②正常值波动范围较集中且偏于上限;③各波时间(P波时间,P—R间期,Q—T间期,QRS波时间等)短;④右室电压占优势,心前导联电压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心电图检查了解运动员经过大运动量训练后,其心电图变化类型并分析发生的原因。从78年11月中旬至79年4月上旬共四个月的冬训时间内,对五个耐力项目的九十三名运动员进行了观察;检查方法包括冬训前一般体检、冬训前后安静状态心电图测定、部分运动员作胸片、抗“O”、血沉及原地15秒疾跑即刻心电图描记,供鉴别诊断作参考。在九十三名运动员中,除冬训前十二名,冬训后十五名心电图无任何表现外,其余均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改变,以窦性心律不齐、窦缓、左室电压增高、T波改变及心律失常为主。大强度训练较易引起心律失常及T波改变,表现在冬训后比例上升,这种改变均为暂发性,于运动试验后消失。临床检查未获得任何阳性结果,属功能性。在二十七例窦缓中,我们遇到两例心率在50次/分以下,伴不良自我反应,本文明确指出应引起重视,注意与临床上不典型“病窦综合症”相鉴别,切不可轻易下结论。T波改变的特点大多表现在Ⅱ、Ⅲ、avF三导联,少数在V_5也有改变,T波出现的形式以平坦、双向及浅倒为主,不伴有ST段病理性转移,于剧烈活动后无恶化,自我反应良好,运动能力正常,仍属功能性。左室电压增高于冬训后反有下降。综上检查结果,在整个冬训期间没有发现心电图有病理性改变,没有发生心肌过劳现象。由此认为,我省冬训的运动量安排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5.
心电图的改变是运动员机能状态和机体疲劳的表现。然而心电图改变有明显的项目特征。本文通过对364人次心电图的分析,探讨黑龙江省速滑运动员心电图变化特点及机能状态。其结果是:1.心率缓慢占多数,反映心脏功能较好。2.V_1T波绝大多数倒置是假性缺血性T波改变,属生理性的。3.S—T段Ⅰ、Ⅱ、V_3、V_5上移多见。4.T波时限男女均延长。5.Q—T间期延长属于正常变异。6.右束支不完全性传导阻滞多见。7.P波电压较低,T波、R波电压较高。8.本文见一例心电呈现Ⅰ°A—AB、Ⅱ°A—VB出现在大量中强训练中,队员呈现速度训练疲劳状态,经调整后Ⅱ°A—VB消失。  相似文献   

6.
在运动员的心电图上,低电压比较常见。研究证明,心电图标准导联中QRS波群向上最高波不超过5mm,是确定为低电压心电图比较准确的方法。 低电压心电图在各项目的运动员中均可见到,但多见于举重、摔跤、体操、射箭、帆船和摩托车运动员。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训练和比赛时运动负荷过大、训练时间太长,大量材料证明,运动员中67%的低电压心电图是正常变异。多数是与运动训练有关的心外原因造成的。尤其是骨骼肌的过度发达,由心电位改变形成的低电压心电图为数不多。  相似文献   

7.
本文测检了18例少年女子游泳运动员负荷运动前后的心电图.比较分析发现,负荷运动后以Ⅱ导联为准,心率明显虽快;PQ间期缩短;ST段抬高;R波振幅降低;QRS时限缩短;QT间期缩短;T波电压升高;运动以后少数有心律不齐出现。提示负荷运动对心电图有一定的影响,可作选材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华中师大体育系体操与长跑专项27名学生心电图的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体操专项学生在深吸气后的憋气时Ⅱ导联心电图T波高度不变;而长跑专项学生在同等条件下的T波呈下降趋势。说明人体心脏在不同专项训练的作用下会产生顺应运动的代偿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运动员心电图为窦性心律,电轴常居中间位、QRS 和 Q—T 间期在正常范周内,在这个意义上讲是正常的,P—R 间期一般长达0.12—0.17秒,虽然也常常延长到0.20—0.22秒或更长,这就是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在另一方面运动员心电图可能不是正常的,但也不能认为是病理性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心电图各导联中T波与R波之和,对51名摔跤运动员赛前机能水平进行评定。反映运动员赛前机能水平高低和运动成绩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运动员赛前∑T/R指标对运动员成绩的影响;指出∑T/R值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应用∑T/R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育专业两种培养方案影响教育实习评价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法、实验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比较分析苏州大学体育教育专业94级、97级教学计划特点,并对学生教育实习进行调查评价。结果表明,97级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教学计划,对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具有良好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动员与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比较专业运动员与体院运动训练系学生在社会适应性上的差异,并揭示对运动员和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具有较强预测性的因素。数据结果显示:运动员在社会适应性上要好于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高学历体育生(运动员和体院学生总称)、男性、农村户口、竞技成绩优秀者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文化程度对社会适应性的多个维度具有很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3.
对成人学生体育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卫平 《体育科学》2000,20(3):19-21,50
通过参照美、俄两国的成人体育继续教育模式和查阅有关资料,并对850名成人高校毕业生以及部分在校生的调查研究,调查证明成人高校学生继续开设体育课对增强和恢复他们的体质,防止素质下降具有明显的效果。同时,还能促使成人学生养成终生锻炼的良好习惯,对他们返回工作系统后,在各方面都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方欣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5):550-552
如何做好中学生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是教练员(体育老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我国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发展专项技术水平较慢,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保证。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个人技术相对得不到较好的发挥,这是中学生篮球运动员技、战术训练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学期间运动员技术水平还没有定位,只抓技、战术会导致运动员...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高校英才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研究与实践.通过对哈尔滨工业大学英才学院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并对2009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跟踪研究,结果表明:英才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在大学阶段一直处于良好状态,并呈上升趋势,说明哈尔滨工业大学英才生群体具有较强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在体育教育工作中大力倡导和实施体育俱乐部模式,对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改革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蔡先锋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2):140-141,129
探讨大学生对体育课价值观的认同程度,进而探讨大学生对体育课的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是否影响其锻炼行为.以部分普通大学生及体育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6份,并以t检验、单因子变异数分析及典型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男大学生对体育课价值观高于女大学生;2)体育系大学生对体育课价值观高...  相似文献   

17.
随机选取武汉体育学院10名网球专项学生实施六项专项身体素质测试与功能性动作测试,利用费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对体育院校学生以上两项测试进行系统分析,以此降低网球专项学生因不适宜的日常训练所造成的损伤概率,为我国大众网球的开展储备优秀的师资力量。结果表明,在测试过程中很明显可以观测到运动员肩部和核心区肌群完成功能性动作质量不高;根据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分析可以得知,专业体育院校男子网球运动员FMS测试与专项身体素质之间有部分显著性相关,而专业体育院校男子网球运动员FMS测试总分与专项身体素质之间无显著性相关。因此,功能性动作筛查测试只能简易的识别个体的功能限制和不对称发展,而对于预测运动员现有的竞技水平和运动员潜在的竞技能力缺乏一定的效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寄宿高中学生体力活动情况,了解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干预支持性,为学生体力活动不足的干预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怀化市寄宿高中生进行半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过去7d只有45.1%的学生体育课中处于活跃体力活动(MVPA)状态,仅有8.7%的寄宿高中生每天体力活动时间达到1h,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5.7%的学生课间处于静坐少动行为(SB)状态,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生在体育课MVPA水平、课间SB行为以及课余锻炼时间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班主任体力活动干预支持性高于体育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寄宿高中学生体育课中MVPA人数比例偏低,课余体力活动时间不足,课间SB比例偏高。建立班主任与体育教师合作干预机制符合学校健康促进的发展理念与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9.
One hundred ninety-two undergraduate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group, and task factors on respondents' preferences for teaching or coaching.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 factors were gender, managerial potential (Gough, 1984), and sex role attributes (Spence & Helmreich, 1986). The group and task differences were measured by a specially developed scale that was factor analyzed to yield six factors: job status, job significance, job variety and control, job identity, ease of discipline, ease of motivation. Subgroup analyses showed that men preferred more to coach than women did, and women preferred more to teach than men did. Men and women perceived greater job variety in coaching and greater control in teaching. The genders did not differ in managerial motivation or in any of the other perceiv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and coaching roles. Finally, preference for teaching or coaching was influenced by gender, perceived ease of motivating students and athletes, and perceived job variety. These results we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高校肥胖大学生体育文化素质的调查 ,发现肥胖大学生体育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体重大学生 (P <0 0 1或P <0 0 5 )。建议高校体育教育中应加强肥胖大学生体育意识及行为、能力的培养 ,同时还应加强肥胖大学生健康教育 ,并有计划地指导肥胖大学生合理饮食与运动减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