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探讨长期的有氧耐力训练对高脂饮食肥胖大鼠减肥效果及机体糖代谢的影响,雄性SD大鼠高脂喂养8周后按体重分为肥胖组大鼠(DIO)、肥胖抵抗组大鼠(DIO-R)和介于之间的中间对照组大鼠(C),再随机将每组分为两个亚组即运动组和非运动组,继续高脂饮食7周,运动组进行为期7周的游泳训练,末次训练后12h禁食,24h取样。测定体重和腹腔内脂肪含量及血糖、肌糖原、肝糖原,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结果显示:肥胖组大鼠与中间对照组大鼠相比体重、脂肪量、体脂率和胰岛素均增高极显著(P〈0.01),而血糖、肌糖原、肝糖原无显著差异(P〉0.05);肥胖运动组大鼠与肥胖组大鼠相比,体重、脂肪量、体脂率、血糖均降低极显著(P〈0.01),胰岛素降低显著(P〈0.05),肌糖原、肝糖原无显著差异(P〉0.05);中间对照运动组大鼠与中间对照组大鼠相比体重极显著下降(P〈0.01),血糖水平显著下降(P〈0.05),肌糖原、肝糖原、胰岛素、脂肪、体脂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抵抗运动组大鼠与抵抗组大鼠相比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大鼠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敏感程度存在很大差异,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肥胖与胰岛素抵抗有关。长期有氧耐力训练对肥胖组和中间对照组大鼠有明显的减肥作用,并且可有效降低肥胖大鼠的血清胰岛素,改善胰岛素抵抗。但对抵抗组大鼠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线粒体氧化应激与增龄性骨骼肌流失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揭示耐力运动对增龄性骨骼肌流失的影响机制.方法:选用40只ICR小鼠建立2、4、6、8月龄增龄性骨骼肌流失模型;另选用40只ICR小鼠分为4组:青年对照组(YC)、青年运动组(YR)、老龄对照组(AC)和老龄运动组(AR);每组10只.对不同月龄小鼠采用递增负荷进行运动能力测试,YR、AR组小鼠按最大负荷的65%~75%进行耐力训练,每天训练1 h,持续4周.取腓肠肌、股四头肌称重,荧光探针法检测腓肠肌线粒体活性氧(ROS)产率与膜电位,ELISA法检测腓肠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结果:1)4月龄组腓肠肌、左右股四头肌湿重显著高于2、6、8月龄组(P<0.05);但耐力运动对AR、YR组小鼠骨骼肌湿重均无显著影响.2)8月龄组线粒体ROS产率显著高于2、4、6月龄组(P<0.01),6、8月龄组8-OH-dG含量显著高于2月龄、4月龄组(P<0.05).AR组8-OH-dG含量显著高于AC组(P<0.05).3)与2月龄组比较,4、6、8月龄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P<0.01);与4、6月龄组比较,8月龄组线粒体膜电位进一步显著下降(P<0.01).AR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高于AC组(P<0.05).结论:在增龄性骨骼肌流失的不同时期,先后出现线粒体膜电位下降、DNA氧化损伤加剧、ROS产率增加.65%~75%最大强度的耐力运动提高了老龄小鼠骨骼肌的线粒体膜电位,表明耐力运动对老龄小鼠维持线粒体功能、防止肌细胞凋亡有重要意义,但也可能加剧DNA氧化损伤.建议老年人有必要从事耐力运动但不宜采用过高的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讨肥胖和运动减肥的机制,观察长期的有氧耐力训练对大鼠脂代谢、血清胰岛素和骨骼肌胰岛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将100只SD大鼠进行高脂膳食喂养8周,按体重分为3大组,即肥胖、中间、肥胖抵抗组,三组间的体重极显著差异(P<0.01).将各组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共6组.各组继续进行高脂膳食,运动组进行7周的游泳训练,观察体重、体脂、血清胰岛素和骨骼肌胰岛素受体的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1)肥胖组体重、脂肪量、体脂率显著高于中间组(P<0.01);抵抗组体重、脂肪量显著低于中间组(P<0.05).肥胖运动组、中间运动组体重、脂肪量、体脂率分别显著低于自身对照组(P<0.01).2)肥胖组胰岛素显著高于中间组与抵抗组(P<0.01).3)肥胖运动组血清GLU和胰岛素显著低于肥胖组(P<0.01、P<0.05),而肌糖原显著升高(P<0.05).4)肥胖组胰岛素受体mRNA表达显著低于中间组和抵抗组(P<0.05).肥胖运动组胰岛素受体mRNA表达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变化.结论:1)相同品系大鼠对高脂膳食的敏感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有氧耐力运动对肥胖和中间体重大鼠有很好的减肥作用,但对肥胖抵抗组没有降体脂的作用.2)长期的高脂膳食引起肥胖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出现了外周性胰岛素抵抗.3)有氧耐力训练能有效降低高脂膳食诱导的肥胖大鼠体脂,降低血浆胰岛素水平,增加肌糖原含量,但未出现骨骼肌胰岛素受体mRNA表达增加,推测可能与胰岛素受体mRNA表达时序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充辅酶Q10与递增负荷运动训练对力竭运动大鼠肝脏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的影响。方法:Wister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C)、CoQ10补充组(QC)、训练组(NE)、训练+CoQ10补充组(QE);QC组和QE组大鼠每天灌胃CoQ10一次,并进行7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实验结束时所有大鼠进行一次力竭性跑台运动即刻处死;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大鼠肝脏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活性。结果:(1)QC、NE及QE组CⅠ活性均显著高于NC组(P〈0.01或P〈0.001),QE组CⅠ活性显著高于NE组(P〈0.05);(2)NE组、QE组CⅡ活性均明显高于NC组(P〈0.01或P〈0.001),且QE组高于NE组(P〈0.05);(3)NE组、QE组CⅢ活性均明显高于NC组(P〈0.001);NE、QE组无明显差异(P〉0.05);(4)NE组、QE组CⅥ活性明显均高于NC组(P〈0.001),NE、QE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递增负荷运动训练及运动训练结合CoQ10补充均可提高大鼠力竭运动后即刻肝脏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活性,改善线粒体完整功能。(2)递增负荷运动训练与补充CoQ10在改善力竭运动后即刻大鼠肝脏线粒体完整功能方面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艳  黄元汛  陈筱春  文质君 《体育科学》2007,27(12):53-56,80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耐力训练小鼠形态、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小鼠,根据体重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安静对照组;B组为耐力训练组;C组为耐力训练+白藜芦醇组。C组小鼠每日给予白藜芦醇10mg/kg灌胃,与B组共同进行6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再进行力竭游泳实验。力竭游泳后24h处死小鼠取材,扫描电镜下观察各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形态,测定红细胞参数,红细胞SOD活性和MDA含量,全血GSH-Px活性,RBC-C_(3b)RR和RBC-ICR。结果发现,6周耐力训练后,白藜芦醇组小鼠红细胞畸形率显著低于耐力训练组(P〈0.05);Hb、RBC和Hct都显著高于耐力训练组(P〈0.05);红细胞MDA含量显著低于耐力训练组(P〈0.05),但红细胞SOD和全血GSH-Px活性与耐力训练组相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RBC-C_(3b)RR和RBC-ICR显著高于耐力训练组(P〈0.05)。以上结果提示,白藜芦醇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耐力训练小鼠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具有保护耐力训练小鼠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茶多酚及耐力运动对高脂膳食大鼠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2个大组,即安静组和运动组;每个大组再各分为4个小组:对照组(A、E)、高脂膳食组(B、F)、高脂膳食+低剂量茶多酚组(C、G,150 mg/kg体重)和高脂膳食+高剂量茶多酚组(D、H,300 mg/kg体重)。运动组进行每天1次60 min的耐力运动训练,6周后取肝脏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结构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凋亡蛋白表达的差异,原位细胞凋亡法(TUNEL)检测凋亡指数的不同。结果:HE观察显示,安静状态下高脂膳食导致大鼠肝脏细胞出现明显的脂肪性变,茶多酚补充及耐力运动都使脂肪性变得到改善,高剂量茶多酚组优于低剂量组,二者联合作用后,大鼠肝脏细胞结构基本恢复正常。安静状态下高脂膳食组大鼠肝细胞Bax/Bcl-2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大;茶多酚补充使Bax表达水平降低,但对Bcl-2的表达没有影响,Bax/Bcl-2比高脂膳食组显著降低;6周耐力运动促使高脂膳食大鼠肝细胞Bax及Bcl-2的表达水平下降,Bax/Bcl-2与高脂膳食安静组没有差异;耐力运动联合茶多酚作用后,使高脂膳食大鼠肝细胞Bax及B...  相似文献   

7.
辽东楤木对过度训练大鼠心肌线粒体游离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过度训练模型.探讨辽东楤木对过度训练大鼠心肌线粒体游离钙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安静组,单纯运动组,楤木加运动组,运动模式为6周递增负荷游泳,期间给相应组大鼠服用辽东楤木提取物,最后一次运动后24h取样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线粒体MDA、SOD、Ca2^+-Mg^2+-ATP酶和游离钙等指标。结果:经过6周递增负荷训练,单纯运动组大鼠运动能力下降,心肌线粒体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游离钙、SOD、Ca^2+-Mg^2+-ATP酶的活性显著下降(P〈0.01);训练同时服用辽东楤木提取物的大鼠运动能力较运动组有所提高,楤木组心肌线粒体MDA低于运动组,但无明显差异,SOD、Ca^2+-Mg^2+-ATP酶的活性明显高于运动组(R=0.05),游离钙显著高于运动组(P〈0.01)。结论:经过6周递增负荷训练,单纯运动组大鼠呈过度训练状态,心肌线粒体自由基生成增多,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导致线粒体膜发生脂质过氧化,Ca^2+-Mg^2+-ATP酶活性下降,线粒体内游离钙下降,影响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辽东楤木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改善过度训练心肌相对缺氧状态,减少自由基的生成而缓解线粒体的脂质过氧化和游离钙的下降,从整体上表现为加快大鼠疲劳的恢复,提高大鼠的运动能力,对预防过度训练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高脂饮食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高脂喂养组(HF组)、有氧运动高脂喂养组(E组)、大强度运动高脂喂养组(HE组),每组8只。E组大鼠采用无负重游泳训练,HE组大鼠采取5%体重负重游泳训练,共8周,60min/d,6d/w。训练末次称重并取大鼠血液进行血脂4项及全身脂肪含量测定。结果:与C组相比,HF组大鼠体重及全身脂肪含量明显增加,血TC、TG、LDL-C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E组、HE组体重、血脂4项、全身脂肪含量与C组比无明显差异。HE组全身脂肪及血脂4项高于E组。结论:有氧运动更有利于预防高脂饮食引起的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
运动性疲劳时Ca2+、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50只雄性Sprague-Dau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d训练组、6d训练组、12d训练组、18d训练组。游泳30min,间歇40min,再游泳20min后取材,结果显示大鼠肌、肝、血细胞Ca^2+浓度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均显著增加(P〈0.01);肌、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呈升高、恢复、再升高的变化过程(P〈0.01);12d训练组肝凋亡达到最高值,6d训练组肌、肝细胞调亡比例达到最高值,认为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肾细胞凋亡角度揭示耐力训练提高机体抗疲劳能力的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控制对照组(C)、力竭运动组(LE)、耐力训练力竭运动组(Er),于力竭运动后24h取材,肾脏凋亡细胞检测采用TUNEL法,Bcl-2、Bax蛋白表达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并检测NO生成能力。结果:ET组力竭运动时间显著延长(P〈0.01),Bcl-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C组和LE组(P〈0.01),NOS活性显著低于C组(P〈0.05)、非常显著低于LE组(P〉0.01);各组的肾细胞凋亡指数、Bax蛋白表达、Bax/Bcl-2和NO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耐力训练机体抗疲劳能力提高,与恢复期肾组织细胞Bcl-2蛋白表达增高、NOS活性降低、NO浓度水平正常,凋亡细胞少有关。  相似文献   

11.
模拟高原训练是能够避免高原训练弊端,最大程度激发机体生理潜能,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尝试从设计交替训练的海拔高度着手,通过应用人工低压氧舱模拟高原训练方法,建立固定海拔2500m、4000m以及2500m~4000m交替低氧训练的动物模型,通过应用生理和生化方法对大鼠心肌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及研究分析,探讨不同海拔及交替海拔训练条件下大鼠心肌抗氧化能力、有氧代谢能力等的变化,从而为运动员高——高交替训练提供参考。实验以雄性Wister大鼠为实验对象,以递增负荷跑台训练方式建立动物训练模型。将筛选后的大鼠随机分为:常氧运动组、2500m低氧运动组、4000m低氧运动组、交替低氧运动组,每组8只。第1周到第4周各组分别以不同的跑台训练模型进行训练,下高原后第5天以25m/min的速度跑至力竭。全部断头处死后,取心肌组织,分别测试各组大鼠心肌中SOD、MDA、SDH、LDH、Ca^2+-ATP酶活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经过4周不同海拔低氧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及下高原后4天的训练,交替低氧运动组大鼠心肌各指标,如SOD、SDH、Ca^2+-ATP酶活性均高于其他各组,MDA低于其他各组,LDH活性组间无显著性变化。说明交替低氧训练既可以维持较高海拔的低氧刺激,又可以减少过高海拔造成的损伤,有利于机体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补充羊肚菌对大强度耐力运动大鼠不同组织中NO、NOS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强度耐力运动训练,通过补充羊肚菌对比实验,观察大强度耐力运动后大鼠不同组织中NO、NOS含量的变化。结果:运动服药组肝脏组织中NO含量低于运动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服药组心肌组织中总NOS酶活性低于运动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服药组肝脏组织中总NOS酶活性明显低于运动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充羊肚菌可以改变大鼠体内心肌组织和肝脏组织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改善运动大鼠心脏和肝脏中血管收缩状态,使血管舒张,血供增加。  相似文献   

13.
低氧训练对大鼠心肌组织微血管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不同的低氧训练模式大鼠心肌组织微血管的生成情况和变化规律,为低氧训练实践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运动组采用10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训练,每周训练6天,运动量由第1周的速度为15 m/min、持续时间为25 min递增至第10周速度为28 m/min、持续时间为50 min,低氧训练组每周二、四、六在相当于海拔1 500 m的低氧环境中训练,一、三、五在常氧下训练.并且在低氧环境中居住,低氧环境由第1周相当于海拔1 800 m递增至第10周相当于海拔3 600 m.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显微图象对CD34的阳性表达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CD34可较好标记心肌组织微血管,运动组与低氧训练组有丰富的微血管新生.结论 单纯低氧不能显著增加心肌组织的血管生成,运动能使心肌组织血管产生适应性变化,当低氧与运动两种因素同时介入,血管生成丰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模拟低氧训练后大鼠红细胞及其参数的变化,探讨不同强度模拟低氧训练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16小组,其中常氧跟低氧各8组且一一对应。5周中强度训练、6周高强度训练后,检测大鼠网织红细胞及其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仅接收低氧刺激,不会使骨髓造血状况有显著改变;但进行高强度训练会使幼稚网红含量明显增多,骨髓红细胞比较活跃;两种氧环境中训组和高训组运动后基础状态下,网红含量都没有发生明显改变,高训组在运动后即刻骨髓造血功能是受到抑制的;低氧环境下,一次高强度运动后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进行中强度训练会显著提高骨髓造血状况,进行极限强度运动后,网红活跃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耐力训练及轻度限制饮食过程中大鼠体重、体成分及静息代谢率的变化,比较耐力训练及轻度限制饮食减体重的效果。方法:将经过适应性训练筛选出的30只SD大鼠平均分为3组,随机分为安静组、限食组及耐力训练组。训练组大鼠采用水平动物跑台进行耐力训练6周。限食组大鼠饮食量控制为安静组大鼠的90%。试验期间每周称量大鼠体重,试验前、试验1周、3周、5周末测定大鼠静息代谢率,试验后处死大鼠并剥离其肾周、腹股沟脂肪及腓肠肌,称量其重量。结果:6周限制饮食及耐力训练后大鼠体重增幅较安静组大鼠均显著减少,且耐力训练组大鼠体重增幅显著低于限制饮食组。6周试验后,训练组大鼠肾周及腹股沟脂肪含量以及两部位脂肪总含量较安静组大鼠均显著下降,而限食组与安静组大鼠间则无显著差异。试验后各组大鼠腓肠肌占体重百分比间无显著性差异。试验后各组大鼠静息代谢率均发生显著下降,但3组大鼠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耐力训练使大鼠体重增幅显著减少,体成分有良好改变,瘦体重及静息代谢率得以保持,减体重效果良好;从减体重幅度、对体成分的影响角度看,轻度限制饮食减体重效果不及耐力训练。  相似文献   

16.
过度训练对大鼠垂体—性腺轴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探讨过度训练对机体垂体—性腺轴的影响,通过SD大鼠进行力竭力性游泳训练建立过度训练模型,并测定血清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和皮质醇(C)的含量。结果表明:过度训练可抑制的诊断和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运动对大鼠心肌ICAM-1表达与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不同负荷大鼠运动模型的建立,观察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及ICAM-1表达。结果发现:一般训练组心肌呈与有氧代谢相适应的生理性肥大,心肌细胞ICAM-1表达为阴性;过度负荷组呈现病理性改变,心肌细胞ICAM-1表达为阳性;且大鼠心肌ICAM-1表达率与心脏肥大程度呈正相关。提示心肌ICAM-1表达可作为过度训练的诊断指标;ICAM-1可作为心脏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的鉴别指标。  相似文献   

18.
运动训练对大鼠主动脉一氧化氮合酶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训练对大鼠主动脉一氧化氮合酶(NOS)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跑台训练方式,建立大鼠有氧运动和疲劳运动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研究不同运动强度对大鼠主动脉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ed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和细胞凋亡蛋白(Bcl-2/Bax)表达的影响。结果:有氧训练组与对照组比较,主动脉NOS 3个亚型及Bcl-2,Bax表达差异显著(P<0.05);疲劳训练组与对照组和有氧训练组比较,主动脉iNOS、eNOS及Bcl-2,Bax表达差异显著(P<0.05),nNOS虽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结论:运动可引起大鼠主动脉NOS 3个亚型及Bcl-2,Bax表达变化,且与运动强度关系密切。有氧训练可使主动脉NOS适度表达且抑制细胞凋亡,疲劳训练会导致大鼠主动脉iNOS过量表达,细胞发生凋亡现象。因此认为,运动训练引起NOS亚型表达变化与运动诱导的主动脉细胞凋亡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游泳运动方式对大鼠海马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影响;方法:5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持续和间歇游泳训练组(各25只)。建立大鼠运动模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海马PKC在对照组、持续游泳训练组和间歇游泳训练组的表达规律;结果:间歇、持续游泳训练组PKC在训练后各时间点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持续组PKC在运动后即刻表达达到最高峰;间歇组PKC则在运动后60 min表达达到最高峰。持续组PKC在运动后即刻、30 min、60 min时段内表达均明显高于间歇组(P<0.01),而运动后240 min时表达则明显低于间歇组(P<0.01);结论:游泳运动作为一种应激可以促进海马PKC的表达;运动后大鼠海马PKC的表达随运动刺激的强度、时间的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   

20.
减量训练对大鼠骨骼肌最大等长收缩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雯  王煜 《体育学刊》2006,13(2):66-68
为探讨减量训练对骨骼肌最大等长收缩力的影响.将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C,16只)和快速力量训练组(PT,Power training,36只).快速力量训练6周后,PT组又分为训练对照组(PTC,12只)、减量训练1组(PTT1,12只)和减量训练2组(PTT2,12只).PTC组继续进行原训练,PTT1组和PTT2组进行6周减量训练.最后测定大鼠右侧后腿腓肠肌最大等长收缩力相对值(F/m),观察减量训练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80%强度的减量训练后最大等长收缩力相对值呈先下降后回升直至超量恢复的趋势;50%强度的减量训练后相对值呈持续下降趋势,没有再回升.适当的减量训练可以巩固和加强训练效果;减量过多则会导致训练效果丧失,出现减量后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