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的协同育人意识和能力决定着思政教育的实际成效。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要打造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合作的育人团队,形成学校、教务部门与二级学院(系)协调配合的育人格局,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着更高要求的教书育人及协同育人使命.在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工作中,两者长期处于疏离状态,不仅表现在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的职业分立、协同育人文件要求与现实之间存在藩篱,而且体现在思政课教师缺乏参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疏离现象既是高校管理制度条块分割、协同育人平台缺失的产物,也源于教师队伍的内动力不足.思政课教师灵活兼任辅导员是实现衔接的可行路径,既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理论特长、有效补齐辅导员的理论短板,同时又可以丰富教师的"实践"素材、补充其实践短板,是打破疏离状态的良好路径.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新路径的实现,既需要高校用政策保障激发思政课教师的工作动力,又需要高校铺设协同育人的平台,以灵活的管理推进兼任工作.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职责使命,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是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势之所趋,带着“何以可能、何以可为、何以实现”的三重追问,着力探究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的政策安排与理论基础、现实需要与自身优势、实践路径,旨在深化对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的认识,发挥辅导员队伍的独特优势,协同思政课教师合力育人,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4.
<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是指在高职院校中通过领导管理、运行监督、评价考核、激励保障等机制的构建,实现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在育人工作中相互补充、相互渗透、资源共享,发挥二者合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机制。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两支重要力量,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对于实现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工作中的优势互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整体思想道德水平、促进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职业指导是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同高校内部多部门、多主体,进而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发挥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整体性功能、综合性效力。通过构建系统(高校)—组织(思政学科)—个体(协同主体)“三层一体”的协同育人框架,激发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职业指导动力,在全面把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职业指导实然状态前提下,构建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职业指导路径,进而精准施策发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以及大学生三个群体的现状与需求的调研,分析协同育人工作开展的必要和方向。同时提出开展高校思政协同育人工作的有效方式,为搭建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协同育人机制提出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意识和能力决定着思政教育的实际成效。以协同理论为载体,探讨高职院校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之必然,并对其协同育人之困境与模式进行分析。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速构建大思政格局、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是育人之必然,但面临顶层设计缺乏整体性、育人实施过程各自为营、合作平台建设长期缺位等问题。高职院校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应构建职能部门与学院、学区与舍区、辅导员与担任班主任的思政教师、业务与实践结合的“四联系”模式,稳固教育主体功能,助力协同育人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代,课程思政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需要协同工作,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分析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发展现状,得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推进课程思政协同机制的建立。总之,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保障是建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合作的课程思政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上充斥的各种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复杂,可谓是泥沙俱下。再加之当今网络信息的爆炸性冲击,高校大学生面临的思想价值观念日益纷繁、多元,传统的以辅导员、思政教师等为主要力量的思政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为提高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是时代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是高校两大教育队伍。本研究从课程思政的内涵入手,分析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特点,探析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就"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展开分析.总结出搭建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管理平台,加强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相互融合,完善评价体系提高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工作效率,实行激励机制落实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等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2.
“大思政课”理念具有丰富的理论蕴涵和鲜明的实践特色。一方面“大思政课”理念蕴涵着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基本遵循,即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育人路径、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育人情怀、国内与国际相统一的育人视野、课上与课下相统一的育人阵地。另一方面,“大思政课”理念凸显了思政课实践育人的鲜明特色,即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双向互动、内容整合与形式创新的有效链接、问题导向与价值导向的有机统一。以“大思政课”理念为指引加强思政课实践育人,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价值导向、激励导向,着力推动思政课实践育人内容的有机整合、载体的多维建构、目标的内在衔接、评价的有效协同。  相似文献   

13.
三全育人背景下实现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能够充分涵养高校辅导员政治理论素养、切实提升高校思政工作育人成效、有效凝聚双方优势形成育人合力。在具体实践中,应注重从打破割裂局面、摒除工作局限、顺畅互动平台等关键内容出发展开研究,从而强化协同育人意识,提升高校育人实效;搭建沟通互动平台,稳步提升育人效果;完善协同育人机制,营造和谐育人氛围,以从根本上起到协同育人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的角色定位各有侧重,重要地位始终如一;工作内容各有不同,目标指向一以贯之;育人路径各有侧重,作用机理内在耦合。促进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工作双向融合,要通过学校、学院以及教师多个层面的协同发力,构建立体化育人体系,实现两支队伍的相互融合与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着力把握好课程思政建设的定位、体系、课程、考评这四个维度,要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实现导向上的同一性;要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协同育人体系;要提高教师政治素养,转变教师育人理念,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形成有思政导向的课程;要构建有效的考核评估体系,实现定性考评与定量考核的有机统一,形成真正的大思政格局。  相似文献   

16.
提升高校思政课育人实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要求,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的必然要求。高校要坚持“三个导向”加强思政课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明确思政课育人价值;坚持目标导向,把握思政课育人方向;坚持成果导向,提升思政课育人效能。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出合格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7.
雷青松 《文教资料》2020,(9):159-160
高校思政课作为铸魂育人的灵魂课程,应当借助现代互联网平台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为了打破一些高校以往思政课堂学生学习被动局面,激发高校思政教师提升教学实效,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金课"显得很必要。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紧密衔接;坚持"内容为王",以大学生能力素质提高为导向设置教学内容;坚持考核多元化,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立足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目标,促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8.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构建协同育人"大思政"工作机制的重要举措.协同育人平台的搭建,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文章基于"三全育人"视角,探索高职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进行协同育人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9.
高职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使得二者成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力量。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协同互补的工作优势,结合各自的岗位工作特点和专业背景,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阐述了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合力育人机制的基本内容包括道德品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治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以期在"大思政"视域下对高职院校现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理念、新方式。它承载着推动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与传播的实践育人使命,也蕴含着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以及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价值意蕴。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的问题主要有: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吻合,教学内容设计没有把握好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教学过程中没有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教学评价过程中没有重视实效性评价和长效性考量相统一。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亟需制定教师供给与学生需求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体系,构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内容体系,培育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协同关系,坚持管理与激励并举,完善评价机制,以开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