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国军  巍魏 《游泳》2013,(4):78-79
竞技体育运动员的成绩大多依赖于肌肉力量,游泳作为在水中进行的运动项目,由于水对人体的阻力及对胸腔的压力,力量是游泳运动员的关键素质之一,因此,力量训练是提高游荡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黄建东 《精武》2012,(24):22-23
目前各国游泳运动无论在规则规程、项目设置、运动成绩和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游泳已经成为奥运会上的竞技重点项目,许多国家都将游泳列为奥林匹克重点项目,游泳比赛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受关注的赛事之一。游泳技巧训练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问题,研究游泳自己要从水的阻力入手怎样控制水的阻力、利用水的浮力、产生水的推动力才是游泳涌动训练的主要目标,掌握科学的游泳技巧才是提高游泳运动员训练成绩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3.
原媛  原涛 《游泳季刊》2006,(1):33-34
1前言 游泳作为一项以体能主导的竞技项目,在教练员追求科学训练时,运动员身体会出现疲劳。训练规律本身就是不断重复着训练疲劳恢复的循环过程,如何把握好疲劳和恢复程度,并对其实行严格的科学监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世界竞技游泳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竞技游泳水平的发展速度已跟不上步伐。当今国际国内游泳赛场上进入决赛的都是天才,这是先进的训练理念和科学化训练的结果。根据我国的训练体制,95%以上的优秀游泳运动员来自于业余体校,而天才游泳运动员的天赋又有早期化表现的特点,重视基础训练的理念创新已是当务之急。随着专项运动的迅速发展,对基础训练的要求更高了。提高选材理念和创新训练理念是当今我国竞技游泳加速发展的重要思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洪霞 《游泳》2008,(6):42-43
现代游泳运动的发展趋势表明,运动员的成绩提高与技术的改进、完善密切相关,因此,在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过程中,技术训练必不可少。蝶泳是竞技游泳的一种泳姿,掌握正确的蝶泳技术,是运动员全面发展乃至提高成绩的需要,掌握合理的动作节奏并给予巩固和强化是技术训练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对中外竞技游泳从训练实施层面:技术训练、训练指标监控、周期划分;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层面:竞技人才构成、群众体育普及、竞技生涯;体制建设层面:训练单位、管理体制,三个层面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找到我国同竞技游泳强国之间的差异与不足并总结经验,为我国竞技游泳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廖婷 《湖北体育科技》2013,(10):885-887
提出传统的大运动量游泳训练模式并不能优化运动表现,尤其是针对100 m和200 m竞技游泳项目而言。在对国内外对游泳训练的相关研究成果、游泳项目竞赛供能需求的科学分析和径赛训练中被证实可优化竞技表现的训练模式的对比分析基础上,初步提出短距离游泳项目的比赛速度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8.
竞技体育发展至今,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已成为竞技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优秀运动员的成长过程是贯穿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的系统工程。少儿游泳训练是优秀游泳运动员训练过程关键的时期。在刚刚结束的悉尼奥运会上,我国游泳项目成绩不尽人意,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优秀选手整体水平不高,实力单薄,与选拔、培养少儿运动员有着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9.
于洋  李芳 《游泳季刊》2002,(3):26-27
现代竞技体育中,游泳运动员成绩的表现最终是由与游泳项目相关的力量素质表现的,力量素质的提高是通过平时在专项训练中采用的力量训练来完成的,所以力量训练十分重要。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成绩的表现与成年运动员一样,力量素质是主要方面,力量训练同样处在重要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0.
竞技游戏运动已不再被认为是一项年轻选手的运动,而被视为一项具有高龄化趋势的运动项目。27届奥运会上许多高龄选手的出色表现令人深思,我国游泳选手普遍过早退役现象令人担忧。据日本《SWIMMING》杂志2001年3期资料分析,近年来,游泳运动趋于高龄化的原因主要有3点。第一,技术要求更高级化。要掌握完善的技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训练;第二,比赛的复杂化和趣味更广泛化。国外大龄选手都愿意延长运动生涯,他们均对游泳训练和比赛感兴趣,有继续参加训练和比赛的热情、欲望及自我要求;第三,游泳训练环境得到完善和保障。其中高龄化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运动员自身想再坚持练下去。本问卷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退役选手中,过早退役的首要原因是不喜欢游泳、自己不愿意再练下去。过早退役选手的答卷结论与国外的大龄选手因为喜欢游泳才愿意延长运动寿命的反差现象令人担忧,从某种意义上讲,对游泳运动的兴趣是能否延长游泳运动员运动寿命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本拟就游泳兴趣的培养对延长游泳运动员运动寿命的重要性进行分析、阐述,以达到完善游泳训练理论及延长游泳运动员运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湖北体育科技》2020,(3):266-270
目的为探讨中长距离专项游泳运动员特殊的体能需求,提升我国游泳中长距离项目的竞技水平。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法,从体能训练视角对竞技游泳中长距离项目的制胜因素、供能方式、关键技术环节、对体能的特殊要求以及规则与比赛特点这几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体能在制胜因素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无氧和有氧代谢系统混合供能是中距离项目的主要供能方式,有氧代谢及糖酵解供能是长距离项目的主要供能方式;途中游技术是关键的技术环节;中长距离项目对运动员的耐力素质、核心肌群的稳定性、爆发力以及柔韧性有着特殊要求;教练员应该根据游泳竞赛规则的修改以及比赛特点,在训练中对运动员进行针对性的专项体能训练。  相似文献   

12.
在短距离项目中,运动员需要快速的神经系统的反馈,达到快速游进的目的。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那么如何才能训练运动员的神经系统?根据神系统的科学研究,结合游泳项目特点,以及训练具体要求等方面,本文对游泳运动中神经系统训练原理及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竞技游泳水平的飞速发展,高强度、大运动量训练的理念已经被各级游泳教练员所接受,并广泛的运用到实际的训练当中。青少年游泳训练也是如此。常年从事系统的游泳训练,必然导致着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身体能源物质的长期消耗。在这样一种大的背景之下,随之而来的就是该如何解决因负荷加大产生的疲劳问题。目前,青少年的疲劳恢复依然按照传统的方法,并没有根据训练水平的提高而改变。但是从现代训练学观点来看,身体恢复已经成为训练的延伸,具有训练广义的内涵。恢复训练时产生的疲劳,在整个训练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也成为训…  相似文献   

14.
张琼 《游泳季刊》2000,(3):25-26
蛙泳,是我国传统的优势项目,是竞技游泳项目中普及性最广,但也是易学难精的一种游泳技术。由于蛙泳手腿动作都在水下完成,而且动作又是左右对称的,手腿配合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杨群 《体育风尚》2020,(1):245-245,247
游泳(Swimming),是人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产生向上漂浮,凭借浮力通过肢体有规律的运动,使身体在水中有规律运动的技能。游泳运动可分为竞技游泳和实用游泳以及大众游泳,竞技游泳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的第二大项目,它包括蝶泳、仰泳四种泳姿的竞速项目,以及花样游泳等。游泳不仅仅是体育项目,它彰显了我国的综合实力。以安徽省为例,浅析省市之间的水平差异。  相似文献   

16.
吕燕 《湖北体育科技》2017,36(4):347-349
采用文献综述法和逻辑推理法对中国竞技游泳项目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对影响我国竞技游泳成绩的因素进行系统性的归纳,提出完善决策思路、发展人才储备、注重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建设性意见,以此来实现我国竞技游泳项目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随着竞技游泳水平的不断提高,培养和造就优秀游泳运动员除精心选拔具有游泳天赋苗子和掌握正确的游泳技术外,还应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发掘各种训练方法和手段中。好的训练方式在整个训练组合中会起积极作用,本人采用将游泳超长距离递速训练方式融合进训练组合中,对本组队员进行为期6个月的实践操作,起到了良好的收效。  相似文献   

18.
竞技游泳训练,除重视科学体能训练外,技术训练始终被认为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环节。在游泳运动中以任何一种姿势进行时都需要腿的动力。两腿最后用力的末关节均是踝关节,但是在训练当中往往忽视了对踝关节柔韧性、力量性的训练,使得运动员不能充分发挥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文献资料,研究呼吸肌训练对竞技游泳运动员的影响。结果显示,4至12周的呼吸肌训练对竞技游泳运动员中短距离自由泳的冲刺成绩的提高有潜在益处,并且显著改善游泳运动员的肺功能和呼吸肌力量,减少呼吸困难程度和主观疲劳程度。呼吸肌训练提高游泳运动表现的机制可能是:一,提高呼吸肌的有氧能力,推迟吸气肌疲劳的发生,减轻因吸气肌疲劳而产生的运动肢体血流量受限的程度;二,促进膈肌肥大,提高最大吸气压力;三,减轻运动中的呼吸困难程度;四,提高呼吸肌的工作效率;五,改善肺功能,促进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改善游泳时人体的运动姿态以减小阻力。建议教练员将呼吸肌训练纳入游泳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去,并用更多的数据来进一步证明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竞技体育事业不断发展,体能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体育的各个运动项目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渐显示出重要作用和意义。它不仅是完成高质量技术动作和提升运动竞技能力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保证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以及预防伤病最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