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是一门以探索、开发和利用地球以外空间和天体为目的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它集空气动力学、航天动力学、喷气推进技术、航天材料学、空间观测器、火箭及航天器的设计制造、火箭制导和控制、航天器轨道和姿态控制、航天医学生命保障测控及通信技术,航天器的发射、返回着陆等技术于一身的综合性工程技术。飞机等航空器和卫星、空间站等航天器的区别在于:航空器是在地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每年春暖花开的三四月份,都是放风筝的好时节,这时父母们会带上孩子,去公园草地上放风筝。不过,要是在巴基斯坦,你可能因为做了这件身心皆愉悦的事情,而遭到逮捕。斗风筝曾经是一些亚洲国家,如印度、孟加拉、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一项非常流行的传统运动。参与者用涂有玻璃粉末的风筝线,凭着高超的操作技巧,在高空中隔断其他风筝线,从而击落对手风筝。获胜  相似文献   

3.
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如何放风筝,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自己去放飞一只风筝,便是体验学习。两种学习的效果一比,后者肯定优于前者,因为后者是学生亲身经历、感受到放风筝的快乐,体验到放风筝的技巧。这种学习活动不仅激活了学生的认知层面,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层面,是知情合一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放风筝     
刘墉 《知识窗》2014,(21):39-39
有一天,经过纪念馆,看见许多人在放风筝,令人不解的是:大家都挤在场子的一侧。 “为什么宁可让场子的另一侧空着,却要傻傻地挤作一堆呢?”我心想,并买了一个风筝,走到场子空着的一边去放。  相似文献   

5.
问题对对碰     
正为什么风筝有线能飞,断了线就飞不了了?"鸢飞蝶舞喜翩翩,远近随心一线牵。如此时光如此地,春风送你上青天。"天气逐渐暖和,正是踏青、放风筝的好时节。那么,同学们放风筝时,是否产生过这个疑问呢?我们假定风筝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风筝会受到3个力的作用:重力、风筝线的弹力和风力。其中,风力和风筝与风的相对速度有关。相对速度越大,风力越大。当有风筝线时,风筝不能随风飘走,风筝与风的相对速度较大,所受风力也比较大,风力  相似文献   

6.
一个男孩在放风筝。 他将风筝展开,然后开始放线、小跑,风筝在微风中徐徐升起。风越来越大,风筝也越飞越高。男孩脸上挂着欢快而得意的笑,因为他的风筝比谁的都飞得高、飞得远。  相似文献   

7.
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上世纪80年代后,美国“星球大战”计划、前苏联“高科技发展纲要”、法国“尤里卡”计划、西德“欧洲防御”计划、日本“全人类新领域研究”计划相继提出。在这些计划和战略中,航天技术被各国列为重中之重。面对世界各国在太空高科技领域展开的激烈角逐,我们如何紧跟时代,谋求长远发展,再现“两弹一星”雄风?1986年3月,发展载人航天被列入了“863”高技术发展计划;1992年9月21日,我国正式启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也有了自己的专有代号“921”。2005年10月15日,胡锦涛主席同“神六”航天员乘组实现了天地通话,那一刻,举国欢腾,民族凝聚力与自豪感在每个人心中汹涌澎湃。“天地通话”,就是我国载人航天七大系统之——测控通信系统的手笔。我国的测控网发展,历经了超短波测控网、C波段测控网,伴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建立了S波段测控网,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多任务陆海基天地一体的测控网。与航天测控通信系统同时成长起来的,是它的主要创建者于志坚,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总设计师、“嫦娥”工程测控系统总设计师。他为我国航天测控通信系统的规划、总体设计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2004年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05年获中国科协“求是奖”。新时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被列八《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16个重大专项之一。航天测控通信系统现状如何、未来会迎来怎样的发展……带着种种的疑问,我们采访了于志坚所长。  相似文献   

8.
给航天器“加油”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工作人员必须全副武装,才能防止有毒的传统燃料对身体造成损害。欧航局近日报告开发出一种安全环保的新型燃料,未来给航天器“加油”将像给汽车加油一样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9.
风筝与民俗——漫话风筝(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筝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放风筝是为广大民众所喜爱、普及性很强的娱乐活动,因此,不期然而然地,它便成了民俗文化的载体之一。风筝与清明、重阳清明、重阳是与风筝关系最密切的时节,其中有两个原因:其一,风筝最适合春秋两季放飞。其二,这是农闲季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农历十  相似文献   

10.
基于labvIEw的Datasocket远程通信技术,设计了一种学生可以在操控端上获得测控端列表,并能自主地选择测控端的通信系统,它可以实现学生在网上自主选取测控端进行相应的物理实验。  相似文献   

11.
基于labvIEw的Datasocket远程通信技术,设计了一种学生可以在操控端上获得测控端列表,并能自主地选择测控端的通信系统,它可以实现学生在网上自主选取测控端进行相应的物理实验。  相似文献   

12.
风筝     
春游到郊外放风筝,是很多同学,都经历过的。风筝是玩具,也是飞机的最早雏型,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它是由中国人发明的,大概早在公元前1000年就出现了。欧洲的风筝,据人们所  相似文献   

13.
<正>村居作者:高鼎(清代)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的这首《村居》是一首描写春日风光的七言绝句,大意是这样的: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芽,黄莺在天上一边飞着,一边欢快地歌唱。堤岸旁的杨柳笼罩在薄薄的春烟中,长长的枝条随风轻摆,到处是一派春意融融的景象。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回家后,赶紧趁着东风尚在,将几只纸鸢放飞到了天上。这首小诗是高鼎晚年归隐上饶农村,于闲暇时的即景之作。全诗用词洗练、动静结合、情景交融,为读者勾画出一幅生趣盎然的农村生活图景。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与赞美。诗中所提及的“放纸鸢”—放风筝,无疑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要让风筝飞上天绝非易事,其中大有讲究。人们为什么会选择在春天放风筝?从气象角度看,什么样的天气适合放风筝呢?  相似文献   

14.
竹子建筑师     
《科技新时代》2008,(12):100-100
作为一名在中国北方长大的工程师,严晓非常喜欢放风筝。他用竹子编出框架,然后在上面糊上白纸,就制作出了廉价而且耐用的风筝。22岁的时候,严晓离开中国,先后在日本和美国学习土木工程。2002年,他以访问教授的身份回到了湖南大学任教。一次,在去湖南农村到处都是的竹林去玩的时候,玩风筝的记忆突然给了他灵感:也许竹子不止能用来制作风筝,  相似文献   

15.
风筝趣闻     
我国最早发明风筝,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每逢冬去春来的清明节,或是夏去秋来的重阳节,便是放风筝的好季节。在晴朗的天空,人们放飞风筝,五颜六色,多姿多彩,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无限的遐思。  相似文献   

16.
高精度智能力敏传感器测控系统以其高集成化的系统设计实现了集数据收集、处理、通信、控制四位于一身,其明显优于传统系统的特性,使其在测控界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笔者对高精度智能力敏传感器测控系统作了详细介绍,从系统的构成与工作原理、硬件系统设计、软件系统设计三个方面对其系统设计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青年科技》2004,(7):32-33
3233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  相似文献   

18.
4243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太空成功私人航天器“太空船一号”首航…  相似文献   

19.
古老的风筝,已经不仅仅是娱乐玩具,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风筝同样在为人类作贡献!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风筝又名纸鸢、纸鹞。最早发源于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说巧匠鲁班就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应当说这是风筝的前身。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官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到了宋代,出现了“神火乌鸦”,就是利用风筝装上火药,投放到敌营上空,以达到军事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廖希要 《科技风》2012,(10):105
针对数据采集测量的应用需求,本论文结合计算机数据通信技术详细研究探讨了基于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的集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和访问于一体的远程测控系统,首先简要分析了计算机数据通信的特点和远程测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在此基础上详细设计了基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远程测控系统的结构框架,并针对其中的具体技术问题展开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进一步提高远程测控系统的应用水平具有较好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