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夫妻获奖者     
《江苏教育》2008,(14):42-42
2005年在常熟实验小学前来参加颁奖活动的200多名代表中,据我们所知就有3对夫妻获奖者——周有利(三等奖)和娄玉梅(二等奖)、骆殿兵(二等奖)和杨佳佳(一等奖)、陈春和张红(二等奖)。此次5000多篇参赛征文,305篇获奖。除了陈春、张红是合作一文,其他两对都是各得各的奖。这个几率下面怎么也有一个不小的基数,更何况在获奖者和参赛者当中,还有无数的校长带动老师,同事影响同事,曾经的同学和现在的朋友、家人。  相似文献   

2.
初冬的连云港,秋菊怒放,硕果飘香。’97“花果山杯·教海探航”征文颁奖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教海探航”征文及颁奖,一年一度,今年是第九届。与往年相比,规模更加宏大。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参与征文的青年教师和青年管理工作者有2万余人,经各地筛选后送到《江苏教育》编辑部的应征稿件达4000余篇,最终获奖者为195名。而有幸参加颁奖大会的只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3.
《江苏教育》2007,(1):F0002-F0002
踏入青春,走向辉煌。“教海探航”征文颁奖活动已走过了18个年头。2006年12月24日,江苏省2006“教海探航·广菱杯”征文颁奖暨名特优教师教学研讨活动在扬州市广陵区位开帷幕。  相似文献   

4.
寻根课堂     
许多代表在参加“教海探航”征文颁奖活动之后,还给我们寄来了他们的感受。在此编发的一些片断,展现了几篇获奖论文的不平凡“身世”,也为我们的读者了解和感受“教海探航”提供了别样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王伟 《江苏教育》2004,(7B):7-10
和潘小福的第一次接触是1999年,在金湖举办的省“教海探航”征文颁奖活动上。那时的他作为二等奖获得者参加会议,短短几天的接触倒也没有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只是记得他那有点微黑  相似文献   

6.
忻叶 《江苏教育》2006,(1B):4-5
活动中碰到同事朱从卫,他带着兴奋告诉我一个新闻:知道吗?前来参加颁奖的200多名代表中。就有三对夫妻获奖——周有利(三等奖)和娄玉梅(二等奖)、骆殿兵(二等奖)和杨佳佳(一等奖)、陈春和张红(二等奖)。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坚持了15年的约会! 15年来,每当金风吹过之后,江苏小学界的部分精英便会听从“教海探航”的召唤,来到不同的地点相聚。 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 2003年11月20——23日,由《江苏教育》主办的“教海探航”第15次颁奖活动,在无锡市南长区隆重举行。 为了记录这次活动,笔者第一次自始至终参加了“南长杯·教海探航”征文颁奖暨名特优教师教学研讨活动。 尽管此前对于该项活动的内容甚至细节都有了足够多的了解,然而“百闻不如一见”,在南长的所有日子,在与代表们朝夕相处的4天4夜中,依然有太多的东西,令我深深地感动……  相似文献   

8.
’2000“森达杯·教海探航”征文颁奖活动于11月18-21日在建县实验小学举行。省教育厅丁晓昌副厅长(左一)特地赶来为获奖代表颁奖,并作了长篇讲话。(左二为建湖县委书记肖兰英,左三为盐城教委主任胡坤)  相似文献   

9.
陈家梅 《江苏教育》2007,(24):45-47
江苏省第19届“教海探航”征文颁奖活动期间,我有幸观摩了特级教师徐斌老师的示范教学“9加几”,受益良多。现撷取几个精彩片断进行赏析,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蒋康华 《江苏教育》2008,(14):21-22
20年来,“教海探航”活动在我省广大小学青年教师中产生了广泛影响,为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本人有幸多次应邀担任征文评选活动的评委。亲眼见证了“教海探航”和教学改革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一路同行的历程,一篇篇优秀获奖征文,犹如一个个理性思考和实践智慧的结晶,每次参加评审、阅读文稿,如同经受一次次新课程理念与实践的洗礼。  相似文献   

11.
在江苏省第十九届“教海探航”征文颁奖活动期间,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苏教版第九册第七单元23课《林冲棒打洪教头》并作了讲座。  相似文献   

12.
穿过两旁鲜花盛开、垂柳依依的水泥大道,80位“教海探航”征文活动的获奖教师代表来到了美丽洁净的江城吴江市松陵镇,参加在这里举行的庆祝“教海探航”征文活动十周年暨’98“垂虹杯·教海探航”征文颁奖大会,为这座秀色迷人的江南水乡小城又增添了一道绚丽的风景。 (一) 熟悉和参与过“教海探航”征文活动的人都知道,“教海探航”之轮是1989年扬帆启程的,至今已航行十载,曾经在吴县东山、宜兴、泗洪、泰  相似文献   

13.
夫妻获奖者     
2005年在常熟实验小学前来参加颁奖活动的200多名代表中,据我们所知就有3对夫妻获奖者——周有利(三等奖)和娄玉梅(二等奖)、骆殿兵(二等奖)和杨佳佳(一等奖)、陈春和张红(二等奖)。  相似文献   

14.
“苏派”教学初探——“苏派”教学,一种历史的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期独家策划,我们将要专题讨论的是:“苏派”教学。为了推出“苏派”教学.我们酝酿了超过两年的时间。还是在2008年。我们筹备“教海探航”征文20周年庆典期间,有读者来信建议。能否放大“教海探航”征文效应。向前延伸做“教海引航”、向后拓展做“教海远航”活动。这是一个非常有想象力的建议:通过“教海引航”.让那些在“教海探航”征文中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反哺教育,对初上杏坛的青年教师给予必要的专业引领:  相似文献   

15.
寻根课堂     
郭字 《江苏教育》2006,(1B):6-6
许多代表在参加“教海探航”征颁奖活动之后,还给我们寄来了他们的感受。在此编发的一些片断,展现了几篇获奖论的不平凡“身世”,也为我们的读了解和感受“教海探航”提供了别样的视角。[编按]  相似文献   

16.
带着他们在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丰硕成果,带着在茫茫教海中不断探索的雄心,五十位终日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上的获奖代表、江苏小学教育界的各路好手,十月十日会师泗洪。江苏教育报刊社举办的小学青年教师“双洋杯”教海探航征文颁奖大会暨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座谈会在这里隆重召开了。近几年来,小  相似文献   

17.
细细分析教海探航获奖征文,不难发现两大特征: 行动与反思。一、教海“探航”——行动说明一切。“探航”是一个过程。正因为追求真实性,追求“探索精神”,追求真正的科学研究价值,所以,教海探航征文应该是“做”出来的,而不是为写而写出来的。翻阅2004年和2005年的  相似文献   

18.
蒋保华 《江苏教育》2014,(11):38-38
10月18日至21日,江苏省第26届“教海探航”征文颁奖大会暨苏派与全国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淮安市实验小学隆重举行。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洪流、省教科院副院长王国强、省教育学会会长杨九俊、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张新洲等出席颁奖活动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来自江苏以及省外的近2000名中小学教师现场观摩了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19.
鲁庆光,男,1977年生,中师毕业,涟水县高沟中心小学一位普通教师。 认识鲁庆光始于2003年在无锡市南长区举办的“教海探航”征文颁奖活动。那一次,鲁庆光以“个体户”的身份自费参加活动,制造了一个新闻。在随后的接触中我们了解到,这位乡村教师近年来一直在进  相似文献   

20.
《江苏教育》2008,(14):41-42
鲁庆光,一位来自江苏淮安涟水高沟镇中心小学的青年教师。是首位自费参加“教海探航”颁奖活动的“个体户”。为此,他花费了超过一个月的工资。“在我们那个地方,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名教师指导,所以我无论如何都要来‘教海探航’”。他说。他来“教海探航”还有一个目的,希望能见到张齐华、夏青峰、贲有林等同辈的数学教师。就为了这样一个朴素的愿望.他请了假,调了课,从银行取出了存款冒雨南下。颁奖会快结束时,他身上只剩下5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