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战后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二战结束后.确立了以关苏两极格局为中心的雅尔塔体系.冷战对峙局面出现,资本主义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建立并相继改革.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将这一时期世界史和中国史结合起来.便于完整而清楚地了解世界的发展趋势.也便于从世界史的高度把握中国史?  相似文献   

2.
世界古代史在高中没有内容.中外同步滚动复习设计从世界进入近代的新航路开辟开始。世界史上册的第一、二章从14、15世纪讲到19世纪20年代.大约相当于中国古代史第六章从明朝建立到鸦片战争前夕.将这一阶段世界史与中国史的内容结合起来教学.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世界史中欧洲国家是如何兴起并逐渐强大起来的.中国史从明朝到清朝是如何逐渐衰败的。先复习世界史。再复习中国史。这样更容易站在世界史的高度把握中国史。  相似文献   

3.
主题内容范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仇永平 《新高考》2005,(4):47-48
20世纪后半期的世界经历了巨大变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以美苏对峙为特征的两极格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这些变化对当今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国际关系史历来是世界现代史复习的重点,同时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根据复习迎考的要求,向同学们介绍复习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专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如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全球化时代。但是,在中国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媒体,基本上都是国史热,世界史冷。这不仅妨碍了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也遮蔽了他们对中国史的洞见。本来,在八十年代已经有人作出了从世界史的眼光来看待中国史的努力。可惜,经过四分之一世纪的经济起飞,这种努力竟几乎半途而废。  相似文献   

6.
<正>一、武大二战史研究的传统与特色:胡老师,您好!众所周知,武汉大学是我国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重镇,您多年担任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长,请问,武汉大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在我国,武汉大学是最早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大学之一。武大的二战史研究可分为起步、发展和壮大三个阶段。1949至1978年是第一阶段,即起步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武大历史系世界史的张继平先生就开始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他是  相似文献   

7.
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于1985年5月12日至17日在安徽芜湖举行。来自全国教学、科研及出版等单位的12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代表们就战后世界史的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苏联和东欧、战后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次会议,是我国史学界首次研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历史的全国性会议,对于开创战后世界史研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近代化历程中,与中国史教科书相比,世界史教科书的近代化步履显得格外蹒跚,其主因在于中国史教科书可以依托中国史研究的深厚传统,而世界史教科书则不得不面对世界史研究植根于西方的尴尬现实。令人欣慰的是,回溯中国中学世界史教科书的本土化足迹,何炳松编著的《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外国史》以新史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产生的原因、相关成就及发展进程、主要动力的变化、相关经济政策的调整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从命题角度看,将第一次工业革命与当前经济发展速度相联系,与古今中外的民生问题、社会生活的变迁问题相联系,着眼于对各国经济体制创新和经济增长具体问题的背景、特征、影响等方面的分析,并同世界史中的自由主义、资本主义殖民活动、市场经济以及晚清以来中国经济的近代化相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世界史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工业革命使世界真正联成一个整体,使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从属于西方。《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从工业革命爆发的18世纪60年代讲到19世纪70年代初,主要就是讲工业革命影响之下的世界:工业革  相似文献   

11.
高三历史复习要点周学良一、把握历史线索和知识结构,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要点。第一、要先抓标题结构线索如:历史分中国史、世界史两部分。二者又各自分为古、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包括若干朝代,每个朝代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12.
组织全国专家分工合作,编出一套多卷本的大型世界通史,不但是所有世界史工作者多后的愿望,也为中国史教学和研究工作者、本科生和其他专业,如外语、新闻、世界经济和外国文学的师生所必需。对于外事干部和涉外各部门,也将提供必备的背景知识,并有助于改变我国世界史研究长期落在本国史后面的状况。可以设想,这样一部巨著,将比较充分地汇集、整理、反映国内外史学研究的丰硕成果和最新水平。  相似文献   

13.
刘雅军 《历史教学》2005,(12):28-34
世界历史观念不仅与民族文化反省密切相连,更直接影响着该国民的自我定位及前瞻未来的方向与行动力.明治时代,日本人的世界历史观念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一是以"万国史为世界史";二是"以欧洲史为世界史";三是通过"东洋史的构建",赋予世界历史观念新的内涵.在前两个阶段中,日本人侧重民族文化反省及进取精神;后一阶段则表明日本企图在亚洲及世界国际关系格局中为自己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4.
在近几年江苏南通中考中,乡土史的考查巧妙地融入在中国史、世界史的考查之中,不仅弱化了史实本身,重在考查学科基本能力,而且普遍亲切自然,情感渗透水到渠成。教师教学时应根据乡土史考查的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现代化为主线构建世界近现代历史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上小学、中学和大学时 ,在学习世界近现代史的过程中 (通过一定的知识积累 )形成了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 ,这个概念后来便成了固定的概念 ,这个固定的概念里面有一个体系。是什么体系 ?苏联体系 ,即以阶级斗争的历史这样一根线串起来的世界历史体系。一、怎样看待这一体系钱教授对此进行评判说 ,没有这个体系 ,中国世界史这一学科就不存在。世界史学科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中国的治史传统悠久 ,1949年以前中国没有世界史这一概念 ,当时大学教师评职称完全依据的是中国史的研究成果 ,教世界史的老师要评职称须得发表有关中国史的论文。新中…  相似文献   

16.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人类开始步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世界现代史以1945年二战的结束为标志分为两大时期。第一时期以1929年西方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为界分为两个阶段:1917年至1929年大危机前为第一个阶段;1929年大危机至1945年二战结束为第二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8月1月至10日在四川省乐山市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关大专院校、军事院校、研究机构、新闻出版部门等98个单位的143名代表.出席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理事会的同志也参加了会议的全部活动.世界现代史研究会顾问、世界史研究所所长刘思慕同志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题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大力加强世界史研究》的报告.会议共收到论文九十多  相似文献   

18.
陈衡哲是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先驱人物,她的《西洋史》是民国第一批世界史教材之一。她的世界历史观以主张世界和平为基础,强调文化是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文化交流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并认为各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道路可以有多种选择。尽管她的世界史观存在凸显精英意识这一局限,但她的世界历史观念及其研究和教学实践,尤其是她对世界和平的执著追求和包含中国的世界历史观,对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40年代前后,世界史作为一门学科开始传入中国。到20世纪初期,我国也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学习研究世界史。但是,他们为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基石。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从事世界史研究、教学的人员才逐渐发展起来。此后,我国的专家、学者大约又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辛勤耕耘、奋力开拓,才创建了中国世界史学科,最终使它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本文仅就中国世界史的初创时期进行探讨,不妥之处请指正。长期的闭关自守,切断了我国与海外的联系,人们对海外的了解甚少,自然也缺乏对外邦探寻的愿望。大约在1840年前后,西方传教士和学者将西方世…  相似文献   

20.
初中历史教材增加世界史内容,对开拓初中生的视野,形成对外开放意识有积极意义.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世界史内容安排一个学期,中国史内容安排三个学期,初中以中国史为主,是合理的.现在的问题是初中历史分别以两个从古到今(中国史从古到今,世界史从古到今)的过程来组织教学,其结果会使初中生对世界内的中国和中国外的世界缺乏历史的认识,要么只看到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