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区体育的快速发展,更加凸显出都市体育的休闲娱乐价值和功能。在以休闲娱乐为价值趋向的都市体育背景下,都市太极拳与乡村太极拳在外在表现和内在的价值理念与追求都有所区别。日益盛行的都市太极拳运动在都市健康理念的影响下,正逐步趋向于体育休闲化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2.
方钟 《少林与太极》2023,(11):46-52
<正>一、清末民初太极拳在北京的发展19世纪中叶,杨露禅进京授拳,首次将太极拳带入都市是太极拳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太极拳从此由农村转向都市,大城市进而成为太极拳发展的主要阵地,这为太极拳日后的成熟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太极拳自进入京城以来便在北京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相似文献   

3.
健康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在进化生长过程与维护自身健康方面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而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养生术之一,其健身功效已经被长期大量的实践所验证,太极拳有助于改善不同年龄人群的健康水平,适合当代社会对于健康的需要,符合健康传播中提高整体健康水平的原则。同时,其身心俱健的功能与效果符合现代健康理念对于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并从健康传播的四个层次划分出太极拳自我健康传播、太极拳人际健康传播、太极拳组织健康传播和太极拳大众健康传播。通过太极拳健康传播的四种类型与途径,最终达到提高社会整体健康水平的发展目标,使我国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造福全社会。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剖析了城市社区退休人群的身心特点,阐述了当今太极拳运动独特的健身、养身功效以及在城市社区中的推广优势,提出了在城市社区退休人群中大力开展太极拳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产生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她揭示的是关于人类健康、自强、和谐的共同主题。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太极拳自起源历经300余年的发展历程,迎来了20世纪太极拳大发展的喜人局面,太极拳已经从山村走向城市,从"江湖"走向"殿堂",从中国走向世界,成为数亿人追求健康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产生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她揭示的是关于人类健康、自强、和谐的共同主题。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太极拳自起源历经300余年的发展历程,迎来了20世纪太极拳大发展的喜人局面,太极拳已经从山村走向城市,从"江湖"走向"殿堂",从中国走向世界,成为数亿人追求健康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方钟 《少林与太极》2023,(12):43-49
<正>太极拳从明末清初的萌芽发展至清末民初走向成熟,其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历史大约只有两三百年的光景。十九世纪中叶杨露禅首次将太极拳带入都市,自此之后太极拳便逐步彰显出其特殊的影响力。至民国初期,在中国琳琅满目的拳种中,太极拳似有一花独放之势。究其原因,与太极拳自身的转型是密切相关的。对民国时期太极拳转型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民国时期太极拳的发展盛况,同时对当代太极拳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太极拳对人体身心的保健作用进行总结和探讨,旨在进一步阐明中华传统武术运动项目中的太极拳对练习者身心产生的积极作用,使太极拳的习练者认识到太极拳练习太极拳可以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可以对人体各系统都产生较好的影响,有助于缓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使之保持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2006年是简化太极拳颁布50周年,简化太极拳,五十年的过程,大胆的跨越了传统与现代的时空距离,智慧的诠释了继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大学的学生身体状况不尽如意,学习简化太极拳,使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真正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以一种长线的运动项目在学校里学习开展,走向社会后又能以此为锻炼的手段,保持身体身心的健康。学会打太极拳,弘杨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民族瑰宝。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思考高校体育的发展时,总是不断地挖掘课程资源,对课程结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完善。然而,针对高校研究生体育教学的课程资源开发还有很多内容值得研究,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健身功能充分适应高校研究生的身心特点和健身需求。本文通过对太极拳的价值进行深入研究,寻求与高校研究生体育教学和身心适应能力的结合,让太极拳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挥应有的作用,并进一步丰富太极拳教学的相关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中的特殊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太极拳的特点和功能及推广的可行性的分析表明,推广太极拳适合我国的国情。认为太极拳具有健身价值高,深受大众喜欢,便于推广普及,具备全民参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道家哲学思想对太极拳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武术是中国的传统化,其中太极拳理论的形成是以道家哲学思想为基础,其拳理拳论、风格特点和价值取向,处处体现道家“依乎天理,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和“虚静,守寂不争,为而不持”的精神境界及“贵柔守雌,柔弱胜刚强”的道家风度。道家哲学思想是太极拳哲理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武术运动生理学、生物化学研究现状与分析(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长拳、南拳、太极拳类套路和散手运动的能量代谢特点及发展该能力的训练方法,对武术科研中评定运动员负荷强度及运动能力的生理和生化指标的研究现状,成果进行了综述讨论。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尽管形意拳的实战技法已基本失去了意义,但在迎合现代人们对健康人生的强烈的追求方面,与太极拳、八卦掌、少林拳一样体现出简单而实效的健身价值,并在我国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中医学、生理学、心理学三个角度,来探讨形意拳锻炼的健身、健心价值,为形意拳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发展提供健身理论,进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在普通大学生中普及太极拳的可行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素质全面培养的需要,在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中,可以把太极拳作为大学生体育课的必修内容,以此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将养生理论贯穿其中,加大太极拳的普及宣传力度,教学的时数设置要合理,普及后要巩固、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不同运动方式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探寻有效提高老年人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的锻炼方法,采用了3种不同的锻炼方式(长跑、健身舞、太极拳),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老年人进行10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有不同的影响。老年人选择锻炼方式时应因人而异,针对自身情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项目,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深入的从陈式太极拳"倒卷肱"的技理分析中探究太极拳中所蕴含的智慧,对于进一步了解太极拳内在思想理论及太极拳技巧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太极文化的视角,对黄梅岳家拳的拳理作了深入的理论透视,解析了黄梅岳家拳所蕴含的太极文化内涵,提出了“太极者,道也”是黄梅岳家拳的精武之道、“太极者,阴阳也”是黄梅岳家拳的构造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是黄梅岳家拳的化生之道的观点,为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弘扬黄梅岳家拳,作了太极文化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技击性是武术的本质特性,更是内家拳的精髓之所在。内家拳是相对于外家拳而言的,与外家拳相比,在技法上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都是战不过攻防,术不过奇正,形不过虚实,都是为了制人而不受制于人,但在技击原则上二者却有着明显的差别。文章通过对内家拳的五大技击原则,即不争先、以柔克刚、后发先至、柔化圆活、贵化不贵抗进行阐释和剖析,力图进一步深化其技击性,为内家拳的练习者在技战术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六合八法拳对中老年人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免疫力系统的影响等六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六合八法拳对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分析认为:六合八法拳是一个优秀的独具风格的拳种,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实用价值和研究价值,对六合八法拳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将会为中华武术宝库增添新的内容,丰富中老年人的健身项目,为21世纪人类健康长寿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