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莫过于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自主发展而结成的教育和被教育、组织与被组织、引导与被引导等主客体间的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对学  相似文献   

2.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教育领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反映,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包括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等关系,其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  相似文献   

4.
和谐教育呼唤 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没有和谐教育,就没有和谐社会。和谐教育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师生之间的关系与交往状态如何,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虽然师生关系是教与学的双边关系,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经营,但主导方面在教师。在师生关系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己。  相似文献   

5.
以新型师生关系避免与化解师生矛盾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一种重要人际关系。它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也是最难处理的关系,时时刻刻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及效果产生能动的影响。传统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师和学生发生了许多矛盾甚至产生冲突,如果得不到有效化解与妥善处理,势必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避免或化解师生矛盾冲突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保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要对学生满怀期待。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而生动,要多与学生交流,多了解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欧阳辉祥 《考试周刊》2013,(32):153-155
师生关系是指在学校中,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学中的动力系统。师生关系状况对学校、对教师和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表现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育教学目的;有助于改善学生学校生活的质量,促进学生的成长;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成效、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水平。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应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 一、师生关系对教学活动的影响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教师对学生施加的教育影响能否被学生接受,则直接受师生关系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师生共同完成教学活动的一种内驱力。它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想方设法地把学生教好。同时,学生也因没有恐惧、焦虑、排斥等不良心理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双边活动的质量如何?教师能否在双边活动过程中有效地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关键在于能否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教学活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 ,师生关系是维系教学活动的基本关系。在学校教育的众多因素中 ,师生关系是最基本的 ,是支撑教育大厦的基础。因此 ,探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内容、交往形式和性质特点尤显重要。一、师生工作关系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 ,是指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分别充当一定的角色以及在双边活动共同体中的分工合作。即教师指导学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互动关系。一般来说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授业者、管理者和研究者 ,对整个教学活动负责 ;学生一般是受业者、…  相似文献   

11.
论关心视阈下师生关系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育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现实中的师生关系往往表现出紧张与疏远的特点,其根源在于师生之间缺乏基本的关心关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建立师生之间的关心关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师的关心能力,在师生平等对话中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是构建师生关心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的道德影响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的道德影响力密切相关。从学科教学活动看,教师需要形成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与人格之间内在的平衡性、融合性和作用方向上的一致性,才能对学生的道德产生和谐的、丰满的、持久的影响。从师生关系看,教师在人格方面的民主性特征与道德影响力有重要的相关。要实现教师的道德影响力,学校管理必须转向以教育生态和谐为目标和基点的道德模式:加强对教育价值观的引导;将学校看作是成人(教师)与学生复杂交织在一起、共同成长的团体;鼓励和提供条件促使教师通过扩大个人阅读、参与教改与反思性研究、拓展人际交往以及自我修养;对教师工作的评价需要从外显性的评价走向更加重视和逐步实现内质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法律身份是关于教师与其他各类教育主体之间法律关系的规定,是建构教师权利、责任与义务体系的核心依据.明确教师的法律身份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前置性与根本性问题.我国现行相关法律对义务教育教师法律身份界定不明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师权益保障与队伍建设.当前,以法律形式确立义务教育公办教师的国家教育公务员身份是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与现实需求,同时应抓紧研究建立国家教育公务员制度以及相关的职业、待遇、培训、法律救助和监督问责等保障机制与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在对1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预调查的基础上,编制成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途径的内隐观调查问卷,对重庆市的285名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认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途径包括六个因素,即教育理念、科学的学生观、教与学的具体原则和方法、教学环境和具体的操作技能、师生互动和评价改革以及继续教育的培训等;教师认为最重要的十条途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教师提问的技巧和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及人格健全发展、课堂教学中增加师生的互动、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尊重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年龄、性别和学历的主效应及其交互作用效应,在提高教学水平途径的各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向教育现代化行进中,教育活动中有许多规范发生了变化,教育工作者因此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如道德、法律规范等问题。本文就师生应有的法律关系、常见的教师侵权行为及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教师应如何正确行使惩戒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教育、教学是一项师生互动的社会认知活动。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教育、教学活动追求的新境界。因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师生关系的协调发展 ,将直接影响良好教育情景的形成和教育、教学效果。所以 ,构建良好师生的关系 ,已引起全社会和教育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师生关系作为学生在学校中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作用于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行为,同时也有力地支撑教师的教学情趣和情绪。本文以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为出发点,从高校、教师和学生三个角度对当前高校中不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行思考,同时,在分析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从大学的教育内容、教师的评价体系以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来构建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参与各项体育训练和锻炼,身心得到锻炼和提高,这对其个性的形成和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介绍体育教学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及其方法,简要叙述了大学体育课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联系以及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公立高等学校和教师法律关系的变化使得高等学校教师地位得以提升、权利和义务逐步得到了法律和政策的切实维护。与此同时,在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之下,高等学校和教师法律关系在变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重构这种法律关系应该坚持强调高等学校和教师法律关系的复合性等原则和一些相关的教师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试论师范教育转型与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专业化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等师范教育的挑战,将师范院校推到教师教育改革的前沿,师范院校要以教师教育的战略性转移为导向,明确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与定位,深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