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体育赛事举办作为一种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乡村振兴与发展中。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乡村体育赛事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和路径。结果表明:特色乡村体育赛事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赛促旅”推动乡村多元发展;“以赛创收”增加乡村经济,带动就业机会;“以赛促凝”增强民族凝聚,营造和谐互动;“以赛为媒”厚植乡村文化,传承乡村记忆。而乡村体育赛事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农村公共体育设施与场地不足、赛事开展不畅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发挥多主体力量,建设农村公共体育设施与场地,优化赛事管理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农村体育赛事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阻碍和模式创新进行研究。农村体育赛事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以赛增文,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以赛汇才,助推乡村人才振兴;以赛促旅,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以赛塑形,助推乡村生态振兴;以赛促建,助推乡村组织振兴。阻滞因素包括:人口空心化导致体育人才匮乏;思想壁垒化造成群众基础薄弱;体系不健全引起赛事保障或缺;资金不稳定致使活动难以为继;模式未形成引发消费活力不足。模式创新:以政策为导向,打造“汇聚+培育”人才孵化模式;以倡导为引领,创建“直接+间接”群众参与模式;以完善为目标,锤炼“公平+规范”完备赛事模式;以多方为主体,缔造“政府+社会”资金筹集模式;以网络为关键,拓展“线上+线下”多维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回顾我国举办国际体育赛事的历程、特征,并提出展望。我国举办国际体育赛事经历了起步探索、快速发展和创新发展3个阶段,演进特征:办赛目标始终服从并服务于国家利益和发展战略,办赛类别从单项赛事为主向多元综合赛事发展,办赛城市从个别城市举办向多城市争相举办发展,办赛模式从模仿跟随向创新引领发展。展望:紧密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着力破解国际赛事举办难题,为全球赛事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方案;不断提高举办国际赛事综合效益,为现代化强国建设赋予新动能;充分利用办赛契机弘扬中国文化,为全球体育文化增添新色彩;科学规划和合理申办国际体育赛事,为办赛效能提高探寻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巴西民众示威游行反对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影响生活质量,提醒我们思考举办赛事的利弊和决策方式。它启示我们办赛要量力而行,要留有余地,要科学决策。建议让办赛与业绩脱钩,使体育赛事回归自然;采用群策群力的方式,提升决策的合理性;有所为,有所不为,让赛事惠及地方百姓;建立问责制度,杜绝铺张浪费;创新办赛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5.
体育赛事对体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以体育赛事基本特征和现阶段发展状况为出发点,围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文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对体育赛事发展带来的危害和机遇展开研究。研究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从赛事经济损失、办赛主体经营、重大赛事筹办、全球赛事产业链、赛事管理服务等方面给体育赛事发展带来危害;同时在拓展体育赛事市场、实现体育场馆多功能价值、凸显赛事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转变赛事商业运作模式上存在的机遇;面对危害和机遇,应以提升体育赛事管理服务水平、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功能和作用、科学部署重大赛事筹备工作、办赛主体全力开展自救、加强疫后体育赛事长期跟踪研究等方面为着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乡贤对新时代治国理政具有重大价值,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发挥新乡贤积极作用。提出并界定体育新乡贤这一新概念,探讨价值、思考队伍发展路径。概念界定:新时代参与乡村体育发展的具有乡土情怀、道德高尚、才能卓越,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的体育或非体育人士。时代价值:(1)创新乡村体育人才机制、推动加快体育强国建设;(2)丰富乡村体育治理主体、降低国家体育治理成本;(3)发挥提供者、组织者、沟通者作用,服务于提升乡村全民健身质量;(4)参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5)参与乡村体育教育精准扶贫,推动乡村体育教育全面发展;(6)带动乡村体育产业发展,满足乡村体育消费需求。发展路径:(1)开辟多方渠道凝聚体育新乡贤回归乡村;(2)制定用贤机制规约体育新乡贤合理使用;(3)提供保障措施优化体育新乡贤参与环境;(4)注重激励措施激发体育新乡贤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7.
牛玮  柏景岚  王进 《体育科技》2023,(5):104-108
在耦合视角下,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分析苏州市2017-2020年体育赛事的开展情况和城市品牌发展状况。主要结论:苏州市每年办赛多达上百场,赛事呈现规模大、级别高、项目多等特点。体育赛事为城市品牌发展提供了平台,有利于促进城市建设,增强群众认同感;带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助推文化传播,丰富文化内涵。但当前在资源配置、区域特色、赛事活跃度等方面仍有不足,对城市品牌发展存在负面影响。建议:持续打造高端赛事,不断开发特色赛事,着力发展群众赛事;重视城市品牌发展,发挥体育赛事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体育赛事发展的价值、困境及路径进行研究。价值:改善乡村现代生活条件,助力宜居乡村建设;带动农民就地就业增收,助力宜业乡村建设;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助力和美乡村建设。困境:发展的资源要素支撑乏力;融合程度亟待深化;运行机制不够健全。路径:以强化资源要素支撑为重点,夯实乡村体育赛事发展基础;以实现深度融合发展为主题,激发乡村体育赛事发展活力;以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为关键,增强乡村体育赛事发展效能。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厘清了大型体育赛事的概念,并从生态环境、社会精神、物质文化等层面就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当地居民的影响进行了三维审视,认为今后我国政府如果能够认真履行和严格遵守组委会的赛事环境要求,弘扬"绿色赛事"理念,建立体育设施城乡统筹制度,注重办赛城市已有资源的再利用,强化体育明星的榜样示范意识,那么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就会使举办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文明程度得到提升、城乡体育设施得到均衡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城乡和谐和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解析全民健身数字化转型内涵,探究上海全民健身数字化转型成就、实践经验,并提出启示。上海全民健身数字化转型成效:加速体育场地设施智能管理转型,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工作功能释放,推动体育赛事竞赛规模稳步攀升,丰富科学健身指导内容服务选择,提供全民健身文化宣传平台支撑,实现体育健身产业健康发展助力。实践经验:建设逐层细化推进机制,塑造价值共创发展格局,强调数据管理发展依托,突出平台建设落地举措。启示: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保障;搭建协作网络,丰富参与主体;推进平台构建,健全信息系统;创新情景嵌入,扩大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1.
体育赛事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涵和抓手,也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内涵指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在阐释赛事审批权取消后体育赛事举办主体参差不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事件暴露出的我国体育赛事组织管理上的缺陷。进而对未来我国体育赛事组织管理提出对策建议:强化赛事安全保障的底线思维;强化办赛执行标准,明确办赛责任清单;构建健全的赛事法律责任体系;细化高危性体育运动项目目录标准,强化高危性运动项目开展的监管;强化健全的赛事监管体系,提高赛事准入门槛;规范赛事准入制度,提高赛事运营门槛;强化落实赛事风险评估及应急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为消除社会各界对政府办赛社会效益的质疑,推动政府办赛为民的可持续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专家访谈法等,以近年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为个案,探求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与改善民生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为改善民生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有效手段;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可以增强人民的民生权益保障意识,可以完善服务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社会规制,可以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可以加速政府改善民生的社会实践等促进作用。同时,政府办赛也会滋生追逐政绩,导致行为失范和办赛惠民的盲动性和效率低下性。针对政府办赛的双重社会效益,提出如下结论与建议:1)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当地政府改善民生构成倒逼机制并为改善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2)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与改善民生之间存在着既矛盾又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3)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在赛事举办和改善民生中的主体作用,建立起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促进政府办赛惠民决策的科学化、法治化、高效化。4)建立科学的政府办赛绩效考核机制,规避政府办赛惠民的盲动。5)政府办赛要优化公共资源,节俭办赛,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改善民生的实际需求中去。  相似文献   

13.
数字技术创新体育赛事的组织方式,改变体育赛事的参与行为,线上体育赛事井喷式发展。为了深入探究线上体育赛事参与意愿的内在影响机制,提高线上体育赛事品牌质量,研究基于文献与实践案例,构建参与意愿为因变量,参赛动机为自变量,品牌体验为中介的理论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参与动机越强的线上赛事参与者对线上体育赛事的品牌体验越强烈;赛事品牌体验越好的参与者对赛事的满意度越高;参与者的赛事品牌体验在参与动机对赛事满意度的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由此提出以下建议:以满足参与者的多元参与动机为主要目标;创新线上体育赛事服务供给模式,激发体育赛事市场的消费潜能;加强线上体育赛事的品牌建设,培育线上体育赛事文化;重视线上体育赛事的营销和宣传工作,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活动;丰富线上体育赛事供给,举办多种多样的线上体育赛事。  相似文献   

14.
体育赛事嵌入乡村旅游发展已成为乡村地区发展的一种常态。以开江荷花节为例,对体育赛事嵌入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现实表征进行探索。研究表明:体育赛事与乡村旅游属于包含关系,体育赛事只是乡村旅游的吸引物;体育赛事嵌入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处于萌芽阶段;政府是体育赛事嵌入乡村旅游的保障者。并提出推动路径:政府引领,加强战略部署,促进多元化发展;开发自然资源,完善旅游吸引物,形成旅游亮点;开发体育非物质文化项目,推广区域民族特色;紧跟政策红利,加快乡村旅游与体育赛事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5.
体育赛事的举办是城市发展的需求,一个城市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能积极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能展现出主办城市的文化建设发展风貌,增强城市对外的吸引力。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2019国际篮联三对三世界巡回大师赛(成都站)为研究对象,探索大型赛事对提升赛事传播力和形象上的提升,进而研究助力成都市城市形象优化路径的方法。建议:搭建多元化的传播策略,扩大宣传辐射面;激发全民参与运动的热情,增加全民健身设施;聚焦赛事文化创意产业,带动经济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民意选择、政府角色、赛事运作、国际关注等方面就当前大型体育赛事所面临的办赛危机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大型体育赛事自身发展特点、外部发展环境,以大型体育赛事的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以打造"尊重民意"为核心理念的制衡机制,提倡理性办赛;强调政府要对赛事进行科学的效益评估,合理配置资源,加强监管,推进赛事的市场化运作;从加强赛事资源整合、促进赛事多元化开发、减少赛事风险、提升赛事吸引力等措施,呼吁国际体育组织发挥引领作用,出台积极有效应对措施,为大型体育赛事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精神,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依法治体职能,有效保障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与改善民生耦合的法令规制供给的科学化,以广州亚运会和沈阳全运会为研究对象,对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与改善民生耦合过程中的法令规制政府供给失灵现象进行了系统梳理,并采用访谈法,对其失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规避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与改善民生耦合的法令规制供给失灵的措施:树立科学的办赛政绩观,规避政府办赛的功利化与惠民的扩大化;大力发展体育中介组织,采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办赛惠民运营模式;通过强化政府职责,促进政府办赛惠民规制归位;提升政府回应,释放办赛惠民正能量;促进政府办赛惠民法令规制的法治化;更多关注赛事对人民健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质量发展是国家赋予我国体育产业现时期发展的新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 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发布后,社会资源大量涌入我国体育产业,使其得到了蓬勃发展。特别是在国务院取消了政府对商业赛事的审批权后,国内举办了越来越多的体育赛事,尤其是群众性体育赛事。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在分析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使用PEST宏观环境分析模型,对我国马拉松的办赛环境进行分析。认为:政策支持引发了办赛热潮,经济增长促进了体育消费,社会发展增强了健康意识,技术发展创新了赛事发展,这些都是我国马拉松赛事井喷式增长的重要因素;马拉松赛事的举办会产生经济效益与传播效益,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参赛者的健康与满足自我挑战的需求,但马拉松赛事需要消耗一定的社会资源并依赖举办地的公共管理能力,故不一定会对举办地带来经济价值和正面的营销效果。提出:要高质量发展我国马拉松赛事,应优化相关制度的设计,提升赛事的市场运作水平,更加满足跑者的参赛需求。  相似文献   

19.
对举办体育赛事惠民生问题进行研究,旨在寻找举办体育赛事惠民生的对策,为民生体育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举办过程中,暴露出一些地方城市盲目办体育赛事以及公众参与率较低等问题,要让城市居民在办体育赛事过程中得到实惠,需要多举办公益性体育赛事、赛事要贴近大众生活,形成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有效互动,通过办体育赛事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朱洪军  华康 《体育科研》2021,42(3):37-45
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根本保证。为实现体育赛事多元主体的有效参与,面对赛事社会运营主体准入门槛高,通过保护性开发、放开赛事无形资源、优化赛事审批服务、降低赛事社会运营主体准入资质等举措降低准入门槛;面对多元主体参与赛事路径狭窄,通过建立赛事社会运营主体的赛事公共服务标准、技术服务标准及社会大众参与机制,扩大赛事参与路径;面对赛事信息发布效率低,建立多渠道的体育赛事信息精准发布机制,增强信息发布的影响力;针对多元主体参与赛事积极性不足,则从规划、财政扶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赛事环境等政策扶持角度,切实维护多元主体的基本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