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对竞技健美操的服装美进行阐述与分析。作为一个独特的运动项目,竞技健美操服装的审美有其自身的特点,通过分析有助于我们时健美操服装色彩的设计与搭配规律的深化理解,从而指导运动实践,提高我国竞技健美操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难度动作是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中的核心内容。以运动技能迁移机制的分析为切入点,研究了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技术链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结合专项体能训练实践,探寻了难度动作体能训练与技能训练的融合关系以及专项运动素质的形成路径,丰富了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训练理论。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中学竞技健美操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山东省“学校杯”健美操比赛以及山东省各中学开展健美操运动的情况分析,对影响山东省中学生竞技健美操水平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山东省竞技健美操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力图为各高校输送高素质、高质量的竞技健美操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尽快提高山东省竞技健美操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的蓬勃发展,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水平竞技健美操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的开展状况,不仅影响着我国高层次竞技健美操人才质量和竞技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高校竞技体育以及校园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为此,高校领导必须加大对竞技健美操运动的重视程度,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本文对山西高校中竞技健美操运动队的管理现状及其策略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钱云梅 《体育世界》2014,(12):13-14
从世界竞技健美操的宏观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可知,针对健美操难度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不仅有助于健美操技术特征的进一步完善,还可以进一步缩短我国竞技健美操水平同国际水平之间的差距,因此,结合运动生物力学对竞技健美操高难度动作进行动力学分析,对于我国竞技健美操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竞技健美操难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其技术特征,并针对c组高难度动作不同阶段的运动进行了运动学分析,为竞技健美操高难度动作的训练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2008年第十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与统计等方法,分析五个项目运动员的难度分、艺术分和完成分;通过录像观察找出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各单项上的综合竞技实力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当今国际竞技健关操的发展形势与趋势,对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规则下竞技健美操训练思路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01年版与2005年版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进行比较和分析,并针对新规则的主要特点探究我国竞技健美操训练思路的变化,以推动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际竞技健美操规则的每一次修改都会对竞技健美操运动的发展、训练和竞赛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2005版和2009版国际竞技健美操规则的对比分析,探求新版规则变化的主要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探寻未来竞技健美操动作技术的发展方向,并确定今后我国竞技健美操训练的重点和要求,以期为我国的竞技健美操运动的发展提供指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竞技健美操的审美特征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健美操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以人们的心理感受,美的情趣来评判高低的运动项目之一,它是以一种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表现手段来进行竞技的运动项目;它在这种人体运动文化中充分地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性特征;它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城市文化的兴起以青年人为主体的竞技项目。竞技健美操从出现至今还不到10年。因此,研究竞技健美操的审美特点,对于我国开展这一运动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竞技健美操发展方向及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竞技健美操比赛情况和竞赛规则等的对比,研究分析了我国竞技健美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难度动作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成套动作注重编排的艺术性,音乐的选择运用趋于丰富多彩,强调保持健美操项目特色,规定动作可能被取消,缺乏高水平的运动员、教练员队伍。为此提出了发展对策,以缩小我国与国际发展趋势之间的差距,为提高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的发展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健美操是一项在伴随着音乐的节奏的情况下,把身体的练习作为一种手段的能够对人的身形达到塑造和促进身体健康的一项有氧运动。而竞技健美操就是在健美操的基础上,对音乐节奏有更高的要求,并且要求练习者能够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一系列复杂的高难度动作的体育活动。竞技健美操中的表象训练对一个健美操的练习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能够很好的调整舞者的心理素质。本文主要以山西省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为例,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介绍了何为表象训练,表象训练与竞技健美操训练之间的关系以及表象训练在竞技健美操训练中的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第十三届大学生健身健美操竞赛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现场观摩等方法对福建省第十三届大学生运动会健身健美操比赛的情况进行较全面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我省各高校健身健美操竞赛已开始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竞赛模式,竞赛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但仍存在教练员经验不足、教练水平不高、训练条件不够、各高校竞赛开展不均衡等方面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建议与对策,为竞赛的完善和主管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末,中国体育要在1998年亚运会上继续保持金牌领先位置,在2000年奥运会上继续保持第2集团领先位置。为此,必须抓好重点项目布局,巩固扩大优势项目,集中力量发展乒乓球、羽毛球、体操、举重、射击、柔道、游泳、田径8个项目;加快竞技体育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处理好改革与发展、训练与比赛的关系;加强运动队的思想教育,反对体育界的不正之风;加强宏观调控和教练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艺术体操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九运会、第 2 4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及第 14届亚运会等重要赛事成绩的统计、比较分析 ,阐述我国艺术体操的现状 ,找出优势、差距和不足。  相似文献   

15.
与其它的体育项目相比,大众体操运动有着不同的生理机制和负荷要求。在运用它来健身的过程中,过强或过弱的运动负荷刺激是无法达到有氧健身的作用,要获得最佳的健身效果,就必须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目前国内对大众体操运动负荷阈的相关研究不多,也没有准确而详细地找出其最佳的负荷阈。鉴于此,运用资料收集法,通过对心率指数区间、稳态比例结构分析和主观用力感觉表的研究,找出最适合于大众体操运动的负荷区域,即"最佳负荷阈"。为大众体操运动提供了科学依据,给健身者在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广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与广东单项体育协会的办会宗旨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表明,两者有着许多共融和相似之处,亚运会的举办将为广东单项体育协会的改革带来机遇,而体育协会在自身改革过程中对亚运会的筹办和举办也产生着巨大的支撑作用,广州亚运会和广东单项体育协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两者在兼容并蓄中共同促进着广东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广州2010年举办第十六届亚运会为背景,通过对广州各大高校学生亚运会前期的准备工作的调查分析,论证亚运会将对广州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这些必将对亚运会文化和高校体育文化两者产生相互影响、融合、渗透,促进对广州高校体育设施的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体育课程的改革等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信息研究法和文献资料法等,对东亚运动会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及改名为东亚青年运动会的动因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综合性体育赛事的改革提供启示。主要结论:东亚运动会经过六届的发展暴露出竞技水平不高、参赛国家或地区实力悬殊差距大、参赛积极性降低,赛事效益不高等诸多问题,已经很难达到组织者一开始的办赛初衷。退出历史舞台改名为东亚青年运动会更能体现奥林匹克精神,而这一改名为我国综合性体育赛事定位、管理、社会文化融合等方面的改革提供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香港体育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访问座谈、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香港体育的现状作较全面的分析。结果发现:回归后.香港体育仍主要由体育社团管理;学校体育有颇大改观;社区体育发展较快,竞技运动水平有较明显提高;对外体育交流日益频繁;学校体育场地缺乏;体育科研重视不够。香港回归祖国及2006年亚运会的申办为香港体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通过第6届亚冬会成绩分析中国冰雪运动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6届长春亚冬会在经过6天的激烈争夺后落下帷幕,最终中国体育代表团以19金19银和23铜的成绩位列金牌和奖牌榜首位。长春亚冬会的成功,对于在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冰雪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而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方向也将被国人所关注的。本文对第6届长春亚冬会中国代表团的成绩进行分析,同时比较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等亚洲冰雪强国的成绩,分析利弊因素,深入探究中国冰雪运动各项目的现状。同时就中国冰雪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为使中国冬季体育运动项目达到世界冰雪强国的水平,推动冬季大众体育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