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德是元末明初南园诗社的重要诗人,是岭南诗派的开创者之一。其早期作品多写景悟道,艺术上讲究雕琢刻画。后期作品将人生体验与哲理思辨相融合,渐趋古朴沉郁。李德前后期诗风的转变,是其人生体验和时代诗风双转移以及岭南诗歌传统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论诗哲杜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的诗歌对社会、人生、自然、宇宙的哲理表现,达到了中国诗歌史上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杜诗中的哲理,有以议论和警句的形式表现的,更多是寄寓在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物象与事象的生动描绘之中。这些作品是诗情、画意与理趣三者完美的结合。大变动的时代背景、杜甫以儒为主兼收佛道的思想、颠沛流离的人生体验,以及他对曲尽物理的自觉追求,是杜诗丰富深刻的哲理意蕴生成的原因。杜甫哲理诗对宋诗理趣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是宋诗理趣的开山祖师。  相似文献   

3.
诗歌极为繁富,“自然”是苏轼诗的特色。内容的“自然”表现在哲理诗?景物诗、政治诗中,事与理、景与情融合无迹,真实自然。艺术方面的“自然”,不论其风格、用语还是表现手法都有所体现。本文还试着从他的禀赋、学识和经历方面探讨苏诗“自然”成因。  相似文献   

4.
宋诗"尚理"("尚理"指用诗歌表达哲理的内涵)特征是中国诗史上一个十分有探索意义的命题,而苏轼是北宋诗坛的盟主,研究他诗歌的这一特点,对宋诗的认识和评价都有重大意义.本文试从苏诗"尚理"产生的必然性以及苏诗尚理的艺术特点两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牛汉诗的魅力来源于诗人用诗歌来承担时代加诸个人的苦难,并在创作实践中将个人生命与诗歌的艺术生命完美融合,形成牛汉"与诗相依为命"的特点。个人的生命体验是牛汉诗歌的内核,主要表现为对生命的礼赞、对人生的困顿和厄运的坚韧承担,以及面对人生困境的自我救赎与超越。诗歌标示了与众不同的生命热度和力度,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在苦难中的抗争,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阮籍<咏怀>的生命关怀和抒情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籍<咏怀>诗的主题围绕诗人的生命关怀而展开,它起于对人生困境的思考,终于对精神自由境界的追求,体现了道家的生命价值观.这种生命关怀同时影响到<咏怀>的抒情模式和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在抒情中融入哲学思辨和侧重表现生命体验,因而带有玄远遥深的特点.在直接抒发人生感受、描写自然物象和游仙类作品中,<咏怀>都有不同于前人的写法,从而推进了古代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徐志摩最后一篇诗作的解析,熟悉了解了徐志摩的经历及其思想情感的变化,可知它不仅是徐的人生写照,也是他诗歌艺术的转折升华点,诗中哲理思索、对比意识、想象和幻想的运用使时空意识扩展了诗歌的表现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现存诗歌138题,164首,其中严格意义上的寓言诗有7首。这几首诗歌表现了作者高人一等的远见卓识和对人生的深切体验,只有经过失败、挫折的磨练,才会使人的意志更加坚强。其诗以蕴含哲理的形象给人以极大的启益。  相似文献   

9.
宋人哲理诗的巧妙和方法是大大有别于西方哲理诗的“中国式哲理诗”的新样式,它以“哲理之理”和“事理之理”入诗,使得诗歌突破了“以情动人”的唯一表达模式,实现了“以理服人”的含蓄化,这是宋代诗人才气的表现,也是他们在唐代诗歌艺术巅峰面前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马晓培 《文教资料》2008,(28):142-145
从浪漫抒情转向哲理沉思,再到自我否定,赞美自然人生,冯至的诗歌创作走过了一段执著追求的心路历程,从<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到<十四行集>的每个单个诗集中,冯至都在用心书写着自己的诗歌追求和人生感悟,由浪漫而哲理,由艺术而人生.冯至的诗歌也如其人生一般,本文将重新解读三部诗集,整体性的透视冯至的诗作人生.  相似文献   

11.
前期“南行”诗是苏诗的发轫之作,同巴蜀与荆楚两个文化圈结下了不解之缘。其旁及关注边事、考察民情和对人生的思考,亦有可观。这批诗作题材丰富多样,初步显示了苏轼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多侧面、多角度地感受和表现的艺术本领。它们是作者气象峥嵘、色彩绚烂的青春之歌,初步创造出了清雄的风格,写实手法多样化,且兼备众体。它们还是苏诗开辟新境一个良好的开端,是古代诗坛名家早期作品一个较完整的范本,有其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宋金元哲理诗探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哲理诗是一种具有双重品格的诗,是哲理与诗性的完美结合。宋金元三个时期共408年的哲理诗,在当时诗人们的努力下,使之历史地成为了可与传统的怀古诗、送别诗等媲美的一种诗歌品类。北宋的哲理诗,主要表现出了三大特征,即揭示自然规律,反映人生哲理,表现佛禅义理。南宋是一个理趣诗与理学诗盛行的时代,前者以杨万里的诗最具代表性,后者成就卓著者则首推朱熹。朱熹的理学诗主要分为三类,即"阐说义理类"、"融合渗透类"、"亦情亦景类",各具特点。而借助形象以进行理性思考,并从中揭示出某种社会或人生方面的哲理,用以加强作品内容的深刻性,则是金代哲理诗表现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元代是一个新儒学高度发达的国度,其定理学为官学的举措,不仅为哲理诗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气象,而且使理学家的"学者之诗"一变而为"诗人之诗"。这种变化,是理学诗在元代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在唐代社会女性婚姻处境的大背景中,具体考述鱼玄机的婚姻困境,并观察她为解脱困境所做的努力及其结果,由此可以更加深入理解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凸显鲜明的主体意识是鱼玄机诗的主要特色,其主体意识最明显地表现在诗歌抒情角度的性别特征,还表现在对思妇形象的塑造,和悲愁情怀的书写.鱼玄机诗对女性感情生存状态的真实记录体现了文学"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晚唐时期,由于社会颓弊、国家衰败以及自身想匡正时弊却无能为力等诸种复杂情况,使得晚唐诗人对历史、人生、事物以及客观规律产生了理性思索和省思,反映到诗歌中则产生许多哲理性话语,使晚唐诗歌呈现出一种哲理思辨色彩。  相似文献   

15.
杜荀鹤的哲理诗深刻地表现了自然、社会、人生中蕴含的哲理,达到了相当的广度和深度。杜荀鹤哲理诗是诗情、画意、理趣的完美结合,对宋诗尚理风尚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晚唐衰落的时代以及诗人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儒学为根本兼收佛道思想,自觉不懈的追求,是他创作出如此优秀哲理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苏轼词中有一个鲜为人道的审美特征——理趣。我们知道,苏轼不仅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文人,同时也是一位睿智的哲人。他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宋代三教(儒、释、道)合一的文化环境中更是如鱼得水;加之他一生命运坎坷,仕途多艰,更加深了他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理性思考。他的诗歌中就常常充满着给人以启迪的哲理,人们往往称之为理趣诗。而苏轼又能“以诗为词”,故而也将此特征带入词中,创作出诸多充满理趣的词作。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他多次在词中浩叹“人生如梦"(《念奴娇·赤壁怀古》)、“笑劳生一梦”(《醉蓬莱》)、“万…  相似文献   

17.
哲理诗这个名号本是舶来品,原指希腊诗之一种.本文所指的“哲理诗”是使用了它的广义,即凡是体现了对宇宙人生常理之领悟和洞见,“能给人以智慧启迪与教诲的诗歌,都可称为哲理诗.”(1)关于中国古代哲理诗之形态及演变,有今人陈文忠,《论古代哲理诗的智慧形态》(2)一文已条分缕细,此处不必赘言.本文仅就其与中国古代文化之间的源流关系等问题尝试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冯至的早期叙事诗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对其进行研究的文章也很多。但这些文章多是从艺术技巧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评论,也有一些是从哲理的角度,探讨了其中深邃的哲理意蕴。而笔者认为20年代的冯至正处于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之中,他并不是用诗歌来思考哲理问题,而是将写叙事诗作为感悟、体验与突围困境的方式。他所体验到的正是本文论述的主题:精神困境与生存的悲剧性。在冯至的叙事诗中,这二者相互影响,诗中的悲剧性表明冯至并没能通过写叙事诗的方式突围出困境,但其中轻型悲剧的悲剧特色却显示出冯至通过对抒情方式的把控,缓解了他陷入精神困境时所遭遇的心灵震撼与精神冲击。  相似文献   

19.
艾青诗歌以它真正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不同时代的人们.在他的诗中,对生活哲理的探求,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朴素、明朗、单纯的语言等艺术表现方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最高的哲学和公理,常常倾向于诗化的表达;而最高成就的诗篇也往往升华到哲学的境界。诗美向哲学靠拢,思辨向诗情渗透,已成为历代诗家在诗歌美学观念上的一种自觉追求。我国古典诗词就像一个缤纷灿烂的百花园,哲理诗则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对于刚刚从生命的朦胧状态步入自我觉醒的青年学生来说,一些含意隽永的哲理诗尤其能帮助他们提高人生体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