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作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章的好词佳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独到之处.那怎样引领学生品味语言呢?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了解胡同的知识及胡同文化的内涵。2.初步欣赏汪曾祺的语言特色。3.能较为深入地分析作者的感情,并且能较为理智地分析高楼文化与胡同文化。教学重点:鉴赏语言,品味情感。教学难点:站在历史与文化的高度把握文化的发展,并深入理解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李舒 《现代语文》2011,(8):100-101
【教学设想】《发现》是闻一多先生的一首诗歌,出自苏教版语文必修三"颂歌的变奏"这一板块。诗歌教学的关键就是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语言,体会情感。因此笔者明确了这样的教学思路:重视语言的发掘和讨论,有"语"有"文"。  相似文献   

4.
我认为,课文教学主要是抓两件事,一是把握思路,即从宏观上了解作者写了些什么,领会文章的主旨及所表达的情感,把握行文的思路。二是品味语言,即了解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表达的,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要深入到语言里头去,品味语言运用的妙处,培养学生对语言运用的分寸感、和谐感和情味感。  相似文献   

5.
“文章不是无情物”,文言文是古人情感的载体,古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在文言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演练。经典文言文的选读,能够让学生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崇高人格的历练。品味这样的作品不仅能使我们感受古人的情感,也能引导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历史,走进当时的社会生活,认识古代社会,从而感受其美的语言、美的人格、美的艺术、美的文化。实际上,文言文教学就是将经典作品中美的语言、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对象化为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沉浸到作品的深处,自觉地感受、体味文言经典,受其熏陶和感染。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就转化为品味、  相似文献   

6.
可以说.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有机整体。文章的任何一个局部只有在其整体中才能充分表现出它的价值。宏观阅读的目的是对文章基本内容的把握,这也是进一步剖析文章各个侧面、各个局部的基础和前提。但如果我们只停留在了解思想内容和一般的写作方法.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钻进文章去品味语言。就是说,要抓住某些关键的语段、句子、词语以及标点符号,认真推敲.仔细揣摩、深入感悟语言的意蕴,体味语言的情感。把握语言的理趣,领略语言的韵昧。这就是微观阅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古代纪传类散文的阅读一定要以品味语言为基础,通过关注细节,于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情感产生共鸣,在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揣摩情感,最后达到对于人物命运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古代纪传类散文的阅读一定要以品味语言为基础,通过关注细节,于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情感产生共鸣,在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揣摩情感,最后达到对于人物命运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要求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学生最难理解的是从角度选择上把握文章重点,同时难以深入到文本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情感,故教师应设计活动课,尝试从品味语言、隐性身份、侧面描写三个方面来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教师必须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进行语言的朗读、品味、分析;引导学生把握、领会语文内涵和语言形式,从而积淀和培养语言的感悟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注意促进学生阅读、理解文章的思路,让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积极地参与到阅读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11.
鉴赏散文,对语言的揣摩和品味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主要通过鉴赏、揣摩、品味朱自清散文作品的语言,体会作品中作者所抒发的情感:自然而真实,朴素又优美,并且富有音乐美,从而更深层次地把握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勇俭  风子 《少年读者》2008,(5):16-17
精彩的文章中,作者常常会用一些关键性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意图或情感。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能上通下达,读不懂它们,就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脉络,做阅读题会感到束手无策。如果我们能巧妙地运用析句法,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逐句分析,细心揣摩。就能理解全文。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部分指出,鉴赏能力的重点要求是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验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诗歌鉴赏的主要任务,也是高考的一个考点。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指导学生阅读诗歌,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呢?笔者认为,应从品味诗歌的语言入手,理解形象,把握情感。因为诗歌语言是最典型的情感性言语。诗歌作为一种内容精邃而篇幅简短的文学形式,对语言的简洁、准确和传神方面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指出,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本文依照新课标的要求,把握高中诗歌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中诗歌鉴赏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一篇构思精巧、主題深刻的记叙性散文。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如下两方面特別值得学习。首先,文章立意高,构想巧。由于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特别熟悉,所以,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抓住最能突现闻一多先生个性特点的“说与做”作为中心,来剪裁,虽然写的是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但作者却能  相似文献   

16.
教学设计 意图及切入 1.通过朗读。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3.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相似文献   

17.
正《金岳霖先生》是一篇语文平实又不乏真情的人物散文。这篇课文从内容上看,简单易懂,学生易于抓住主要人物形象。但从情感把握上看,学生易于停留在"有趣"、"好玩"的层面,不能真正品味汪曾祺先生笔下所流露的隐隐约约的"苦味"。鉴于此,本文设计"四读"引导学生理解金先生身上所凝结的"名士"精神,品味汪曾祺先生言语中的"一剂苦味"。一、一读勾形象本环节主要采取"默读",让学生初步了解金先生的人物形象,抓住人物特征的"怪"来串起全文,引发学生兴趣。如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二段,用一句话来勾勒一下先生的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外壳,是情感的载体,任何一篇文章的阅读与思考,对文本语言的正确理解、感悟是读懂文章最基础最关键的起步。海德格尔曾说过:"语言是语文存在的家。"所以说,品味语言,应是一堂语文课的核心内容,品味语言需要心智的投入,把心沉浸到文本的字里行间,通过揣摩、辨析、感悟、欣赏语言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本中人物形象和文章的主要内容。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去品味语言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刘玲 《语文天地》2009,(8):10-12
古代诗人创作诗歌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所以我们在鉴赏古诗时,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然后要披文入境,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把握由小及大、由事人理的构思特点。2.抓住关键语句品味鉴赏语言,体会情理交融的表达艺术。3.体会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