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7 毫秒
1.
袁文 《语文学习》2020,(4):25-26
师:本文标题包括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说和做”是讨论的中心话题,副标题“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记叙的具体内容。请同学们思考,在闻一多先生身上,“说和做”是怎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2.
同是写人的文章,杨振宁的《邓稼先》和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都用传神精警的语言,让人物风采跃然纸上。大致说来,《邓稼先》语言平实,因为其作者是位科学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语言如诗,因为其作者是位诗人。虽然语言风格大不相同,但在不同之中,又有着惊人的相似,那就是都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者的深情。  相似文献   

3.
师:课文题目中,两个简单而通俗的动词——“说”“做”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在文章中,作者并非只用“说”“做”这两个动词,而是用了很多不同的动词去代替这两个词。同学们找一找,在描述闻一多先生的学者身份时,作者用了哪些动词去塑造闻一多先生的“做”?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初一下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著名诗人臧克家。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美,事例典型、结构精致、语言精练、抒情浓郁,突出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质的最本质特征。全文充满了感人的力量。现将它的美点归纳如下,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本文选材典型。文章记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充分地显示了闻先生的个性特点。这就是前期作为学者的闻先生的埋头的“做”,和后期作为革命家的闻先生勇敢的“说”。特别是闻先生的从“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到大声地“说”,“说”了就“做”的变化,更反映出闻先生生活道路的特点。闻先生的这种变化,是有社会原因的。这就在闻先生的鲜明的个性特点上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正是从这个理解出发,作者选取闻先生的言和行,以及前后的变化作为素材,不仅形象地表现了历史人物闻一多,而且再现了“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毛泽东语)的生动形象。“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毛泽东语)这只是他们中间的一个杰出的代表,这样选材是有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纪念闻一多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回忆闻一多在西南联大支持学生民主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接触,作者亲眼目睹,并与闻一多有过接触;第二部分论述闻一多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能不能上出语文味,能不能上出美感,要看我们能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及内涵,而要正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及内涵一定得从品味语言入手。学习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后,笔者深深体会到品味语言的重要性。现在让我们一起通过品味语言,走近闻一多先生,去领略他的伟大人格。  相似文献   

8.
臧克家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中,怀念了闻一多先生的一生,简要描述了他的生命历程,认为闻一多是个"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特别是他在李公朴追悼会上"拍案而起"与特务分子面对面斗争的大义凛然,更显示了作为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  相似文献   

9.
《青年教师》2005,(3):27-28
我在给青年教师上示范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时,要求学生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句子时,一个从来不举手的学生找了这样一个句子:  相似文献   

10.
刘琴 《湖北教育》2023,(2):54-55
<正>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说和做》是一篇传统篇目,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以及作为革命家“说”了就“做”的特点,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民族、民主献身的精神。教学中,教师多在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品质上下功夫,或多或少地忽视了这篇文章语言表达上的巧妙。  相似文献   

11.
作为语文教师,大家对这样的课例或许并不陌生,比如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 导入新课后,教师往往这样讲述:今天,我们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下面我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然后或板书,或小黑板出示,或多媒体显示一些词语——基本上是课后“读一读,  相似文献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用不足2000字的篇幅,生动地叙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光辉事迹,表现出他作为诗人和学者潜心钻研、严谨治学的态度,以及作为革命家和民主斗士敢说敢做、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3.
[现场回放] 课堂里正在上《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师从《七子之歌》的作者引入新课,在板书课题后启动了第一学习环节。 师:看着这一课题,你们想提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第四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在注释“何妨一下楼”时说:“闻一多晚年很少下楼,人们称他‘何妨一下楼主人’。”闻一多先生有“晚年”吗?晚年是指“老年人一生中最后一个时期”(《现代汉语词典》),而“老年”又是指六七十岁以上的年纪。该册在《最后一次讲演》的注释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用不足2000字的篇幅,生动地叙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光辉事迹,表现出他作为诗人和学者潜心钻研、严谨治学的态度,以及作为革命家和民主斗士敢说敢做、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信息广场     
浠水县闻一多中学举行闻一多诗歌演唱会2007年11月24日,是闻一多先生诞辰108周年纪念日。为纪念闻一多先生,并以此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浠水县闻  相似文献   

17.
十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内提升①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  相似文献   

18.
学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后,学生内心充满了对先生的深深敬仰。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学习领悟先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我给学生补充了闻一多的作品《最后一次演讲》《发现》和《一句话》。因为这是拓展训练,"领悟应该比理性的分析更为重要",所以我给这节课定的目标是在诵读中体验感悟文章意蕴。可是,结果却出人意料。  相似文献   

19.
我很喜欢这样一首诗:红烛呀,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这是闻一多先生《红烛序诗》中的诗句。我不仅十分喜爱,更经常以此激励自己的言行。因为它道出了红烛精神的精髓之  相似文献   

20.
<正>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是演讲名篇,很早就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文章写的是遭到国民党暗杀的爱国人士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反动派特务无理取闹,扰乱会场,闻一多先生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做了一次惊世骇俗的即兴演讲。闻一多先生满腔义愤,痛斥了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和卑劣行径,号召人民群众站起来勇敢地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会后,闻一多先生也被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斯人已逝,生前的一腔正义化作一篇时代绝唱而传诵千古。我辈后人,每读此篇,无不为其热烈的情感、铿锵有力的语言所感染,那分明就是一篇战斗檄文,先生满腔爱国热忱化作了一个个用鲜血写就的文字,俯仰于句逗间,让人激情澎湃,感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