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定向思维,人们总是想到思维定式的消极作用,把定向思维等同于思维定式。打开电脑搜索关键词“思维定式”,我们就会看到“破除思维定式”“打破思维定式”“冲出思维定式”等观点。总之,思维定式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其实,定向思维与思维定式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思维定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是指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照现成的方案或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杨洪瑞 《成才之路》2012,(22):71-71
正对于定式思维,我们很多人在认识上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往往只看到其消极的一面,而忽略了其积极的一面。而在许多情况下,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总是在定式思维的基础上发生的,但这种思维方式有时会产生一种负面效应,即会制约发散思维的产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正确认识定式思维的双重性。一、定式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基础学生积累新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各种思维定式的构建过程。在正常情况下,学生解题时,大多都能迅速联想和使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把一些需要解决的新问题,纳入到曾经解决的旧问题范畴,依据旧知识的方法产生新的联想,从而寻找出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所谓思维定式,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在科学探究中,思维定式有其积极的一面,在环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定式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好地利用前概念消化新知识。而当情境发生变化时,思维定式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式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这种思维方式在课堂中的危害极大。如何在课堂上预防消极思维定式的生成,如何减弱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消极思维定式的依赖,是我们应该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所谓创新思维方式,就是以不同的眼界、视角、方法去观察、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案、或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技术、经验等,以获取创造性的思维成果,即:“再发现”、“再创造”,从而实现主体创造能力的思维方式.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新性,许多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方法去观察、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素质教育的突出特征之一是对创新性的强调”“具备良好创新思维的学生能够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创造”[1]。赵恒烈先生认为,“创造思维的实质是求异”“求异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心”[2]160。可见,“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性、创造性和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那么,什么是“求异”,又如何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能力呢?“求异就是换一个角度、换一个层次、换一种观点、换一种方法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2]160。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命题上,命题人为了考查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经常围绕解题思维设置一些“陷阱”,同学们按正常的思维定式考虑,往往无从下手,如果我们不及时转化思维角度,就会掉人命题人的“陷阱”.  相似文献   

7.
人的思维是有惯性的。当人们思考某一类问题时.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指引人们从熟悉的角度思考问题,采取惯用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但是长期按照这种方式去思考问题。就会影响当前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思维定势”。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思维定势是思维主体在思维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稳定性的倾向或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它直接影响着后继思维活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郭浩 《课外阅读》2011,(11):64-64
素质教育能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准。创造性思维作为创新能力的核心,综合地运用各种思维形态和思维方式,克服思维定式,经过对各种信息的、知识的匹配、组织或者从中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或者系统地加以综合,或者借以类比、直观、灵感等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新形象、新观点,从而使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性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9.
强粲 《文学教育(上)》2009,(15):104-105
《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议论文。文章主要体现了创造学家罗迦·费·因格对知识与创新关系的看法,以及形成创造性思维的途径。文章开头提出问题,抓住了学生眼球,吸引学生们阅读完全文。作者指出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出不同的判断,打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定式;又用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罗兰·不歇内尔发明交互性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例子,来论证运用知识进行创新思维;再由一组心理调查研究数据,说明创造往往起源于对某一细节的关注和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0.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与教师能否正确合理地组织教学密切相关。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不仅能够顺利地掌握知识,而且知道如何去掌握知识;不仅能够发现问题,而且学会如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不仅知道解决问题的障碍是什么,而且有排除障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才能得以提高,学生才具备适应社会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图形蕴含着丰富的几何性质,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往往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式,发展创造思维和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直感能力,从而充分建立起数与形之间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数学教学中运用图形、构造图形来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辐射”原是一个物理学名词,是热传播的一种,即从热源沿着直线向四周发散出去,后引申为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从思维角度看,所谓辐射思维就是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像,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方案或者假说,像辐射一样多向发散展开的一种思维方式。进行辐射思维能帮助人们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用前所未有的新知觉去认识事物,提出新的创见,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优势。冈此,我们要培养具有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就必须重视培养当前被忽视或者说较为薄弱的环节——辐射思维.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辐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创新思维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思维的流畅性,即在短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设想,对一个问题有多种多样的思路;二是思维的变通性,即能冲破思维的定式的束缚,及时调整自己或别人已有的设想;三是思维的独特性,也称思维的新颖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就是要为学生创造反复运用创新思维的条件,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训练学生运用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经常运用创新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条件呢一、注重发散思维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发散思维是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同一问…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进步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什么是创新呢?创新就是指“在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以所得的信息和已储存的知识为基础,综合地运用各种思维形态和思维方式,克服思维定式,经过对各种信息的、知识的匹配、组织或者从中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或者系统地加以综合,或者借以类比、直观、灵感等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新形象、新观点,从而使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中学地理是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苏祥 《广西教育》2013,(42):59-60
心理学研究表明,先前的经验越有效,思维定势往往就越强烈。思维定势有积极的一面,它有助于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造成思维的僵化和呆板。  相似文献   

16.
发散思维就是求异思维,是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思考问题,以利于加深认识和理解,它是开启思维大门、挖掘学生智力潜能、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政治课教学要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智能型”、“开拓型”人才,必须从源头上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开发学生“智慧库”。  相似文献   

17.
发散性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不同角度地、不同侧面地对所给信息或条件加以重新组合,横向拓展思路、纵向深入探索研究、并反复比较,从而找出多种合乎条件的可能的答案、结论或假说的思维过程。发散式思维具有灵活性、独特性和流畅性的特点。它突破定式思维的限制,使人产生新的构想,提出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定势思维是指人们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已知的,是习惯性的思维.对定势思维,我们承认其消极的一面,但也不能忽视其积极的一面,比如我们常说的“经验”.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时,我们往往推崇发散思维,而否定定势思维.其实,我们将发散思维与定势思维有机的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事实上,人正是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以适应新的环境的,经验的积累过程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人们不断地用新经验去否定或修正老经验,以获得更为完善的新经验.这种“经验”实际上就是定势思维.在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9.
张金花 《中学理科》2006,(11):82-82
思维定势是指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已知的、事先有所准备的.用思维定势解决问题,使学生墨守成规,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造成学生思维定势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没有掌握丰富的典型题型,不能做到“见多识广”,故对似曾相识的问题以偏概全,盲目套用,导致解题错误;二是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不够,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导致错误的判断.在高三生物复习中,习题练习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题海战”成了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久而久之,机械的“思维定势”悄悄地左右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思维定势就成了思维障碍.  相似文献   

20.
“求异思维”指的是一种突破常规,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探究解决问题可能方案的思维方式,这不仅是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更是提升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为此,本文以初中化学教学为例,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培养与提升学生求异思维的方法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