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件瑰宝,文化内涵丰富,健身价值突出.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从传统哲学、美学等视角系统梳理了太极拳的文化内涵,论证了太极拳对当代大学生生理、心理的积极影响.旨在加深当代大学生对太极拳技术理论体系的全面了解,增进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是在贵生的中国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武术拳派。该拳以中国的哲学概念太极立论,从《黄庭经》等道家经典中汲取营养成分,因其富含中国文化精髓而被称之为"哲拳"。太极拳从创编至今已经演化出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傅式太极拳、八卦太极拳、五行太极拳、龙形太极拳、东岳太极拳、竞技太极拳、公园太极拳等诸多的练习样式,从而使太极拳成为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文化影响技术,技术反映文化"。以太极立论的太极拳以张三丰为精神偶像,明确地把益寿延年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动作强调圆活、弧线,而这正是对周敦颐太极图的一种身体模仿。在"拳与道合"思想的指引下,太极拳成为中华民族"技进乎道"、进行自我修炼的一个工具和手段。目前,太极拳日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但这种表面的兴盛下实际上蕴含着巨大的生存危机,希望能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初论太极拳之“缓慢轻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太极拳独特的“缓慢轻柔”的运动方式,认为太极拳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与传统武术相结合的产物;阐述了太极拳这种缓慢轻柔的运动方式的特征、具体的技术要领、规格要求及这种运动方式的意义和作用。太极拳运动的主要特征是健身手段而非打斗技术,应将太极拳研究的重心移向健身方式和健身价值。太极拳运动不仅将成为中国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方法,而且将成为全人类共有的、重要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4.
《少林与太极》2014,(9):11-14
太极拳作为中国民族的文化品牌和中华武术的瑰宝,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温县、焦作乃至河南的一张名片,是河南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对太极文化传播手段以及动漫技术特点的分析,找出太极文化与动漫传播方式二者之间的结合点,提出一种基于动漫技术的太极文化推广系统,该系统利用动漫技术、影视后期合成技术和网络技术,对太极拳的各种招式进行模拟展示,并涵盖了太极文化以及太极相关新闻、太极论坛、太极拳视频、各式太极拳等多方面内容的计算机系统。  相似文献   

5.
结合GIS技术和文献统计方法与可视化技术,《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中国体育科技》等体育类核心期刊及《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等医学类核心期刊2010-2016年所出版的2298篇题名含有"太极拳"的文章,包括325篇核心论文进行关键词、作者、发文地、核心研究区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并采用GIS可视化技术将结果进行直观展示,直观地反映了我国太极拳研究热点的演变,以及活跃作者群、核心研究区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研究显示,涉及民族传统体育、老年人、太极拳运动和太极拳锻炼方面研究内容的论文占总论文数的40%;根据普赖斯定律计算活跃作者人数为19人;发文量排名前6的城市中,有79.4%为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结果表明:(1)太极拳领域研究热点从时间上看,每年的研究热点都有所不同,主要集中在民族传统体育、老年人、太极拳运动和太极拳锻炼等方面.(2)太极拳领域拥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的科研人员,虽然总人数比例较小,但是科研实力雄厚,理论基础扎实,支撑着我国太极拳事业的发展.(3)太极拳研究领域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广州、焦作等几个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与其他城市交流比较广泛.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在韩国六大城市的普及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文化内涵丰富,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创造力,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符号和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近十年多来太极拳加快了向世界传播的步伐,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体育文化现象.但是由于受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经济发展以及太极拳练习者对太极拳所持有的不同的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太极拳在世界各国的开展便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中韩两国地理邻近,文化相同,历史渊源较深.自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后,随着两国经贸往来和人员交流的不断增加,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大,大家开始关注中国、了解中国.近年来随着韩中两国交流的增加,太极拳爱好者越来越多,促使韩国民众对太极拳运动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儒道哲学思想视野下的太极拳文化内涵进行分析.认为:太极拳文化吸收和应用了中国古代儒道家的哲学思想,蕴含着儒道哲学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和谐统一”、“仁义谦让”、“无为思想”、“养生之道”和“虚静本体”观念.因此,太极拳文化是中国儒道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中国儒道哲学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中的礼法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以"哲拳"、"文化拳"而著称.太极拳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中国传统礼法文化的影响,处处体现以礼为先、以德为范、以敬为尊、以和为贵等礼法文化特征,彰显了人文精神、民族素养、民族心理和民族情绪.太极拳由俗而雅、由陋而精的发展历程,其外因是社会文化背景的转变,内因则是太极拳礼法文化使然.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的太极文化为理论基础,结合古代养生术、技击术和中医理论形成的一个拳种.从文化到拳种,“太极”经历了几千年的历程;从文化到拳种,太极拳融摄了太多的民族性格和道德情趣.文章试图从温县的地理环境、地域文化特征和人文因素等方面分析太极拳形成的传统文化背景,揭示太极拳形成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0.
阴阳学说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道家哲学思想之一,阴阳理论深深渗透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对太极拳哲学思想理论和技术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道家阴阳学角度对太极拳中的虚实分明、虚实转换进行剖析及总结,旨在丰富太极拳功法理论.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是中国传统身体文化、健身文化的凝结,也是中国人民奉献给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对太极拳的文化价值进行深入的探讨对传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发扬中华武术精神,促进武术的国际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是中国体育文化中的瑰宝,源远流长;是一种德、智、体兼修,融古代哲学及吐纳导引和拳术精华为一体,内涵极为丰富的传统拳术.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也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珍贵遗产,是体育运动中最适合于健身的具有科学原理的活动形式之一.太极拳已普及至世界各个角落,成为人们喜爱的体育活动.其博采各家武术精华,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依据,其动静虚实的变化、刚柔并济的内涵和内外消长的和谐统一,与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的相互依存和演变法则相吻合,对于祛病健身和延年益寿具有良好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的文化理念与奥林匹克精神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太极拳文化理念与西方奥林匹克精神是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太极拳的文化理念主张"静"重视"养",奥林匹克运动理念主"动"重"畅"。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太极拳运动在当今世界上的广泛传播表明了中、西体育思想的互补和融合。这种融合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当代世界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补充和完善。太极拳以独特的运动形式和养生思想及自然、和谐的文化理念成为与当代奥林匹克精神相融合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14.
林清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4):462-463
太极拳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东方体育文化的一块瑰宝.它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从文化的新角度来研究和习练太极拳,不仅能够起强身健体、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领悟中国武术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正值中国武术将走向奥运、走向世界之际,作为中国武术精华的太极拳,已经成为中国武术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且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归纳等方法,对太极拳的功法、攻效、表演与欣赏等价值进行了论述,旨在展现太极拳文化的魅力,为促进世界各民族的交流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太极拳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的全球化传播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开启了新的窗口。不同流派的太极拳,都是前人经验积累的结晶,要继承与弘扬太极文化,必须充分了解传统文化思想在太极拳中的体现。文章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逻辑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儒家、道家和佛教的核心思想在太极拳中的体现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力图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论述,能够较充分展示太极拳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我们应从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太极拳发展的重要性,使这一中华武术奇葩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7.
杨军 《搏击·武术科学》2010,7(10):41-41,52
文章以对太极拳理论的研究应该是全方位的研究,不能仅限于对太极拳拳理和技术动作的范围研究,而是应该拓展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人类社会、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医疗保健功能等领域的研究为出发点,太极拳不仅仅是一门武学,更是一门人学,它可以强健人的身体,防身技击,更能够改善人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修补人的性格缺陷,使人不仅能够在身体方面适应自然界,还可以使人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全面论述了对太极拳理论的研究只有不断地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才能使太极拳的理论和技术水平进一步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柳彤  贾瑾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1):134-134,147,150,156,161
作为源自生活的中华民族传统特色文化,太极拳文化以其极具代表性、特殊性、全面性的特点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的大国形象。为了使大众对太极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太极拳文化进行了一定分析。主要结论:太极拳文化既是中国的国粹,又是一项特殊的身体文化,还是一种全面性的文化;太极拳文化推崇“和谐之道”,并传播和谐思想;太极拳文化的发展对促进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建议: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借助新媒体和网络传播来大力宣扬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太极拳文化;大力发展太极拳文化产业;借助“孔子学院”平台宣扬太极拳文化,开设太极拳文化课程等。  相似文献   

19.
蔡菁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3):391-392,39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及比较法,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太极拳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关系。研究结论:作为人类文明的精华,中国武术太极拳的传统文化精神与奥林匹克思想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契合点,有着文化上的吻合相溶性,深刻把握这些相通之处,对促进奥林匹克的深入发展、奥林匹克思想的最终实现以及中国武术太极拳走向世界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的太极拳,具有东方民族体育的浓厚色彩,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养生思想、伦理观念,注重内外兼修,融健身与修性于一体,作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东方武术文化,太极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文章从生理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分析太极拳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功能与价值,研究它所透射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光辉,以及通过太极拳运动达到的社会效果,实现其健身、养生、修身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