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第四节中有这样的两个性质:余角的性质,等角的余角相等;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角相等.当时有很多学生都会想,这个性质也不怎么用啊,但是到了初二,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证明过程中,大家会发现它是证明角相等非常好、也是非常常用的一种方法,尤其是余角的性质最为常用.  相似文献   

2.
《中学数学月刊》2011,(7):55-56,64
本节内容 本节学习的内容有余角和补角的概念,以及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这两条非常重要的性质.学习对顶角的概念,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一、课标要求: 1.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2.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 3.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4.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  相似文献   

4.
一、课标要求: 1.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2.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 3.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4.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  相似文献   

5.
角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课标要求:“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换算;了解补角、余角.知道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下面对有关角的一些重要题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余角、补角、对顶角》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中的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余角、补角、对顶角,明白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2.经历"观察、操作——探索、猜想——推理(有条理地表达)"的认识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本文通过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实录,谈谈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一、情境引入  相似文献   

7.
生活中到处可见道路、房屋、山川、桥梁……,在这些大自然的杰作与人类的创造物中,蕴含着大量的平行线与相交线.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发现平行线与相交线的一些特性,并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 一、学习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余角、补角、对顶角等概念,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余角和补角》一课选自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这一章是学习平面几何的基础,余角和补角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认识了直角、平角之后,引入了余角、补角的概念与性质,为以后论证角的相等做好准备,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B.互补的等角是直角C.相等的两角是对顶角D.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两锐角之和为钝角B.锐角小于它的补角C.锐角大于它的余角D.钝角大于它的余角3.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A.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B.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C.大于90°的角是钝角D.邻补角也是补角4.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①过一点能且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②若a>0,b≤0,则ab<0③一个角的余角比这个角的补…  相似文献   

10.
(一)课标要求 1.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以及角. 2.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换算. 3.了解补角、余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相似文献   

11.
証明兩角相等常用下列諸定理:—— 2.1 利用全等形的对应角相等。 2.2 据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2.3 据对頂角相等。 2.4 据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5 据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2.6 据平行綫的性質,即內錯角相等,同位角相等。 2.7 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 余角和补角,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图形的初步知识”这一章中两个比较重要的基本概念.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角的度量和角的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数量关系和图形关系,学习两角互余、互补的概念,然后通过自主探索方式,推出余角和补角的性质,最终使学生能运用上述性质来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对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的学习,为今后证明角的相等提供一种依据和方法,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命题与证明"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曾有关于改写逆命题的一例:原命题是等角的补角相等。逆命题1是如果有两个角的补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也相等。逆命题2是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等角的补角。很难说这两个逆命题的改写哪一个是错误的,由此也引发了一个问题:逆命题具有唯一性吗?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在学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时,会遇到求某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通常是寻找或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来求解,但有时会比较麻烦,甚至解不出来.因为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只与角的大小有关,所以可以用转化的思想,去求与所求解的角相等的其它角的三角函数值.一、利用余角(补角)转化当题目或结论中出现互余或互补的角时,可以根据"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或"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来证得所求的角与另一个容易求出三角函数值的角相等,再转化求解.例1 如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在证明三角形全等中经常要用到余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发现不少学生不能灵活应用这一知识,宜集中训练这一知识点的应用,让学生熟练掌握.现编纂习题如下:  相似文献   

16.
证明两个角相等,在初中几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基本的题型之一.初二同学学习了等腰三角形后,总结、归纳一下即可知,证明两角相等有如下几条基本途径:(1)利用相交线或平行线的性质;(2)利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3)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4)利用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的性质;(5)利用角平分钱的判定定理.例1如图1,已知AB—AC,AH一AE,CH、BE交干E.求证:AF平分zBAC分析欲证AF平分fBAf7<=/1一‘三2<一凸ABF公凸ACF或凸AHFM凸AEF,——BF一CF或DF’一EF、凸BDFed凸CEF<=BD…  相似文献   

17.
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是几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说明的都是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正确理解概念1.如果,则做互为余角,其中是2的余角,也是的余角.如果,则与叫做互为补角,其中是的补角,也是的补角.2.互为余角与余角,互为补角与补角,它们都是不同的概念.互为余角或互为补角是指两个角之间的特定的数量关系,余角或补角是相对于另一个角而言的.3./a的余角表示为w-/a,/a的补角表示为18ry-/a.由此显见,同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op.二、掌握计算方法有关余角和补角的计…  相似文献   

18.
一、与线段有关的概念及性质  二、与角有关的概念及性质角定义 (1)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 (定义 )  (2 )形成过程 (略 )度量 (1) 1°角的规定   (2 )直角、平角、周角   (3 ) 1°=60′  1′=60 " 分类(小于平角的角 )(1)钝角 :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2 )锐角 :小于直角的角(3 )直角 :平角的一半角平分线 定义 :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 ,叫这个角的平分线互为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 ,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互为补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 ,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同角…  相似文献   

19.
洪芹 《初中生辅导》2023,(Z4):125-129
<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同学们已经探究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其中角的判定条件使用较为广泛,因此说明角相等的常用条件值得关注,如:角的和差关系,余角、补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角条件等;还要归纳常用解题思想方法,其中“一线三直角”是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一条直线上的三个顶点含有三个相等的直角.利用“一线三直角”的条件我们可以转化得到新的角相等,从而为证明三角形全等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两个角的和等于180^o时.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也可以说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两个角的和等于90^o时,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也可以说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那么,除了这些性质.互补和互余又有哪些性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