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持久战》是指导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纲领性文献,它闪耀着毛泽东伟大战略思想的光辉。本文从综合性、动态性和预见性方面说明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思维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各族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于一九四五年八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到今年八月整整四十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各族人民一百年来反对外国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而指导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的军事理论纲领,就是毛泽东同志的光辉论著《论持久战》。 从一九三七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五月,伟大的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十个月。十个月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神州大地狼奔豕突,烧杀虏掠。“身受战争灾难、为着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横排版,第407页。以下凡出自此书的引文,只注明页数。)然而战争的进程究竟会怎样?抗战能否胜利?能否速胜?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  相似文献   

3.
“论持久战”一书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26日到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他总结了抗战十个月的经验,预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规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战略总方针——持久战的方针。因而扫清了当时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增强了全民抗战的斗志和胜利的信心,引导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这是毛泽东同志的科学预见的杰出范例之一。二十一年后的今天,虽然国际和国内的形势都发生了有利于人民的根本性的变化,但是重读此书,我们还感到书中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的光辉,对提高我们思想方法和搞好工作仍有重大的指导意  相似文献   

4.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高超预见能力的集中体现。在该文中,毛泽东深刻系统地分析了抗日战争的性质、内容、特点、过程和步骤,作出了抗日战争必然是持久战、胜利最终属于中国的科学预见,生动地展示了科学预见的方法论,不仅在当时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而且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持久战》既是一部军事名著,也是一部蕴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实践性著作。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以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了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对事物的规律性把握阐述了战争的发展走向,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战争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式,最终带领中华民族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论持久战》充分体现了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是回应质疑马克思主义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6.
<正> 1938年5月,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还不到一年,毛泽东就发表了理论巨著《论持久战》,深刻阐述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基本趋势,并预见了抗日战争将要经历的三个阶段:(1)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2)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战略相持;(3)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从那时到现在的50多年里,特别是在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的这种三个阶段划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客观全面地分析了中日矛盾双方的特点,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辩证地阐明了持久战的具体战略战术,论述了战争中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论持久战>中的辩证法思想是指导抗日战争夺取最后胜利的理论武器,对我们今天探讨和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知识链接】历史学科1.三条基本线索。(1)一对矛盾:中日民族矛盾始终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2)国共两党推行的两条抗战路线和领导的两个战场。(3)抗日战争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另外,考生可联系有关时事,分析、理解当前的中日关系,充分发挥历史的教育、借鉴功能,使中日关系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精神的引导下不断向前发展。2.四个重点。(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背景、经过及意义。(2)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3)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斗争。(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对于抗战的过程与前景,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毛泽东和作为哲学家的冯友兰都作出了具有远见卓识的论述。冯友兰在《新事论》论述"中国自由之路"与毛泽东在《论持久战》这一抗战的指导性光辉巨著中,不约而同地认为中日之间这场殊死的较量,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国最终会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取得民族独立与解放,伟大的中华民族必将屹立于世界东方。  相似文献   

10.
近期来,史学界有人提出“中国的抗日战争不存在一个战略反攻阶段”的观点,持这种看法的同志认为:长期以来以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为根据,认为抗日战争存在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最后的战略反攻阶段,即“第三阶段”,是不妥当的。笔者认为,毛  相似文献   

11.
7月1日 中国共产党诞生日 中共“一大”的召开时间是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作《论持久战》的演讲时说到:“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这个日子又正当抗战一周年”。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60年前的那场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毛泽东早在《论持久战》中就曾说过,“我们的抗日战争包含着为争取永久和平而战的性质。”“不但求一国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时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在60年之后缅怀战时风云,回味胜利喜悦,告慰先烈忠魂,正是为了弘扬抗日战争中孕育出的不屈不挠、共御外侮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正是为了珍惜今天、激励后人,维护和平环境、推进中华民…  相似文献   

13.
在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重新探讨《论持久战》所饱含的毛泽东同志的反法西斯斗争思想及其哲学智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特殊的纪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坚持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在抗日战争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体现,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并使抗战的胜利成为人民胜利的关键。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这个原则的说明、实践和坚持,是把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引向胜利之途的中心一环”,(《毛选》384页)这里说的“说明、实践、坚持”六个字,实际上也是对如何贯彻实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5.
“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是毛泽东考察战争的根本方法。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娴熟地运用这一科学方法,多层次、多方位地深入考察了中日战争的全部基本因素,及其内在联系,揭示了战争的发展规律,科学地预见了战争发展进程,正确地提出了指导战争的战略策略思想。《论持久战》是毛泽东运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考察战争的光辉范例。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16.
唯物辨证法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指出:“这个辨证法的字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毛泽东不仅在《矛盾论》中系统地阐述了唯物辨证法的宇宙观,,而且还运用这个宇宙观分析和解决中国各个革命时期的矛盾。《论持久战》是运用唯物辨证法分析和解决抗日战争中矛盾的光辉典范。《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定》指出,毛泽东“论述中国革命战争问题的重要著作,提供了在  相似文献   

17.
在抗日战争这个中国革命最为困难、最为艰苦的时期,毛泽东思想迅速成熟。而这一思想的巅峰,是与毛泽东著作的大量高质涌现分不开的。这些论著反驳了“亡国论”、“速胜论”,确立抗战的基本原则;坚持全面抗战,集中论述了抗战和革命的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中国革命最终胜利的道路;勾画了新中国的蓝图。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道题:关于对毛泽东“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论断最准确解释是A.军队和老百姓是胜利的根本保证B.民兵是夺取胜利的基本力量C.武装民众是胜利的根本保障D.政府和军队是胜利的根本保障《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下册高中教材在论述这一观点时,叙述为:“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指出抗日  相似文献   

19.
《呕心沥血为人民》教学设计□邢安久邵振久教材分析本课用毛译东废寝忘食地写《论持久战》的故事来说明毛译东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使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本课属于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范畴,贯彻《大纲》高年级教学要点第2条关于“知道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  相似文献   

20.
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日 中共“一大”的召开时间是1921年7月23曰至8月初,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作《论持久战》的演讲时说到:“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这个日子支正当抗战一周年”。这是中国共产党(CPC:Communist Party of China)第一次正式公开提出把“七一”作为诞生纪念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