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体育 (与健康 )课程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该课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并对体育 (与健康 )课程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峰  朱林 《体育科学研究》2003,7(4):45-47,57
本文在指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微观方面着手予以加强和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开展应对教育、(2)重视和深入开展体育和哲学教育、(3)开展自我效能教育,以期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情绪稳定性量表(ESSV3.0)等研究工具,对山西省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育锻炼状况的关系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2)锻炼人群和非锻炼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3)中等强度体育锻炼所产生的心理健康效应优于小强度和大强度体育锻炼;4)不同项群运动项目对心理健康的效应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体育锻炼是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讨心理健康在体育活动与自杀意念中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2018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高中组)第三营区及其所属省市普通高中262名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男生体育活动等级水平显著大于女生,男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女生;体育活动、心理健康、自杀意念存在年级差异;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r=-0.288,p<0.01)、心理健康与自杀意念显著相关(r=0.656,p<0.01)、体育活动与自杀意念显著相关(r=-0.189,p<0.01);心理健康在体育活动与自杀意念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体育活动通过提升心理健康水平降低自杀意念,体育活动是降低高中生自杀意念的有效方式,因此加强体育活动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降低自杀意念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找出提高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体育锻炼对策。方法:以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和体育锻炼问卷为工具,通过随机抽样207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利用SPSS25.0软件进行差异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在高校教师心理健康10项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症状)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职称在各项因子上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各项因子与体育锻炼之间均有着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P<0.05;r<0);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各项因子均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P<0.05;t<0)。结论:(1)高级职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在高校教师中较为严重。(2)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各项因子均具有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3)保持适当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降低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6.
体育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追踪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UPI对232名体育学院大学生追踪研究表明:(1)体院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在心理健康水平上不存在专业、性别、家庭出身和来源地差异。(2)在大学4年里,体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但不同专业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变化不一样。  相似文献   

7.
民间传统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NHT)和心境状态量表 (POMS)等研究工具 ,通过实验比较的方法 ,旨在研究民间传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486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揭示了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体育锻炼和体育锻炼后的感觉与心理健康关系明显,而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与心理健康关系不明显;(2)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效益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方面。  相似文献   

9.
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基础,根据上海市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编制了《上海市民心理健康问卷》,由2个维度(个体心理健康与社会心理健康)、15项心理健康指标(如正向情感、负向情感、恋爱与婚姻满意度、社会交往倾向、社会交往障碍、社会公德意识等)以及50项测试条目构成。经过检验发现: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上海市民心理健康个人测量和评价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运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指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微观方面着手予以加强和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开展应对教育;(2)重视和深入开展体育和哲学教育;(3)开展自我效能教育,以期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心理健康关联性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对243名老年人进行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组SCL—90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高于对照组及全国常模(P<0.01),长期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优于非锻炼老年人的整体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高中生体育兴趣现状,探讨高中生体育兴趣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本研究对高中生体育兴趣与心理健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62.82%的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仍有37.18%的高中生不喜欢体育运动,男生喜欢体育运动的人数明显高于女生;(2)高中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较为广泛,主要以竞技性球类运动为主。(3)大部分高中生感兴趣的项目都集中在羽毛球、篮球和跑步上(71.9%);(4)喜欢体育运动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高于不喜欢运动的高中生,高中生体育兴趣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关系(r=0.123,P=0.000)。  相似文献   

13.
冰上运动     
G862.014.8 9904950冰上运动对青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刊,中,I]/崔光霞//冰雪运动.-1999(2).-70-73表5参2(XH)冰上运动//青年//心理//特征//影响//精神卫生通过对冰上运动爱好者(包括部分专业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分析,证明冰上运动对青年人心理健康产生了积极性的影响。该研究结论为推广冰上运动,提高青年冰上运动爱好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心理学依据,也为开展北方冰雪群众体育活动提供科学参考。同时,指出冰上运动爱好者心理健康水平高于专业运动员,提示:运动心理咨询、辅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锻炼行为、经历、意愿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主观强度感觉量表(RPE)和SCL-90问卷对117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有锻炼行为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没有锻炼行为的大学生;对锻炼者而言,实际锻炼量和主观锻炼感受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被试在中等强度的锻炼量及主观锻炼感受轻松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心理健康状况最优;对不锻炼者而言,锻炼经历和锻炼意愿对心理健康状况有交互作用,被试在同时具备锻炼经历和锻炼意愿的情况下心理健康状况最差。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影 《体育科研》2004,25(1):50-52
为了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主要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二年级学生、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强迫、人际敏感、敌对和偏执症状较突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锻炼感觉量表 (EFI)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研究工具 ,通过实验比较的方法 ,旨在研究中、小学生参与不同项目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性别的中小学生参与不同项目锻炼的心理效应和运动愉快感存在差异。身体锻炼有助于调节学生身心矛盾 ,增强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运动心理学     
G804.82 20034503体院大学生自尊、个性、应对方式、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A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ofsome psychological factors with mental health instudents[刊,中,A]/谭先明,王玉昕(广州体育科研所、运动解剖教研室)//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3).-44-46表3 参10(SJ)体育学院//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教育//研究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中介因素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以271名体育学院学生(平均年龄为20.4±1.19岁,男216人,女55人)为研究对象,以心理量表作为研究工具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研究发现:(1)大学生之自尊、个性、应对方式及心理控制源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2)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比较突出的因素有个性结构中的”情绪稳定性”、自尊、应对策略之”解决问题”及”求助”、心理控制源之”内控性”;(3)情绪稳定性、自尊、解决问题及内控性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面存在着交互作用。结论: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要特别重视心理中介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蔡先锋  颜军 《体育科研》2005,26(1):69-72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试》(MHT)心理量表,调查了江苏省苏州市、扬州市和淮安市3个地区体育运动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发现: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好,主要心理问题表现在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和对人焦虑上。同时,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性别、区域和年级上的比较,发现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男生;3个地区中苏州市的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初中生。  相似文献   

19.
关于有氧运动对心境状态及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比较的方法,使用心境状态量表(POMS)及心理健康自测量表(SCL-90)研究工具,目的在于研究有氧运动对心境状态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有氧运动对心境状态及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对紧张、抑郁、精力、慌乱、自尊等因素有积极影响,可改善强迫、焦虑、精神病史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形体训练对女大学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方式作为心理应激中关键性的中介变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寻求促进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措施,运用应付方式量表(CSS)和个人评价问卷(PLE)进行调查,开展形体训练.设立实验组、控制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形体训练可提高女大学生的自信水平,促使其形成积极的应付方式,对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