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准确把握生命质量的内涵、实质和恰当的“视角”是体育领域开展生命质量研究的根本。为此,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梳理和分析了生命质量研究的产生根源、理论形成背景、研究视角、方法等历史发展轨迹,并从中发现提升体育生命质量是生命质量研究的根本目标;健身锻炼、体育重大事件、体育生活方式、体育社会参与等是体育研究生命质量可以借鉴的理论和视角;实验干预、优化技术等应用性方法是体育研究生命质量可以采用的前沿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发展的视角出发 ,对我国体育生活化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 :需要与创造是体育生活化全面启动的根源和本质。  相似文献   

3.
摘要:为了探索影响村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问题的主要社会根源,并探讨解决村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问题的对策,主要采用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乡土社会西方化与城市化消解了民俗体育的生存土壤;2)政府全面主导“送体育下乡”挤占了民俗体育的传承空间。本研究对解决村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问题提出来了以下对策:1)政府主导政策研制与路径选择,解决发展中不够的问题,为村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提供条件与空间;2)促进文化主体价值观念转变,提高文化自觉与自信,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条道路”,为村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提供生存土壤;3)加强基层文化传承模式创新,构建“健身联体+全科体育指导员”传承模式,解决村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中不和的问题,实现村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协调可持续。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顾拜旦体育思想的悖论、根源及其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研究表明,顾拜旦体育思想主要存在着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平等与不平等、全民化与精英化等方面悖论。顾拜旦体育思想的悖论对奥运会的政治基础与政治理想、奥运会的社会融合与社会参与、奥运会组织框架与组织基础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导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存在异化现象与内在危机的关键成因。这就为今后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在实践上加强奥林匹克的制度设计同时,在理论上完善、充实顾拜旦构建的奥林匹克哲学体系。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可以丰富和发展顾拜旦构建的奥林匹克哲学体系,对于化解顾拜旦体育思想悖论所导致的现代奥运会的消极影响提供了发展思路与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在对竞技体育技术化的风险表征进行伦理考量的基础上,归纳出“体育技术自身发展规律”和“人类中心主义意识”分别是竞技体育技术化风险形成的客体根源和主体根源,提出从“价值观的伦理转变”和“体育技术的社会伦理构建”两方面对竞技体育技术化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规约与调控,为确保竞技体育技术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北京冬奥精神具有多重内涵意蕴与多元物化载体,使其在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元素来源、内在特质与独特优势进行分析。认为,冬奥志愿服务、“双员”赛场圆梦、场馆建设活动、一线抗疫行动中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重要来源。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从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指向、动力、能力、质量、愿景五个方面提供支持,体现了其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内在特质。彰显国家发展底气、民族坚强意志、优良道德风尚、国民勇毅品格与时代奋斗底色,增加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高度、厚度、温度、深度与宽度,是其融入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7.
摘要:我国学校体育每一次更迭都与其指导思想息息相关,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进行哲学反思就是要解决对学校体育发展的认识问题,解决学校体育发展的实践问题。为此,本研究以学校体育思想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在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进行哲学反思的内涵及意义诠释的基础上追溯了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所遵循的思想轨迹。研究认为,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孱弱的根源在于从发展走势上看,西方教育思想的引进脱离了哲学思想的根基;从历史根源上看,本土哲学之上教育思想的抵触;从社会环境上看,对待西方教育思想功利主义的泛滥;从思想认识上看,否定本土教育思想缺乏辩证主义思考。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呈现如下特征:在学习态度上,主体意识的淡薄;在学习内容上,理性批判的匮乏;在实施落实上,“形而上”精神的缺失。今后,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应改变学习态度,发挥积极的主体意识;创新学习内容,坚持理性批判的态度;抓住实施落实,贯彻哲学“形而上”精神。  相似文献   

8.
论休闲体育的人文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休闲体育活动成为人们休闲生活的主要方式。从哲学“和谐论”的视角探讨了休闲体育文化的人文价值,对这种社会现象兴起的哲学根源进行透析。认为休闲体育积极地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以及人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体育"本体论(二)——体育概念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的体育概念都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实现“促进健康”、“为政治经济服务”等功能。它忽略了体育运动的执行主体———人本身,而是把人当成物,把人体的运动当成工具,完成某种目的,这是“见物不见人”。虽然体育的概念是时代的产物,客观上刺激了体育的全球化发展,但在今天它只能使体育物化、异化的程度日益提高,“见物不见人”的现象越来越多、越演越烈。体育三元论即把体育分成竞技运动、身体锻炼、身体教育三部分,从本质上说是功能论。体育概念应该反映体育的本质,所以功能论不能长期在位,而应该明确体育的本体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以天津市18所普通高校45名体育专家和8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体育课程田径内容“边缘化”现象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只有一所院校开设田径内容,其他17所高校开设田径课程在4年以上,田径教师资源及场地器材资源存在浪费现象。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田径内容“边缘化”的表层原因是学生不喜欢田径内容,深层原因是普通高校选课制度和传统的田径教学环节出现了问题,因而提出在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推行“3+1”的选课制度,按照“选学+必学”相结合的选课方式进行选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程要形成“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的一体化完整体系,更好地满足学生对运动与发展的需求,需要建立联动机制,在“生本化”理念、“层次化”目标、“结构化”内容、“多样化”实施和“多元化”评价的基础上联合发力,呈现更富逻辑性,突出完整性,更具科学性的体育课程。机制联动的完善程度决定着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广度,机制联动效果决定着体育课程一体化有效执行的深度。促进体育课程一体化机制运行,还需要理论层面、实践层面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层面等诸多条件保障。对体育课程一体化联动机制及有效运行的深入探讨有助于破解体育课程关键问题、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优化体育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理论分析法,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地域差异、政治军事背景和医疗卫生四个方面分析了东西方体育表现特点差异性产生的根源,指出两种体育应协调发展、和谐互补,为提高民族素质和推动体育文化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当前,“体医结合”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受到了高度重视。新形势下,有必要认真审视“体医结合”背景下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路径。主要运用文献研究及理论分析法,分别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教师专业水平、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法、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方式等方面审视了“体医结合”背景下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完善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式、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4.
摘要:结合文献资料,以彝族摔跤为个案,通过田野调查,探讨了民族民间体育的性别教育机制,旨在为当下体育教育实践中性别维度的阙如提供民间智慧与视野。研究认为,“性别话语的社会氛围”“身体物化的性别实践”以及“性别气质的仪式监视”三者结合是民族民间体育性别教育实践的经验,为当下体育的性别教育提供了“性别话语”“层级规训”“身体表演”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的参照。  相似文献   

15.
影响中西体育文化差异的根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西方所处的地理环境、文化环境、体育的思想基础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中西体育文化形成差异的文化根源,论证中西方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运动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6.
摘要:近现代以来,中国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从无到有、由零碎到系统,体育课程建设始终存在国际性(西方化)和民族性(传统体育)两条基本路线。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国际性和民族性两个视角分析中国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演进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学校体育课程的形成与“体操”盛行;武术成为学校体育课程合法内容与西化程度逐渐提高;传统体育几无建树与国际化建设几经波折;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进一步受到重视与国际性建设主导地位形成。对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历史环境等的分析发现:我国体育课程的国际性与民族性发展呈现出“非同步性”、“社会依赖性”、“差异性”、“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统一”以及“科学性与非科学性同在”六方面演进特征。  相似文献   

17.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比较、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对《体育概论》课程建设历程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当前该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体育概论》课程建设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思路。结果认为: 1)新中国成立前后,《体育概论》课程的形成和发展都与《体育原理》课程的演化紧密相关,在一段时期内呈现出钟摆式的发展道路;2)作为受众最多的课程之一,《体育概论》在同类课程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地位。其教材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课程内容不断完善;3)《体育概论》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作为一门课程而存在;4)当前的《体育概论》教材低水平重复严重,教材内容存在“拔高”、“拓展”的现象,忽视了其基础性的课程定位。研究从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保持“概论”的应有特色等层面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8.
应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提出个性化体育理论课程开发的新概念,提炼了个性化体育理论课程开发的作用及价值追求;进而提出了课程开发应注意的四点原则;在剖析个性化体育理论课程开发思想根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媒大学体育教学实际,形成个性化体育理论课程,为普通高校个性化体育理论课程的建设与评价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学生不喜欢田径课”这一现象长期以来被作为“兴趣问题”得到广泛关注,现有研究从研究方法到研究内容,呈现出了“课程变革范式”与“教学变革范式”两种主要的研究范式。“兴趣问题”作为一个真问题,从席勒的美学观来看,其根源在于感性冲动的“难为”与形式冲动的“钳制”,田径课程若想走出“兴趣问题”的困扰,首先需要正视自己的教育学身份,“游戏冲动的对象———游戏”无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逻辑分析法、归纳法和文献资料法等,以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同志的《体育之研究》论文为分析资料,结合当前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从课程指导思想、学习方法与手段和课程资源开必三个角度分析了《体育之研究》对中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虽然备受诟病,但很多基本观点在毛泽东的体育思想中能够寻找到根源,这为进一步推进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实施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