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谦  吕熠豪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1):65-67,118
目的:测试不同年龄和性别学龄前儿童的穿珠能力,评价儿童手部小肌肉群活动的发展。方法:以浙江省25所幼儿园3~6岁的5 123名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一分钟穿珠"测试,半年后进行第二次测试。以年龄、性别等作为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3~6岁学龄前儿童随着年龄的增加穿珠能力不断增加,4.5~5.5岁年龄段女童穿珠能力好于男童(P〈0.05)。②半年前后穿珠变化值提示,手部精细活动能力的发展敏感期男童为3~4岁之间,女童则更长一点为3.5~5岁之间。结论:学前阶段手部精细活动能力发展迅速,女童优于男童,其发展敏感期女童长于男童。  相似文献   

2.
儿童静态平衡能力量化评分标准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儿童静态平衡能力的量化评价指标。建立量化评分标准,为技能主导类难度项群静态平衡能力的选材提供量化评价依据。使用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研究所生产的平衡测力台、计算机及配套软件。对140位8岁男生进行36项指标的测试。运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法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后,归结出评价静态平衡能力的7个因子,确立了静态平衡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该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静态平衡能力的评价结构。在运用单项指标评分公式和评分结构得出所有被测试者静态平衡能力的综合得分后,建立了5个等级的8岁男童静态平衡能力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静态平衡能力的量化评价标准,为技能主导类难度项群静态平衡能力的选材提供量化评价依据,使用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研究所生产的平衡测力台、计算机及配套软件,对140位8岁普通男生和11名8岁武术运动员进行了36项指标的测试。运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法确立了静态平衡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单项指标评分公式和评分结构建立了5个等级的8岁男童静态平衡能力的评价标准。在将依据经验选材法选出的11名8岁男运动员的测量值代入该评价系统进行试验性评分后,得出该评价系统与传统经验选材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套量化评价系统将能较准确地反映8岁儿童的静态平衡能力,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王珏  杨红春  陈谦 《浙江体育科学》2012,(5):105-108,112
对浙江省25所幼儿园3~6岁的5 267名学前儿童进行立定跳远和10m连续跳测试,观察浙江省学龄前儿童的下肢力量发展情况,旨在为评价学前儿童下肢的活动能力及其发展趋势以及探寻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发现3~6岁幼儿的立定跳及连续跳成绩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性别因素对两个指标的测试成绩有明显的影响,但对两次测试的变化率没有影响。分析得出浙江省城市3~6岁男童立定跳能力显著强于同年龄段女童,在3岁时增长速率最大;连续跳成绩男女组在相同年龄段几乎没有差异,结合立定跳成绩分析显示,女童的下肢协调性优于同年龄段男童。  相似文献   

5.
我省城市幼儿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明显好于农村幼儿.且全省均值高于1998年全国、全省均值.3-4岁为下肢力量和下肢爆发力、平衡能力、灵敏性素质快速增长期.我省幼儿在上肢力量、平衡能力和男童协调性方面高于全国均值,但在柔韧性、灵敏素质、女童协调性、下肢爆发力方面低于全国均值.在上肢力量、平衡能力方面城市男童低于农村,而下肢力量及协调性城市好于农村.所有素质指标城乡女童均无显著性差异.我省幼儿在形态和上肢力量、平衡能力、协调性及男童灵敏性方面比1998年均值高.但是柔韧性、下肢爆发力及女童灵敏性有下滑趋势.我省幼儿出生四个月内喂养方式以母乳喂养为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骨龄在6~12岁的儿童分别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和生物电阻抗法(BIA)对身体成分进行测试,分析儿童身体成分指标的特征与变化规律,研究两种方法的相互关系,以DEXA为标准检验BIA与DEXA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选取235名骨龄从6 ~12岁健康儿童(男童,n=127;女童,n=108),分别测试和计算身高、体重、身体体重指数和骨龄,分别使用DEXA和BIA(有16名男童和11名女童未完成BIA测试)测量儿童%BF.结果:DEXA所测儿童上肢、大腿、躯干和全身%BF均随骨龄增加而持续增加,在相同骨龄段儿童大腿部分%BF都要高于上肢和躯干部分% BF.在剔除性别和骨龄变量的影响条件下,儿童全身%BFDEXA与%BFBIA二变量的偏相关系数为0.906(P<0.01).所有儿童全身%BFDEXA与%BFBIA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DEXA% BF=1.040BIA% BF+0.119,判定系数R2=0.846,回归估计的标准误差SEE=3.779kg.结论: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儿童身体局部和全身% BF具有逐渐升高的趋势.BIA与DEXA在测量儿童全身体脂率时具有很高的相关性,BIA可以作为一种评价全身体脂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儿童最大有氧活动能力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了60名10~15岁儿童(31名男童,29名女童)最大有氧活动能力的追踪研究结果。应用Jaeger LE/6型步行机运动,使用Jaeger自动气体分析仪作气体分析,发现男女童的VO_2max、VO_2max/Ht、VO_2max/Ht~2及VO_2max/HR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VO_2max/Wt及VO_2max/LBM均未随年龄而增长的规律。男童VO_2max绝对值及各项相对值均明显高于女童。以生活年龄为基础的VO_2max年增长值,男童呈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女童除13~14岁外,呈随年龄增长而减少的趋势;VO_2max/Wt年增长值男女童在年龄组间均未见到规律性的变化。以身高突增高峰年龄(PHA)为基础的VO_2max,男童从PHA-2到PHS 2持续增加,女童从PHA-1到PHA 1呈下降趋势,以后略有上升;VO_2max/Wt年增长值,男童在PHA前为负值,以后为正值并逐渐增加,女童无规律性变化。以生活年龄或以身高突增高峰年龄为基础的最大吸氧量年增长值的个体差异都很大。  相似文献   

8.
邓罗平  雷慧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2):177-178,182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实验等方法研究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法(PNF牵张法)对机体平衡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第8周和第16周后,动、静态平衡能力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停训4周后,实验组学生动、静态平衡能力下降.说明运用PNF牵张法有助于改善机体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跆拳道训练对4-6岁儿童动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为学龄前儿童预防运动损伤及提升平衡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年龄分层抽样从杭州市某幼儿园与跆拳道俱乐部随机挑选80名4-6岁儿童,采用走平衡木与Y型平衡测试评估动态平衡能力;采用Wii-Fit平衡板测试睁/闭眼状态下并足站立与右足单足站立时的各项静态平衡能力指标。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训练因素对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使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训练与视觉因素(睁闭眼)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结果:训练组在走平衡木与Y型平衡测试中表现出比对照组更好的动态平衡能力(t平衡木=6.455,P<0.01;tY型平衡测试=-2.700,P<0.01);在并足站立条件下,训练组cop轨迹长及面积均小于对照组(FArea=20.44,ηP2=0.12,P<0.01;FLength=174.16,ηP2=0.54,P<0.01);当右足单足站立时,训练组在有无视觉信息的两种情况下均优于对照组(t  相似文献   

10.
选取河南省新乡市幼儿平衡车俱乐部和幼儿园各15名3-6岁幼儿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平衡车运动干预,对比实验前后平衡能力相关指标,探讨了平衡车对3-6岁幼儿的平衡能力干预效果情况: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测试结果可看出:静态平衡指标和动态平衡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平衡车的合理使用能够增强幼儿四肢的灵活性和肌肉的韧性,能够促进幼儿神经系统和下肢肌肉之间的联系,提升幼儿的静、动态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1.
悬吊训练对排球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悬吊训练是否可以有效提高排球运动员的平衡能力.方法:运用实验研究法,依据实验前测数据,采用蛇形分组法将16名实验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共9周.试验前后进行Good Balance单脚闭眼静态平衡能力测试.结果:试验组受试者的平衡能力在试验后得到较好的提高,而对照组受试者的静态平衡能力变化不大,部分受试者出现平衡能力降低的现象.结论:悬吊训练对改善排球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具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湖北体育科技》2019,(11):982-985
为了解不同趣味课程之间的区别,通过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采用SPSS20.0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趣味篮球课程对6~7岁儿童体能有极其显著性的影响;趣味足球对6~7岁儿童的体能有非常显著性影响,除BMI指数外均有显著性影响;趣味田径对6~7岁儿童的BMI指数没有任何影响,但对儿童的其他素质方面有非常显著性影响;趣味篮球在灵敏性、协调性方面与趣味足球、趣味田径有明显的区别,趣味篮球比趣味足球、趣味田径更容易促进6~7岁儿童的灵敏性与协调性。  相似文献   

13.
史建华  谢康 《当代体育科技》2020,(7):205-205,207
探讨3~6岁幼儿平衡能力的最佳测试方法,为3~6岁幼儿这一特殊群体找寻安全且有效的平衡能力测试方法。选取北京市2所幼儿园共184名幼儿为测试对象,分别进行平衡木、睁眼单脚站立、强化Romberg检查法测试。研究结果显示:3种测试方法都具有一定的重测信度,但只有平衡木测试表明不同年龄之间的幼儿平衡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测试效度最好。因此,平衡木测试是3~6岁幼儿平衡能力测试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我国优秀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进行测定,了解花样滑冰男单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的基本特点,为训练和评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OOD BALANCE平衡训练测试系统对6名国家花样滑冰队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静态平衡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男子单人滑运动员左足站立睁眼和闭眼的速度矩、x轴向移动距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我国优秀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左右侧平衡能力没有差异,右侧平衡能力有好于左侧平衡能力的趋势;2)我国优秀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平衡调节中视觉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运用IsoMed2000等动测试系统和METITUR平衡测试系统,对国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优秀男子运动员进行60°/s、240°/s速度下髋关节、膝关节肌力的等动测试和不同站姿下的静态平衡能力测试,再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研究下肢肌力、静态平衡指标的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的相关性,旨在了解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下肢肌力和静态平衡能力的特点,并探讨下肢肌力与平衡能力之间的关系,为运动员进行力量及平衡训练和运动员选材提供科学依据及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炜 《四川体育科学》2012,(5):42-44,53
目的:通过对我国优秀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进行测定,了解花样滑冰男单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的基本特点,为训练和评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OOD BALANCE平衡训练测试系统对6名国家花样滑冰队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静态平衡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男子单人滑运动员左足站立睁眼和闭眼的速度矩、x轴向移动距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我国优秀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左右侧平衡能力没有差异,右侧平衡能力有好于左侧平衡能力的趋势;(2)我国优秀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平衡调节中视觉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我们对住在新西兰的5—14岁的393名多克伦岛儿童进行了初次血压测量。此后在1.5年至3.7年期间,对其中的361名(92%)又作了复查。这些儿童中358名的血压用换算Z值的方法按年合作了修正。男童和女童复查的收缩压和初查收缩压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男童相关系数r=0.31,P<0.001,n=200;女童r=0.24,P=0.002,n=158)。当复查时的体重和身长加以控制后,相关系数仍然显著。这些数据证实了以前研究工作中所提出的,在同一类人中、心脏收缩压的差别分级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开始,并且在儿童时期就可以检查出来。儿童时期的血压和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蹦床运动员静态平衡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德国Zebris 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2009 年11 月18 日至23 日在广西桂林举行的全国青少年蹦床锦标赛的青少年蹦床运动员 进行静态平衡能力的测试,得出椭圆宽、椭圆高、椭圆面积、椭圆轨迹长、椭圆水平偏移、椭圆垂直偏移6 项平衡参数。通过6 项参数比较青少年 运动员在双足睁眼与闭眼站立;单足睁眼与闭眼站立时平衡稳定性的差别,探讨蹦床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特征,为运动员科学选材、训练等提供 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3-6岁儿童动作协调能力测试方法与发展特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与实验法,编制了3-6岁儿童动作协调能力12项运动技能测试指标.结果表明, 3-6岁男女儿童各项身体协调性,异性同年龄段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性,同性幼儿在不同年龄段各项指标之间存在差异, 3-4岁是幼儿听觉肢体动作、被动性动作、周期性动作与精细性动作协调发展的突增期; 4-5岁是幼儿左右上肢动作、姿势平衡性动作、自主性动作以及操作性动作协调发展的突增期; 5-6岁是幼儿手眼动作与上下肢动作协调发展的突增期.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运用体力测定、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法,从单脚支撑能力和身体重心动摇量方面,探讨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睁、闭眼单脚站立、睁眼重心动摇计上双脚站立20s、单脚站立10s等各指标平均值,40、50岁年龄组与60、70岁年龄组间均呈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组的熟练者与初学者间,60、70岁年龄组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长期太极拳练习,对维持与提高中老年人的静态平衡能力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