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选择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利用专利分析方法,从整体对该领域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信息安全技术是近十几年逐步兴起的技术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在整体层面、国家层面、专利权人层面、技术分布分析层面的定量数据支持下,可以认识到我国与美国、日本等世界信息安全技术领先国家的差距和比较优势,对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策略和科技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全球电动汽车产业专利计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动汽车代表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对全球电动汽车产业专利进行计量分析,将对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结果显示,全球电动汽车专利技术高产机构主要集中在日本;热点技术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力牵引、混合驱动汽车、牵引用蓄电池、混合电能、混合动力汽车、引电机转速控制等技术领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面对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国内电动汽车专利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海龙  魏瑞斌 《现代情报》2013,33(3):168-172
电动汽车作为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对中国专利信息中心(CPIC)数据库中的电动汽车相关专利申请量进行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来国内车企和科研机构在电动汽车领域专利申请量增长强劲,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零部件技术等技术领域达到国际水平。本文聚焦国内电动汽车产业的专利技术,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绘制相关图表展开专利计量分析,旨在为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4.
选择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利用专利分析方法,从整体对该领域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信息安全技术是近十几年逐步兴起的技术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在整体层面、国家层面、专利权人层面、技术分布分析层面的定量数据支持下,可以认识到我国与美国、日本等世界信息安全技术领先国家的差距和比较优势,对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策略和科技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高价值专利是技术体系与专利制度良性互动的结晶, 是科技强国战略与相关行业协同发展的成果。高价值专利顶层设计对提升专利质量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SWOT-AHP分析高价值专利对象领域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深度挖掘所研究对象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发展驱动因素、关键知识图谱、核心专利、技术路线图以及产业竞争情报等,并以电能质量治理为例简要阐明。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构建了高价值专利顶层设计框架,以期为提升我国高价值专利的创造、运用和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从专利申请区域分布、专利申请年度分布、技术领域年度分布、专利申请人、核心专利等5个方面对增程式电动汽车开展专利分析,基于专利分析结果及相关市场和政策环境对我国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开发开展SWOT分析,指出我国在增程式电动汽车开发方面已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在成本上具有优势,具有市场利好和政策利好,但在关键技术研发方面还较为落后且面临较强的专利壁垒。据此,给出我国增程式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现代汽车能源技术发展的历史,可以总结出涉及需求驱动、对效率优化的追求、技术局限性、革新壁垒、政策的5种历史维度,是推动汽车能源技术历史选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电动汽车在汽车历经百年发展后,成为目前各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关注的焦点领域,包括我国在内的美、日、德、法等国家都推出了各种优惠措施推进本国电动汽车产业和市场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效果的同时也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我国电动汽车未来的发展,需要从引导需求、技术进步与宣传、灵活的市场化手段、多种体制企业共同发展和探索政策的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电动汽车重点技术领域中国专利及电动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等状况分析,推动了青岛市率先示范推广电动汽车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电动汽车产业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和获得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被列入我国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采用SCI论文数据库和德温特创新索引专利数据库(DII)作为数据来源,建立了基于产出的电动汽车科研与技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AHP)综合评价了我国和美国、日本、德国四个国家之间电动汽车科研与技术领域存在的差异,以及四个国家在电动汽车科研与技术上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电动汽车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的石油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要求发展具有零排放和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的呼声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在电动汽车研发上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分析了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最新进展,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了科学预测.大力发展电动汽车,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实现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1.
王忠 《科技管理研究》2016,(24):242-246
在城市推广电动汽车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由于消费者的里程误解、用车不够便捷、消费者的质量顾虑、区域的政策壁垒、电动汽车的负外部性等因素,以致于电动汽车推广效果不尽如人意。建议采取加大对电动汽车的传播力度,调整汽车市场需求结构,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鼓励产业链上下游的广泛参与,支持关键技术研发等措施,培育城市电动汽车市场。  相似文献   

12.
基于机器学习和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方法,构建一种从海量数据中核心技术识别方法,运用该方法识别出新能源汽车领域20项核心技术与21项潜力技术.之后,运用专利相对优势指标法(Revealed Patent Advantage,RPA)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关键技术的布局现状,并与其他国家的技术布局进行对比.结果 表明我国在电池冷却或保持低温技术和车辆电池应用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相对技术优势.通过对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识别与分析,可以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与战略布局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把握全球水下潜器领域的研发前沿、国家布局及其未来研发方向,基于水下潜器领域SCI论文和发明专利数据,采用引文网络和专利地图方法,通过定义引文网络中的高被引论文、高频词、高被引新词以及专利地图中的重要专利、高频概念词等指标,综合专家意见,对水下潜器领域基础研究前沿和技术开发前沿进行识别;同时,基于引文网络中的论文总被引次数和重要专利总被引次数,对比分析主要国家在水下潜器领域的研发布局。结果显示:全球水下潜器领域研发处于活跃状态,其中无人自治式潜水器(AUV)方向一直保持较高的热度,相关研究起步早且发文体量大、增速最快;无人潜器应用研究方面的文献被引用量高、参与单位多、发表期刊水平高;AUV布放回收、通用技术、载荷以及无人遥控潜水器在油气业的应用等方向影响力最大;中国相关研发活跃、产出丰富,但缺乏相关技术的理论研究,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引致铜资源需求快速增长,资源需求和产业链风险不断增大,亟需通过有效的循环利用策略降低对原生资源的需求压力,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弹性和可持续性。本文基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构建了铜资源—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的分层级动态物质流模型,评估循环利用策略有效性,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对铜资源的影响。研究表明:①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汽车是实现铜循环利用的主力,再生铜资源对资源供给总量的乘数效应逐渐显现;②电机和电池是实现新能源汽车中铜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零部件,再生铜循环利用水平不断提升;③实施单一循环利用策略的有效性有限,需要通过执行复合策略,在减少原生铜消费的同时,增加再生铜供给,降低铜废料产出。为了发挥再生资源正外部性对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推动原生铜消费与资源需求总量脱钩,需要铜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产业、消费者及政府之间的多主体协同合作,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中铜资源循环利用策略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5.
V2G(Vehicle-to-grid)是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间的双向互动技术,随着低碳交通的提出和发展,V2G技术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中最具发展前景的领域。本文就V2G技术双向互动、高效协调、互利共赢等特点做了全面介绍,对电动汽车(V2G技术)促进CO2减排、整合可再生能源、平衡电网峰谷等一系列节能降碳作用进行研究,并分析了V2G如何为电动汽车车主创造经济效益。最后,文章从技术创新、终端市场培育、政府导向等方面对V2G技术的发展将引领一场传统汽车工业的低碳革命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6.
以德温特数据库作为样本数据来源,借助于德温特专利族时间和空间分布情况的计量分析,揭示太阳能汽车技术领域的全球专利布局特点。结果表明,太阳能汽车技术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该技术领域的竞争主要集中于中、日、美、韩、德等少数国家,中国后来居上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专利受理国,也是全球主要的专利产出国,但是中国并未积极谋划海外专利布局。而西方国家早已将中国视为未来太阳能汽车的主要战场,美日等国继续推行进攻型专利战略,抢先在海外市场构筑了专利保护网络。  相似文献   

17.
   自动驾驶汽车技术轨道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制定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基于1995—2018年自动驾驶汽车专利数据,综合运用社群分析、主路径分析等方法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热点、发展脉络和主导路径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主导企业战略和产业发展实践揭示了自动驾驶汽车技术轨道演进的路线、方向和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1995年以来自动驾驶汽车领域先后形成了十个主导的技术社群,技术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群组化特征。(2)自动驾驶汽车技术主导路径经历了融合-分离-再融合-再分离的过程,技术焦点从辅助驾驶向部分自动驾驶继而向复杂场景的自动驾驶技术逐渐演进。(3)当前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存在两种不同的演化路径和发展方向,未来的技术轨道演进将由技术、市场与政策多重因素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借鉴库恩科学范式的思想,界定了产业技术范式内涵,刻画了产业技术范式变革过程中技术标准的作用机理。运用专利计量方法定量化描述了传统汽车技术体系形成到新能源汽车技术范式变革的过程,研究表明,传统汽车技术已经经历了完整的范式周期,新能源汽车处于范式发展期且新的技术体系正在形成,进而展示了汽车产业技术变革期技术标准从技术规范到与知识产权相结合的标准体系的演进路径,揭示了技术标准在汽车产业范式演进过程中的规范、桥梁和转化作用,以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技术标准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精细化梯次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方案,建立了具有共识机制的电池全生命周期信息存储链。梯次利用场景包括电动汽车服役场景、能源互联网储能场景、废弃电池提炼等多级场景。该方案实现了去中心化、提高了数据安全和经济性,显著降低了梯级间的交易成本和检测成本,增加了电池的剩余价值。模拟测算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显著提高动力电池利用率,预估我国2030年电动汽车1亿辆保有量,约产生3879亿经济效益,相比目前两种梯次利用方案的2313亿、1351亿,增值约147.7%,5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