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为诗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渲染"与"烘托"、"抑扬"与"对比"极易混淆,现做如下区别. 一、"渲染"与"烘托"的区别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浓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这种表现手法,用在诗文创作中,也叫渲染.诗文中的渲染手法,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相似文献   

2.
表现手法     
渲染考点分析渲染,原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目的是使画面形象更为突出,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中的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主体形象。渲染与烘托不同的是:渲染是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烘托则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鲜明。如贺铸的《青玉案》下阕“试问闲愁都几许?  相似文献   

3.
渲染和烘托都是为了充分地描写客观事物,突出事物的特征,而就其表达效果来看.前者使人觉得酣畅淋漓,后者使人觉得含蓄隽永,其美学效果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细节摄神     
<正>法国19世纪末印象派大画家塞尚说:"天堂就在细节之中。"是的,一幅成功的艺术作品,必须要有生动传神的细节刻画。实际上,写文章也是如此。细节描写,是叙事作品中描绘人事物态、凸现人物性格、推动事件发展、渲染社会环境、描摹自然景物、烘托故事背景的常用艺术手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事理的神韵和内涵,就是细节摄神法。  相似文献   

5.
汉代乐府诗歌《陌上桑》堪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脍炙人口的名篇,采桑女子罗敷的形象自然也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公认的艺术典型。那么,这个形象的塑造究竟是通过哪些手法实现的呢?历来的研究者认为是通过诗歌开篇的烘托、渲染以及“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神情动态的侧面描写,以旁观者的情态、心理变化,通过反衬手法来表现的。游国恩指出:《陌上桑》“塑造了一个美丽、勤劳、机智、勇敢、坚贞的女性形象。作者用别开生面的烘托手法,让罗敷一  相似文献   

6.
细节摄神     
胡忠伟 《初中生》2011,(20):20-23
法国19世纪末印象派大画家塞尚说:"天堂就在细节之中。"是的,一幅成功的艺术作品,必须有生动传神的细节刻画。实际上,写文章也是如此。细节描写是叙事作品中描绘人事物景、凸现人物性格、推动事件发展、渲染环境、烘托故事背景的常用艺术手法。著名作家贾平凹指出:"文学细节,实际是人物与人物的微小差异。着眼于细微处,而传达人  相似文献   

7.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即运用墨线勾勒形象,不加色彩渲染的一种画法。人们将它运用于文学创作的描写中,就形成了白描手法,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相似文献   

8.
“烘托”原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它是指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加以渲染或衬托,以使物象更加突出。这种技法运用到文学作品中,就是通过描写别的人或其它事物来衬托所要表现的人或事物,使所要表现的主体在相互映衬下,更加鲜明、生动。这就有如“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其运用方法主要有: 一、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形象 烘托手法常用在写景抒情方面,用景物烘托心情,在古今诗词、散文中尤其常见。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一开头就描写了得阳江头送客的情景,“得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相似文献   

9.
技法解读 白描手法原是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的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呈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绘画手法运用到文学的描写上,就是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和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朴素平易的文字、明快简练的语言,十净利索地勾勒出事物的形态,表现出作者的感受。鲁迅先生把白描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爱米莉·勃朗特和哈代两位现代主义小说家的代表作进行了分析、比较,尤其指 出了环境描写是作家在塑造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主题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它对渲染气 氛,烘托人物命运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既是散文家又是诗人。为寻求现代散文的突破,他在散文创作中融入了诗的元素,形成了以诗为文的特点。这具体表现在,一是将诗的语言和结构用于散文创作中;二是大量使用赋比兴的写作手法;三是坚持诗言志的理念,以丰富散文的题材和内容。  相似文献   

12.
Can two apparently totally different secondary school subjects join forces in an attempt to enrich the learning processes of both? The authors address this question by describing an experimental lesson in which student‐teachers verbalize their preconceptions concerning a natural object (mushrooms) while in the same lesson they do a personal response activity for a poem by Sylvia Plath entitled ‘Mushroom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udent teachers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find this to be a meaningful teaching approach. It proved to be a motivating way to evoke preconceptions about a natural phenomenon by means of a poem and resulted in an enhanced awareness of mushrooms, which culminated in questions on both their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Moreover, their ‘literary’ interest in the poem and the writer appeared to be stimulated. Possible applications in teaching and teacher train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晁补之的赠答送别诗笔墨饱蘸深情,抒写亲友离别时的感伤与慰勉,诗中常常以景寄情。借外物来烘托和渲染其内心情感。晁补之的赠答送别诗既吐露对送别之人深沉真挚的情谊.也借赠答送别诗展现个人的襟抱情怀,通过其赠答送别之作,使人从中可以感知、体察到诗人内心的情思意绪。晁补之的赠答送别诗不仅是作者社会交际的生动记录,也是其内心思想的折光和投影。  相似文献   

14.
William Blake utilized ingenious language in his creation of the poem London.Foregrounding and deviation are well practised in this poem.In rhyme pattern,the poem takes end rhyme,consonance,alliteration and internal rhyme.In rhythm pattern,the poem mainly uses iambic tetrameter along with the variation of three troches and one single stress at the end of lines which produces a shocking atmosphere.Among syntax features,emphatic pattern and anticipatory structure are used.Among lexical features,the reiteration of specific words makes neat euphonious parallelism while the subtle pun word create a far-reaching artistry.  相似文献   

15.
山水诗与田园诗同样属于写景诗的范畴,都以描写自然风光为主要对象,两者的创作初衷建立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之上,都是对对立于山水田园生活的俗世生活的厌弃与不满。但是相比较而言,二者在情感内涵与情感表现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造就了田园诗与山水诗的不同,本文着重从山水诗和田园诗的这两方面分析二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琵琶行》与吴伟业《琵琶行》属于同一题材的作品。在主题上,白诗着重抒发迁谪之恨,吴诗着重表达对先君故国的怀念。在结构上,白诗与吴诗都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白诗以事理逻辑组织篇章,结构严谨;吴诗以情感逻辑组织篇章,"形散而神聚"。在总体风格上,白诗带有传奇色彩,吴诗则较平易。在对琵琶演奏的描写上,白诗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情感,吴诗则表现出肃杀、毁灭之感。白诗语言通俗易懂,吴诗则有一定的深度。造成上述不同的原因在于两位诗人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表达的主题与内容各不相同以及接受了不同的文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岳飞的《满江红.写怀》有多种英译文。重译忠实传达了原词内容和神韵,并就诗律、一些语句和某些专有名词的译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补录《全唐诗》及其续补著作失收作者胡生并诗三首,刘采春诗一首,《南岳魏夫人传》中诗一首,补道士吴子诗二首并删正作者名条;考订《全唐诗续拾》卷五七所收作者贾松实为晚唐曹松;考订《全唐诗》及《全唐诗续拾》所收李山甫诗本事及题赠对象。  相似文献   

19.
宫体诗与花间词都以女性形象为其表现中心,但两者在形象塑造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者较后者表现为更大程度上人的“物象化”,后者较前者则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与放荡化特征。通过对这两组文本的系统考察,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特定的时代诗学范型、宗教文化、艺术审美观以及文体特质对意象塑造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大量使用“陌生化”手法是鲁迅散诗《野草》难以理解的原因之一。《野草》陌生化手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独特角度描绘熟悉的事物,突破日常语言的自动化;一种是作自已创造一系列语言、意象、意境,突破学语言的自动化,两种方式都造成了读的陌生化感受,加强了对艺术对象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