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太极拳的训练体系中,套路技术训练是知己的功夫,推手技术训练是知人的功夫,也是检验太极拳技术水平的一种途径。在太极拳套路技术训练和推手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生理健康状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研究太极拳套路、太极拳推手对大学生的影响效果,为进一步开展太极拳运动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实验组大学生进行太极拳套路与推手练习,并在实验前后测试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太极拳套路练习对大学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影响显著(P≤0.05);太极拳推...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修炼过程中一种获取内功的方法和手段。太极拳推手,是从内在检验、印证、规范拳架,正确理解、明了,掌握拳理的必修之课。太极拳推手.是深入研习太极断手、散手功夫的必由之路。太极拳推手.是调心、调息、调身、祛病、强身的必要举措。太极拳推手,是加强交流、增强团结、缔结友谊的纽带与桥梁。太极拳修炼,离开推手,则为操舞.非但功不上身,祛病强  相似文献   

4.
陈雄 《武当》2013,(5):23-24
林墨根,1920年出生于四川省资中县,于2010年2月2日12时在成都市逝世,享年九十岁。他是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师承李雅轩。他身为中国武术段位八段,身兼四川武协荣誉委员,四川太极拳推手研究会会长,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副理事长,四川武术馆太极拳推手总教练等职。以其太极推手功夫扬名海内外,教学几十年,数百弟子遍及国内外。  相似文献   

5.
李文奎 《武当》2012,(7):20
太极拳在我国乃至世界上影响广泛,习练者众多,其发展势头令人欣喜。由于太极拳习练者对拳学的认识不同,练拳目的各异,因而在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尚存在种种误区,希望引起武术同仁的高度重视。一、只练套路,不练推手。在一般太极拳爱好者中,许多人只是把太极拳作为一项养生保健的体育运动项目,认为平时松柔舒缓的练练套路,活动一下筋骨,静静心就可以了,对太极推手不感兴趣。这部分人不明就里,以至于习练太极拳多年,其水平依然比较  相似文献   

6.
马杰  唐金柱 《武当》2005,(1):12-15
“武当太极十三势推手”是武当玄门丹派门内独有的一种推手锻炼技艺,也是太极拳技击用法训练的重要手段,它和“武当内功太极拳”套路相辅相成,拳架可谓理论,推手即是实践,当拳术套路炼得纯熟细腻,中正圆满,能内外合一,虚实刚柔具备之后,就可将在练架中得来的刚柔内劲,运用到练习推手对抗中,以充分发挥推手的独特技法。  相似文献   

7.
林泉宝 《武当》2003,(7):15-15
推手技法,是武当赵堡太极之中层功夫。推手古代叫“擖手”,或者叫“打手”或“搭手”,它是太极拳独有的一种训练方法。太极拳的拳架不但具有养生的作用,又是技击实践运用的体现,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在技法上运用太极拳八门劲(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的基本方法,以沾连粘随为太极拳之技巧,并以不丢不顶,无过不及,随屈就伸之原则,来探索对方的动向、虚实,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其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健身价值被世人所认同,而体现其技击项目的推手是让人体验太极的魅力所在。推手是展示太极拳攻防技击的重要演示项目,如何在推手中战胜对手处于优势,本文通过一些实战现例和"中正"的作用对"中正"在太极推手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其一、健身与基本功、套路.推手及其相互之关系 我们习练太极拳,目的是为了健身,太极拳又是每个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健身的最佳选择,这都是毫无疑问的。当前在众多习练者中,绝大多数主要是打套路,或拳、或剑、或刀、或扇,这家那家,打了一套又一套,却很少见到练基本功的,练推手的更少。打的套路不少,却往往做不到位,稍有难度的动作就做不出来。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推手     
扈广平 《武当》2003,(8):20-20
拳架与推手 太极拳的拳架与推手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拳架要经得起推手的检验,也是调校拳架的一种方法。太极拳能否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的奇妙境界,关键在于能否做到知己知彼。习拳架是为了求得知己的功夫,习推手是为了求得知人的功夫。能知己,才能知彼。推手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胡新朝 《精武》2007,(7):59-59
很长时间以来,经常听到说练传统太极拳是练功夫,练太极拳竞赛套路只是练花架子,中看不中用。经过长达八年的学拳感受,我认为并非如此。我开始是向杨氏太极拳传人陈龙骧大师的弟子吕志文老师学习传统杨氏115式。不到三年,和二三十岁的壮小伙子们推手,不论是沾连引  相似文献   

12.
李统乾 《精武》2007,(12):55-55
"推不如摸",这是一句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折射出了作者对太极拳的心态和背景,一句单刀直入的话大大丰满了太极拳推手的形象。遥想作者在与人推手时的英姿也一定是潇洒自如,本刊竭诚希望他能将太极拳方面的"拿手好戏"写出来奉献给读者,毕竟有效的经验,读者都愿意信受奉行。  相似文献   

13.
陈式太极拳的练习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功练习、拳架套路练习、推手和散手练习三部分。 在推手练习中又分为单人推手练习和双人推手练习,就是把拳架套路中的“棚”“捋”“挤”“按”“采”“捌”“肘”“靠”结合步法的“进”“退”“顾”“盼”“中定”,通过单人及双人练习,更好地运用到对抗实战中去。在此,我把跟陈正雷老师学练的单人推手的训练方法整理出来,供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每天清晨,好多人赶到公园、小区,练习太极拳、剑、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的成为教练,有的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但一谈起太极推手,却只知道表演推手套路。真搭手才知道还是门外汉,没入太极之门,是心知而身不知。太极宗师杨澄甫留给后人的《论太极推手》中说:“世间练太极者,亦不在少数。宜知分别纯杂.以其味不同也。纯粹太极,其臂如棉裹铁,柔软沉重。  相似文献   

15.
张宝银 《武当》2011,(1):16
推手:太极拳修炼过程中的一种练功方法和手段。推手练功,旨在落实拳理,掌握拳法。太极拳"着熟"、"懂劲"、"神明"功夫,均源于推手。推手双方必须遵守"沾连  相似文献   

16.
殷铁军 《精武》2010,(12):70-71
一次聊天中,我的拳友(传统太极拳传人、市太极拳协会副会长)问我:“殷老师,您怎么看太极拳推手?”我回答说:“太极拳单讲推手是很片面单一的,是有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17.
王荣泽 《中华武术》2006,(11):55-56
太极拳功夫由太极拳套路和对抗性练习两部分组成。太极拳套路对技击的贡献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王继振 《武当》2014,(4):14-15
褚桂亭与顾留馨两位先辈曾明确指出,太极拳定步推手是杨澄甫宗师来南方传授太极拳时定下来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郭岩 《中华武术》2000,(2):36-37
拙作《太极拳推手杂谈》一文,已引起诸多司行议论探讨。本人当初写此文的动机,是总结我以往练习太极拳和推手之经验,反思太极拳技击功能与推手的关系,借助有关资料来弄清楚推手的来龙去脉,澄清推手的具体内涵,为推手的发明权提供一个佐证,以避免太极拳界因源流问题而长争久论。我尤其愿此观点引起武术界,特别是太极拳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拳架为体,推手为用,要体用结合。拳架是锻炼体形和大脑中枢神经的一种功夫,而推手则是运用阴阳哲理拳法而达到知己知彼的对抗功夫。如果练太极拳不练推手,就会不懂得"听劲",推手是太极拳的应用。相反只练推手不练套路拳架,则缺少技巧和方法。因此二者是相互补充,缺一不可的。若要上升到太极拳的应用境界,必须"心意着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