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采用李超平翻译的Maslach的职业倦怠问卷(MBI)的中文译本量表,以南京高校238名辅导员为调查样本,对南京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梳理了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了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和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校辅导员是当前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工作情况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采用Maslach的职业倦怠问卷(MBI)对88名福建省高校的辅导员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况并不严重,去个性化水平较低,但个人成就感偏低。  相似文献   

3.
职业倦怠现象是助人行业中的常见问题,而高校辅导员因其职业特点,故此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本文着重探讨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归因,并基于心理健康调适角度,提出了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存在性别差异,同时工作年限、职称、学历和辅导员的人格特征均对其职业倦怠有一定影响.根据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特点,辅导员队伍建设应从着重关心特殊群体、提高职称待遇和维护心理健康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5.
采用Maslach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和自编辅导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问卷对283名高校辅导员进行调查;同时,以162名高校专任教师为对照组考察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结果发现:1)与专任教师相比,辅导员的情绪衰竭得分高,非人性化、成就感低维度上的得分低;2)工作年限为1~3年的辅导员在职业倦怠三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10年以上辅导员;未婚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显著高于已婚辅导员;3)4个影响因素与职业倦怠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工作负荷与压力、领导支持与认可对情绪衰竭有正向预测作用,领导支持与认可对成就感低、学生表现对非人性化有正向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法对大连地区高校187名辅导员进行调查研究,探讨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总体情况及特点。结果发现:(1)大连地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水平整体程度不高,处于中等略偏轻水平;(2)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性别差异显著;(3)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工龄差异显著,职业倦怠在工龄上的发展状况呈U型分布;(4)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婚姻状况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由于工作超负荷、角色冲突、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等原因,高校辅导员存在职业倦怠问题。通过加强辅导员自我调节能力,重视其自我发展及心理健康,明确职责、引入竞争机制等方法,能够较好的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高校辅导员为研究对象,抽取广州某高校辅导员80人为样本,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工具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1.职业倦怠中的情绪衰竭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焦虑除外)以及症状总分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少成就感与精神病性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去个性化与心理健康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2.情绪衰竭对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少成就感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去个性化没有进入回归方程。可见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有着一定的相关,且职业倦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邹群  田铁杰 《教育科学》2012,28(1):71-74
目的本研究试图了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的现状,探索改善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与减轻职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方法采用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程度调查问卷对80名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约有50%的辅导员有着不同程度的倦怠表现,已婚辅导员比未婚辅导员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χ2(1,80)=10.208,p<0.001),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职业倦怠的人数比例有上升趋势(χ2(1,80)=3.810,p>0.05),不同学历的辅导员,其职业倦怠情况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况不容忽视,必须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从人力资源管理(HRM)视角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危害,在前人关于职业倦怠研究基础上,建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模型假设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有11个。以广东省高校辅导员为调查样本,对模型进行数据统计和实证检验,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支持提出的理论模型和研究的假设。在此基础上,根据潜在变量路径系数提取出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关键因素,分别是高强度工作、学生对辅导员的不尊重程度、学校对思政教育的不重视、缺乏社会地位,冀望对以后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高校辅导员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Maslach等人编制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EBI)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纸笔测验,对调查结果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表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在性别、年龄、学校、婚姻状况和学历间都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但在不同的教龄、专兼职间有显著性的差异;在人格维度上,内外向与职业倦怠具有显著的负相关,精神质、神经质与职业倦怠都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高职院校486名辅导员为被试,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测查,结果发现:辅导员职业倦怠整体程度不是太严重,但是职业倦怠情况已经普遍存在;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正常成人常模,大多处于心理健康的边缘;辅导员职业倦怠与SCL-90各因子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辅导员职业倦怠感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心理健康状况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3.
据研究,我国成人高校中青年教师都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或重或轻.本文在Maslach职业倦怠(burnout)理论基础上,基于四川教育学院实际,分析中青年"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原因和提出相应的对策,目的在于呼吁本院乃至全国的成人高校的领导和教职员工关注中青年英语教师的成长,科学地推动英语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高职院校486名辅导员为被试,采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测查,结果发现:辅导员职业倦怠整体程度不是太严重,但是职业倦怠情况已经普遍存在;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正常成人常模,大多处于心理健康的边缘;辅导员职业倦怠与SCL-90各因子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职业倦怠对心理健康具有正向预测。  相似文献   

15.
利用职业倦怠量表(MBI-GS)本土化中文版修订量表对全国391名高校辅导员进行调查,以高校辅导员角色压力源、职业倦怠及其关系为切入点分析得出:辅导员角色压力源一、三维度呈现中等偏下水平,但在性别、学历以及职称等方面并未出现显著差异;辅导员职业倦怠状况总体呈现中等偏上水平;辅导员角色压力源与其职业倦怠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减轻辅导员负担,辅导员个人应做好角色转换,社会应加大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况,对浙江省不同地区高校的辅导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用SPSS软件分析了调查数据,从性别、地区、职称等9个方面对比了浙江省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程度,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预防和减少浙江省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校辅导员是助人行业的一个特殊群体,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文章主要从生理、心理、工作、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价等方面分析高校辅导员自我倦怠的表现,并从社会、学校、工作、个人层面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有效帮助辅导员干预并消除职业倦怠现象.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广西50所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辅导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方式,结合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并进一步探讨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介绍了职业倦怠的含义及其表现,从社会、学校、辅导员自身三个方面对导致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预防和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江西省某所高职院校辅导员的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高职院校辅导员存在一定的角色身份模糊和职业倦怠的情况。高校应建立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辅导员管理机制,优化辅导员队伍,关注辅导员心理健康,在制度设计上保证辅导员的发展机会和培训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