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职业教育既要重视基于职业资格的就业本领的获取,又要重视基于人格发展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将社会需求与个性需求融为一体,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就应强调知识、经验、思维、感悟与行动的交互作用,使学生在获取职业本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职业能力。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的整体说具有其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的学习结构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指向整体行动能力培养的职业教育与指向单一岗位技能获取的职业培训的本质区别在于:职业教育既要满足社会需求,关注经济发展;又要满足个性需求,关注人的发展。南美改革教育家Paolo Freire认为,学习作为一种个体“自由的实践”。其主导原则是致力于使学生能自觉地理解生活情境并获得一种互动交流的学习认识。德国教育家Hartmut von Hentig进一步指出,教育要致力于“为成长的人性服务”,要使学生具有一种在专业的、日常的、社会的、伦理的和政治的各个维度整合行动的能力,从而使其在未来持续变化的职业情境与生活情境中,能独立地和负责任地行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职业院校会计类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职业教育对象的智能结构类型以及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应用性,决定了会计专业必须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使之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因此,在会计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其学习过程依照会计工作过程展开,教学行动以学习情境为导向,使学生练就会计从业本领、获取从业资格和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了职业教育中专业技能的特点后,提出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而且要重视自驱力、自学力和合作力等多元职业能力的培养,才能赋予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观点。并结合学校教学实际,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方法等方面来培养学生多元职业能力的具体做法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王福玉 《中学理科》2006,(12):41-41
物理教学既要重视知识的教学,更要重视能力的培养.知识和能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只有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才能提高能力.而能力是获取知识的本领,提高能力又为掌握知识提供条件.下面就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谈两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关键能力——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键能力──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姜大源译译者说明:“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强调职业教育培养的人不仅仅是一职业的人,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的人,所以,职业教育除了应培养学生掌握应用技能与知识两方面本领的专业能力以外,还应掌握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7.
职业能力本位教育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欧美国家兴起的一种职业教育本位观,其核心是CBE(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理论。以CBE为核心的能力本位教育以能力为基础,强调能力培养、能力训练是一种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的,以实际能力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它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主要培养学生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文章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入手确定主要就业岗位,根据岗位所需能力构建并实施了"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并与共建企业合作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核心课程与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8.
职业与个体发展密切相关。职业教育的职业特性是特定社会需求的反映。职业特性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职业人。职业特性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动态性是绝对的,并且影响职业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的融合,职业导向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职业特性是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应然追求,应该在工作过程中培养个体的综合职业能力,在工作过程中培养个体的职业道德伦理,要优化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德国的考察和分析,笔者认为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是从满足社会发展、企业需求和个人进步三者要求来设计的,同时这也成为职业教育的目标。职业教育机构不仅要培养学生独立工作需要的专业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变革和个人进步所需要的非专业能力,即关键能力,包括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了职业行动能力。职业行动能力需要通过行动导向教学加以培养,行动导向教学以具体的职业行动和各种思想活动为基础,也是理解他人行动的过程。学习领域是德国新框架计划的结构特点,它面向职业任务与行动过程。  相似文献   

10.
研究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对制图能力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性,探索基于职业需求的多平台、可持续的制图能力系统性培养模式,以期为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培养模式提供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