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者对多日性生物节律理论的发生、发展与现状作了简要的讨论与分析,尤其着重论析了多日性生物节律理论与运动训练的关系,为科学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初步分析了生物节律对普通高校篮球技术训练及效果的影响。探讨了人体生物节律变化对投篮成功率的影响。讨论了产生生物节律的高潮期与临界期的技术失误率的原因。提出生物节律对普通高校篮球技术训练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人体生物节律周期性,对泰安师专体育系12名女生进行了一次情绪周期与七项心理指标关系的研究,探讨其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的作用。以期为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及体育教学研究提供一点资料。  相似文献   

4.
应用调查和统计学等研究方法,对运动员损伤与生物节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人体生物三节律与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时间和种类具有一定的联系,并分析处在不同生物节律的不同周期的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和特点,对防止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损伤、提高训练成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利用生物节律来安排周期性原则以指导运动训练,避免损伤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运动员生物节律状态与运动损伤的统计计算方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用生物节律分析运动员训练时发生损伤的计算问题,给出了分析方法,并对168例运动损伤按生物节律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探讨生物节律对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影响,以期找出其规律性,用于指导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并提高教学水平和训练效率。  相似文献   

6.
篮球运动员的生物节律性是生物遗传因素和长期专项训练相互作用的结果。篮球运动员生物节律模型的建立对于运动训练过程实施科学监控、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训练效率、克服时差反应等通过调整个人的竞技状态以期达到全队状态“最佳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普通高校男子篮球运动员在其生物节律不同时期中专项身体素质指标、专项基本技术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揭示普通高校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与其生物节律的关系,及运动能力在生物节律周期峰值、谷值上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世界田径运动日益发展,成绩提高很快,这与训练手段的不断更新,训练的科学性,实效性明显提高是分不开的。近年来,生物节律理论已应用到运动训练中来,使一些教练员和运动员受益匪浅。本文根据生物节律理论,对体力、情绪、智力节律与短跑训练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其目的在于提醒同行注意,应按照人体机能盛衰的规律,掌握运动员的生物节律,从而制定出符合个人实际的训练计划,并为确定比赛阵容提供参考依据。二、生物节律与体育运动的关系本世纪初,德国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里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赫尔曼·斯瓦波达,发现人体的体力盛衰周期为23天,情  相似文献   

9.
人体生物节律与田径运动员创优异成绩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剖析91名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时的人体生物节律,发现人体生物节律与田径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关系密切。研究结果:运动员处在其生物节律的高潮期易创造优异成绩,且与生物节律高潮期的种类无关,反之,处于其3个低潮期时,不利于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处在其(1~2个)临界期中,并同时伴有1个以上高潮期,也能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少数处在其3个低潮期的田径运动员也能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在所有的田径项目中,三级跳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受其生物节律3个低潮期的影响最小,男运动员较女运动员在临界期易创造佳迹,他们受临界期的影响较女运动员小得多。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生物节律(P.S.I)理论,采用文献资料和体育统计方法,对奥运明星和我国优秀运动员的生物节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体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周期性变化对运动能力产生影响,且对不同运动项目的影响程度具有专门性,证明P.S.I理论与运动训练和比赛成绩有密切关系,在体育运动实践中P.S.I.理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P.S.I.理论尚需进一步修正,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褪黑素(melatonin,MT)在同步昼夜节律方面具有关键作用,且抑郁症的主要特征就是昼夜节律紊乱导致的睡眠障碍和褪黑素分泌紊乱。针对昼夜节律系统开发出的褪黑素类似物(如阿戈美拉汀、雷美替胺、他司美琼等)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有积极作用,特别是阿戈美拉汀,这是一种具有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的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及5-HT2C受体拮抗剂。研究综述了昼夜节律紊乱与抑郁症之间的关联,以及褪黑素在运动调控生物节律与改善抑郁行为方面的作用及机制,并提出了运动联合MT的抗抑郁策略。提出运动的抗抑郁作用,一方面通过MT的分泌调节使生物节律同步和MT促进海马神经发生和生物钟基因表达同步,另一方面通过MT调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节律和水平及改善炎症和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2.
康杰  刘畅 《体育科研》2020,(2):1-17
人体内几乎所有的生理生化过程都遵循着生物节律。对于人类而言,视交叉上核根据日出日落调节睡眠-觉醒周期和其他日常生物节律。除其他因素外,这种昼夜变化已被证明对与运动表现有关的关键生理过程具有调节作用。最佳运动状态一般出现在傍晚,与核心体温的最佳状态相一致。核心体温的升高已被证明可以提高能量代谢,改善肌肉适应性,促进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的交叉桥接。研究还表明,如果在运动员表现最好的时间段安排训练,可以提升运动员的训练适应性。在研究生物节律对运动表现的影响时,除了考虑昼夜变化外,个人对运动时间(白天或夜间)的偏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经常参加国际比赛的运动员会经历生物节律的改变,这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表现不利。因此,那些更容易受到时差影响的运动员可以考虑使用适当的应对策略来更快地调整生物节律,确保最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13.
运动训练“节律交替理论”的基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目前对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争议,训练与比赛脱节的现实,赛前竞技状态调控较为困难等情况,为发挥运动训练理论对实践的先导作用,提出了运动训练“节律交替理论”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包含“生物节律”、“训练节律”和“目标节律”三个基本阶律,运动训练的基本过程为“训练—比赛”的交替循环发展,竞技能力提高与节律调整的互动前行伴随着运动训练、比赛的全过程,“训练—比赛”交替和能力提高与节律调整互动是一个有机整体,训练活动与训练主体是整个运动训练系统最为能动的因素,运动训练中要把握好运动训练基本思想、专项特点与比赛需要等。  相似文献   

14.
钟青 《体育科技》2005,26(2):48-51
通过分析生化因素与运动能力的关系,可以更好地指导人们进行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提高体育运动锻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于帮助体育锻炼参加者制定运动处方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就运动竞赛中人际关系对运动成绩的影响、运动竞赛中人际关系的处理艺术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阐明了运动竞赛中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是保证比赛中技术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运动员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思维方法是运动训练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肖平  徐本力 《体育学刊》2006,13(4):131-134
运用时间生物学、时间医学和运动时间学等理论,阐述了人的机体内环境存在的各种时间生物学规律(生物节奏),分析了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的时间学关联,及人在每日、每周、全年中机体各器官、系统和人的运动能力的生物节奏规律,合理的安排健身锻炼的时间、内容、手段、负荷和制定科学的健身运动处方,并据此确立了“择时健身”的新理念和“同步生物节奏锻炼法”的新方法,对提高身体锻炼效果有好处。  相似文献   

17.
健美操是一项在伴随着音乐的节奏的情况下,把身体的练习作为一种手段的能够对人的身形达到塑造和促进身体健康的一项有氧运动。而竞技健美操就是在健美操的基础上,对音乐节奏有更高的要求,并且要求练习者能够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一系列复杂的高难度动作的体育活动。竞技健美操中的表象训练对一个健美操的练习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能够很好的调整舞者的心理素质。本文主要以山西省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为例,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介绍了何为表象训练,表象训练与竞技健美操训练之间的关系以及表象训练在竞技健美操训练中的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8.
运动训练与肌酸激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综述了近40年来国内外对肌酸激酶研究的成果和运动训练对血清肌酸激酶活力变化影响的各种因素。研究证明,无论是大强度还是低强度的运动训练,都会使血清中肌酸激酶活性不同程度增高。由于细胞和血液中肌酸激酶的数量差异特别大,因此它是评定肌肉承受负荷刺激的最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讨论了体育的人文性和“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向“以人为本”的现代竞技体育观念转变的总体趋势。“以人为本”将会成为新世纪竞技体育的主旋律,成为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必须融入“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这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要构建“以人为本”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就要实现从“生物体育观”向“人文体育观”的转变;实现“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精神”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20.
析PIN结合论的运动负荷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系统阐述PIN结合论对运动负荷的构成、分类、属性,以及与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模型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旨在提高人们对运动负荷的全面认识,通过科学控制运动负荷,促进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提升运动员的综合制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