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民族饮食文化是人类饮食文化的“活化石“.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和世界饮食文化的瑰宝。云南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对提升民族文化经济价值.促进旅游业发展,无疑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2.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多维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的管理能力或决策水平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对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社会经济政策工具与区域可持续性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在界定政府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管理职能和调控领域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构建了一组可以操作的衡量政府管理能力的指标体系,以便为推动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一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消费者角度,运用社会认同理论,将感知威胁和原型性作为区域品牌口碑数量的影响因素,剖析文化认同、内群体偏好对区域品牌口碑传播的影响。研究发现,内群体更加倾向传播有关区域品牌的正面口碑;文化认同程度越强,内群体对区域品牌就越偏好,进而给予区域品牌更多正面评价,更加愿意传播区域品牌的正面口碑信息;感知威胁和原型性都与区域品牌正面口碑信息数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冠疫情后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对中国区域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但目前国内传统区域创新理论对知识创造与传播的空间规律认识不足,亟需新的理论方法和政策工具。文章引入了近年来在西方受到广泛关注的区域知识基础理论,其强调区域知识差异化和动态演化的视角对中国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首先梳理了区域知识基础的概念内涵,其次从多维特征、演化动力、演化路径三个方面构建理论框架分析了一个地区知识演变的一般规律,剖析了区域知识的规模、结构、质量特征,提出了技术关联和区域制度是影响区域知识演化的主要动力,区域知识基础在二者驱动下表现出“路径依赖——路径锁定——路径突破”的复杂过程,最后探讨了如何运用区域知识基础理论指导中国区域创新政策制订。  相似文献   

5.
当前,区域文化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地方高校作为区域社会群体中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文化发展有着积极地的影响,地方高校要积极提升自身素质,融入到区域文化建设中,为区域文化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化认同是人们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包括文化形式认同、文化规范认同、文化价值认同三个层次。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实现伟大复兴的文化心理基础。文化认同的本质是价值认同,对于文化认同的理论解释主要有发展心理学的个体发展观、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认同理论、跨文化心理学的文化适应观以及政治心理学领域的意识形态观。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表现为群际分化与多元化、中国传统文化认同回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强化、现代性色彩及全球化意识相伴随。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看,健全中国人的自我认同、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双文化认同整合、凸显"中国人"的身份角色是当代中国人文化认同健康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经济凸现区域化特征的今天,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实现跨越式发展,区域经济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区域创新能力已成为地区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不断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其经济竞争力,已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游婉萍  马诗怡 《科技广场》2012,(11):163-167
发展区域文化产业的关键在于区域文化的发展和被认同程度,区域文化对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江西区域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势头总体良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江西文化产业彰显魅力.因此,构建区域文化识别系统,加速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江西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存在影响这一命题被广泛认同,但区域之间文化融合对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是一个新的视角.不同文化的类别是存在差异的,理论上可以说明,只有区域优性文化的融合才能够促进经济一体化.从长三角地区来看,创业文化融合、冒险文化融合促进了这一区域经济一体化,而开放文化融合对经济一体化并没有显著促进作用.政府在推动区域之间的优性文化融合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从而促进了长三角的区域一体化;而政府对经济直接干预的文化却也会阻碍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选取《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及39项三级指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对39项指标采用增速法进行滚动预测,并测算出31个省(市、区)2030年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结合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化、区域创新格局及区域科技力量空间布局等,对未来十年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趋势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至2030年,中国科技创新区域进一步集聚,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一纵一横”两大创新带的廊道效应逐渐突显,成为区域创新集聚区;中国科技创新重心不断向南转移,区域间科技创新发展依旧不平衡,而城市群协同创新将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科技创新发展逐步进入“超越行政区划”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饮食文化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之一.在旅游业逐渐成为世界第一大朝阳产业的今天,研究和探讨如何开发利用饮食文化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对加快我国旅游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就饮食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发展旅游业,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自我是现代文化里一个核心的范畴.本文通过文化镜向深度的自我审视,在东西方有效对话的前提下,进行现代性反思和重建.在现代性的语境中,自我越来越呈现不确定性,自我认同也成为谈论“人“的生存之基不可逾越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歌的区域特色是民歌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涉及中国音乐的基本风格,民歌区域特色意味着特定地区民歌音乐上的独特个性。各地民歌都有不同的个性,构成不同的美感效应,由此形成千差万别的区域特色。中国民歌区域特色之丰之美,为世界各国难与并能,它是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的艺术体现,是民间音乐的重要属性和深受人民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吴丽娟  周倩  苗静  胡嫣  祁际 《科教文汇》2015,(3):189-192
韩国的(泡菜)在韩国的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韩国利用巧妙的方法,将韩国泡菜文化推广到世界舞台。本文归纳总结其推广之道,旨在借鉴其经验,以推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吴言明 《大众科技》2012,(12):197-198
对于一种文化事象,从不同的视角可以窥见其不同的文化特征。从文化承传的角度考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主要特征,对于探索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承传与创新,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闽西苏区教育在传播、深化共产主义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地与传统文化发生激烈的冲撞与融合。在反向认同的过程中,闽西苏区教育利用和改造了传统文化的积极因子,在红色的区域社会成功地移植了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改变了一代甚至数代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尽管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北上以后,闽西地区恢复了国民统治,由这场革命主导的苏区社会却永远无法回到以往的历史轨道上了。  相似文献   

17.
社会资本:区域经济发展的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是一种不同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无形资本形式,以社会参与网络为载体,以信任、合作、规范及文化认同为核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软实力。社会资本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企业间的信任与合作:有利于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利于增强区域整体的创新能力。因此,政府在关注区域有形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入时.也要致力于社会资本的培育和建设。具体而言,地方政府应加强信用制度供给,培育创新、信用、合作、开放的区域文化,加强商会、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创建区域与外界交流的平台,加强区域对外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18.
何庆庆 《科教文汇》2008,(11):21-21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区域环境中通过与材料互动实现自我建构、自我探究、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活动,它允许幼儿按意愿选择活动内容、材料,并自由交往与自由操作,能够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和需要,有利于促进幼儿个性的充分发展。在区域活动中,既要发展幼儿个人的知识能力,又要发展幼儿的交往与合作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幼儿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本文主要对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执教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刘小杰 《科教文汇》2016,(4):148-150
广东中东部江门所辖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五市,地里概念上被称为五邑,其丧礼习俗经过了一段漫长时间的历史演变,形成了独特的特色。五邑区域的丧礼文化在中国岭南地区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对于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强化封建秩序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近代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社会的转型,五邑区域的丧礼文化也因之在丧期、程序、下葬形式等领域而变革。今天,对社会主义礼制文化建设、社会秩序建设同样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何庆庆 《科教文汇》2008,(31):21-21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区域环境中通过与材料互动实现自我建构、自我探究、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活动,它允许幼儿按意愿选择活动内容、材料,并自由交往与自由操作,能够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和需要,有利于促进幼儿个性的充分发展。在区域活动中,既要发展幼儿个人的知识能力,又要发展幼儿的交往与合作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幼儿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本文主要对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执教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