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它可以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化解社会各种矛盾,使人与人之间形成巨大的合力,发挥人的最大能动性,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最终实现人类的幸福。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制约甚至破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会给人类带来不幸。所以,必须采取对策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利益分配合理布局是构建人际关系和谐的核心,公平正义是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原则,宽容理解是创建人际关系和谐的纽带,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八荣八耻"教育是确立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导向,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要继承儒家"仁爱"思想,树立仁爱观念,关心人、爱护人,人际关系和谐了,整个社会的和谐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是社会和谐建设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和谐社会建立的前提条件.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宣言》中提到“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是一种人际关系的最终和谐状态.在转型时期,我国农村人际关系的状态究竟如何?当前中国农村处于商土社会时期,人际关系必将发生嬗变,农村人际关系由传统民俗型人际关系向法理型人际关系转变.面对法理型人际关系带来的挑战,尝试从主观与客观两层面出发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实现农村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和谐社会中人际和谐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全社会人与人融洽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无所谓社会的和谐。本文分析了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对和谐社会的认识,第二部分分析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的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6.
学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人际关系和谐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条件。同时,和谐的人际关系还有利于营造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7.
社会存在决定着发展思维方式的转变。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和谐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恰恰体现和适应了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之所需。和谐思维具有科学内涵与合理外延,它强调了发展是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在内的全方位的的发展,和谐是发展中的和谐,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实现和谐。  相似文献   

8.
和谐作为社会终极价值目标之一,是平等、公平、正义等价值的统领;作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想状态。则是平等、公平、正义等价值得以实现后所结出的果实。我们不能想象,在某些人拥有先天社会特权或先天尊贵身份而其余人却一概没有的社会,会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也不能想象,在分配不公平、贫富差距悬殊、个人发展机会不均等的社会,会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同样不能想像,在不能公正解决各种社会矛盾或人际纠纷、  相似文献   

9.
人的教育是以人的潜能为发展基础,通过人性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的社会实践活动。非人教育是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通过“价值限定”,实现人的“工具化”的过程。决定“人”的教育或非人教育主要体现在六大教育关系的处理上:一、潜能与发展关系;二、自我与需要关系;三、个性与共性关系;四、人与才关系;五、情与理关系;六、自律与他律关系。  相似文献   

10.
时厥锋 《考试周刊》2010,(53):218-2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立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构建和谐教育.学校是社会的一分子,更是体现文明的窗口,所以,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促进和谐校园构建的基础,也是实现学校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职工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只有正确处理好校园内各种人际关系,才有可能在学校内部形成团结、和谐、进取的氛围.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校长管理经验和学校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个人内心的和谐与社会和谐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的实质在于使人在社会中确立自己的价值和主体地位,从而在根本上达到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以求得个人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因此,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关怀资源,引导学生树立自觉的主体意识,构建理性的批判精神,实现与社会的和谐共融,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高度的凝聚力和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人类身心和谐的社会,是古今中外无数思想家孜孜以求的永恒命题。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部论述正义、探讨建立和谐城邦的著作,在构建人自身身心和谐关系方面,对我们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和重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和谐"视域下的道德教育--兼论道德教育的人性回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勤  谢佳 《教学与研究》2006,3(3):64-68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道德作为人类生活的内在价值尺度,既是人性的一种表达,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道德教育在创造和谐的伦理基础以及培育社会主体方面责无旁贷,而道德教育的人性回归,将使其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依其正义观建立的“理想国”在其本质上就是一个在正义原则指导下的“和谐社会”。对和谐思想的历史追问为我们充分理解和谐范畴并进一步深刻领会柏拉图的和谐思想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柏拉图首次将“和谐’’思想引入治国安邦的层面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其和谐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个人和谐、灵魂和谐、社会和谐。柏拉图的和谐思想对我国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观点对现阶段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需要每个人和每项工作的共同努力。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社会单元,图书馆这一社会公共机构,其和谐及社会贡献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条件,提供了建构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和客观要求。中国历史上和谐社会的种种设想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与传统社会相对应的静态和谐。西方思想史上,真正把“和谐社会”作为社会理论概念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他强调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提倡社会和谐”。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的和谐结构是和谐社会的表征。构建和谐社会,首要的是要实现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关键的是必须进行社会体制和社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必须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把握和谐的内涵,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整体保持和谐状态下,也不可避免地出现社会心态失衡、竞争秩序失范、人际关系失调、职业心态失真等心理不和谐问题,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因此,要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充分认识实现心理和谐的人文内涵,正确处理社会需求与尊重个性、精神传承与环境营造、人格塑造与心理疏导的关系,同时要有促进和谐的思维方式,以实现从个体心理和谐到保持整个社会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观的高度,科学说明了构建和谐社会,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思想原则的指导。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的心灵世界;坚持一切为人的发展,塑造健康人格,推进人与人之间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