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菏泽市定陶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部,是著名的武术之乡。自古武风殊盛,流传有诸多的武术拳种,大都是少林、查拳、洪拳、炮拳、梅花拳等,而所谓为内家拳更是少之又少,大都是近十年才流传过来  相似文献   

2.
武术小百科     
△.拳术:是武术中徒手技法的总称。我国的拳术种类很多,在广大的农村、城市,到处都有各具特色的拳种。据统计,大约有几百种之多。有以地区、山脉、划分的,如“南拳”、“长拳”、“少林”、“武当”、“峨嵋”;有“内家拳”划分的形意、八卦、太极和“外家拳”的查、华、炮、红等;从创始人的姓氏命名的有:燕青拳、二郎拳、太祖拳、洪门拳、孔门拳、岳家拳、戚家拳等;也有以据其基本动作的特点划分的有劈挂拳、通臂拳、弹腿门、戳脚、绵掌、地躺拳等;象形类的拳术有:鹰爪拳、螳螂拳、猴拳、蛇拳、龙拳、鹤拳、虎拳、醉拳等。拳术,是按照不同拳种的结构,风格特点和特有的运动规律,由几十个徒手动作所组成的、整套练习,俗称“套路”,而且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各种不同风格和特点的拳种流派。△.长拳:属外家拳,一般称为是查、华、炮、红拳,戳脚、翻子、少林、六合等拳术的总称。另外,古时也有专称长拳的拳种。现代长拳是解放后发展起  相似文献   

3.
查拳是流传全国影响很大的拳种,也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其起源至今说法不一,虽然迄今为止还没有确凿的史料来佐证查拳的起源,可是查拳在明末清初时期,广泛盛传于山东省鲁西南和其他地区,并且已形成了李式、张式、杨式查拳三大流派,李式查拳是以李恩聚为代表。挖掘、整理、研究李式查拳,对我国明、清军旅武术、民间武术的发展演...  相似文献   

4.
李式查拳是我国查拳门流派之一,是传统武术中长拳类的代表拳种,也是中华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截手刀”是李式查拳门“三截套”其中一截,“截手刀”也是李式查拳门独有的刀法。本文在挖掘整理和研究基础上,阐述了截手刀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全视角分析了截手刀整个套路及其独特之处,旨在对传统武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5.
绵掌拳小议     
绵掌拳又称短打拳。早在1567年明代抗倭英难戚继光所著(记效新书·学经捷要》文中有记载。该拳种主要流传河北省保定地区高阳县一带。我老家就在高阳县边渡口乡西柳沉,树。父亲杨峻岭生前回忆,他从小在武术之乡习拳练武。那时大入鼓励小孩,谁好好学拳就给谁买烧饼吃。他练过绵拳拳、燕青拳徒手拳种以及昆仑刀、沪手钩、九节鞭、春秋大刀等刀枪器械。他曾在徐州币1956年武术比赛中获奖。我会年54岁,12乡时跟父亲学过“绵掌拳”,至会未忘。早晨跑跑步,到南郊彭园或“纪念塔”国内练练此拳。绵拳拳的主要特点是:套路短小精悍,一个路有…  相似文献   

6.
《中华武术》2008,(3):26-27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这是人们对梅花的称赞。在众多的武术流派中,有一著名的拳种是以美丽的梅花命名的,它就是梅花桩拳。  相似文献   

7.
八卦掌是我国武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它属于内家拳的一个拳种,由先师董海川(生于嘉庆二年,卒于光绪八年)在北京传授。董先师的门人众多,有千余人。以尹福为代表的尹派,擅走牛舌掌(上盘掌);以程庭  相似文献   

8.
武术在千年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众多拳种和流派。即便是在同一拳种、流派中,在不同地域的流传中也往往形成各自的特点,彼此间有所差异。自明朝、清朝,直至民国以来,北京一直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故这里也成了武林人才、武学思想的汇聚之地。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陈式、杨式、吴式)、大成拳(意拳)、通背拳、八极拳、三皇炮捶等众多拳法在北京广为流传。北派少林拳法,在北京传习虽不甚广,但其所传拳  相似文献   

9.
陈伟 《武当》2013,(1):2-F0002
徐州尚武之风兴盛,武术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名家辈出,是中华武术文化发祥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起源或流传于徐州民间的武术拳种有37种之多,占全国129个武术门派拳种的28.7%,是中国武术拳械门派的富集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少林武术有南北之分,长江流域以北多练北少林拳,长江流域以南多练南少林拳,福建是南少 林拳的发祥 地,福建南少 林拳在全国有 重要的地位 和影响力,且 福建南少林拳 拳种繁多,各 流派风格特点 突出,少林地 术犬法又称少 林狗拳,地术 拳是南少林武 术一支流源, 是福建七大 拳种之一。  相似文献   

11.
鹿兰锋 《武当》2007,(4):4-6
对传统武术的“界定”:一是从形成历史年代上看;二是从其内容形式上看。传统武术历史悠久,过去大多数流传于民间,十分复杂,多数门派形成于清末民初。从1980年代的3年挖掘整理的成果来看,在我国较有影响的,体系较完整的拳种和地方拳种达129种之多。这些拳种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小拳种,包括体系不完整的套路和方法,同一拳种的不同技术流派。总之,这些武术派别在1980年代挖掘整理之前已客观存在,应视之为传统武术。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人们对太极拳认识片面、定位不准确的问题,使人们透过太极拳的表象看到其本质,主要采用逐层剖析的方法解析了太极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武术拳种。首先,阐明了对武术拳种的定位:以既“偏于一隅”又“精于一隅”的技击术为核心发展起来的由诸多环节组成的技术体系;其次,提炼了武术拳种中的内劲拳类的要旨:采用以丹田及脊柱之命门为核心的发力方式;再次,归纳了武术拳种中的内家拳系的特点:突出控制、把握节拍,追求“以巧斗力”的“技击之道”;最后,明晰了太极拳的核心定位:既属于武术拳种中的内劲拳类,也属于武术拳种中的内家拳系,是以“阴阳相生”“化发一体”的太极劲为核心追求的武术拳种。该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进一步细化了武术拳种研究,可以使人们对太极拳的内在特点形成明晰认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武术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武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参加武术运动的人日益增多。但许多武术初学者,面对流派众多、丰富多采的武术拳种却不知从何练起。其中不少人既想学南拳、又想练北腿,到头来什么拳也没练好,浪费了好多时日。还有人不顾自身条件,盲目地选择拳种,最后非但没有从中得益,反而损害了身体。由此可见,科学地选择拳种来练习,对于武术初学者是十分重要的。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华武术拳种林立,流派众多。虽然风格不同,技法各异,但是构成拳械套路的数十个动作皆紧密衔接而又相对独立,且各有其名称,这就是势名。因武术各拳种套路名目繁多,所含动作结构千差万别,故势名不计其数,但按势名构成特征可分为两类,即术语组合势名和形象化势名。一、术语组合势名术语组合势名多用于长拳类拳械和部分传统项目。如长拳中弓步推掌、弹踢冲拳、刀术中虚步藏刀、马步劈刀、剑术中丁步下截、提膝下点,形意拳中进步崩拳、退步横拳等势名均属此类。其中冲拳、推掌为手法术语,弓、马、虚步为步型术语,提膝、弹踢为腿法术语,进步、退步为步法术语,藏刀、劈刀为器械方法术语。武术术语则是采用专门请言确切表达武术动作方法的特定用语,用字简炼,含意精确。譬如手法术语“冲拳”专指由腰间旋臂直向迅猛击出力达拳面之拳法,别的术语不能替代,也不允许有第二种解释。诸如拳术中  相似文献   

15.
武术门派是武术拳种、流派的总称。拳种纷纭、流派林立、异彩纷呈,是中国武术一道特殊而绚丽的风景线。目前,历史清楚、脉络有序、自成体系的拳种已达130余个。许多拳种又衍生出不同的流派,如少林有南、北之分,太极包括陈、杨、武、吴、孙、和等诸多流派,而螳螂拳又分为七星、六合与梅花。  相似文献   

16.
都道洛阳牡丹好,谁知菏泽花更红。2001年4月15~17日,正值菏泽牡丹花开之际,全国轮赛区第五届“夕阳红”东明石化杯钓鱼比赛,在菏泽市东明县陆圈镇天河垂钓乐园举行。 菏泽,古称曹州,素有“牡丹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戏曲之乡”之美誉。本次钓鱼比赛为菏泽牡丹节十大活动之一,意在“以花为媒,以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广东洪拳为研究对象,以泉州太祖拳为比较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广东洪拳和泉州太祖拳的历史渊源进行透析,对二者的技术特点、风格特点及技击原则进行对比研究,尝试揭秘广东洪拳之历史渊源。经研究得知广东洪拳与泉州太祖拳在历史渊源、技术、风格和技击原则等方面关系密切,同出于南少林武术流派。  相似文献   

18.
拳种是构成武术大厦的基石,是武术技理与文化的完整承载单元,武术文化传承应以拳种为单位切入。"拳因人兴亦因人亡",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是拳种传承的关键。基于当前拳种传承"僵死"与"活态"的背离、拳理提升的滞后及传承人的老弱与后继乏人的严酷现实,研究着意从武术普及与推广、拳种传人及拳种生存"场域"三方面展开。研究认为:武术普及与推广必须强调拳种意识;拳种传人培养应从民间师承、专门武术机构及普通学校三方面铺开;应关注于拳种生存之"惯习"、"地域"与"时域"三域的维护与调适。  相似文献   

19.
对于武术人而言,不同的套路动作与不同的拳种流派技术,往往是区分武术人师承关系的重要手段和形式之一,所以,对于中国武术中的套路认同、拳种认同,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中国武术认同中十分重要的表现形式。正是由于人们对这些不同风格的套路、拳种的认同,构成了大众对中国武术的认同。认同是一种接纳,或者说是一种承认。对于武术人来说,认同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美德。对于中国武术而言,对不同套路、不同拳种流派的认同,则是保持中国武术多样性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流派纷繁。在我国各种拳术流派中,少林拳术历史悠久,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在广泛流传中,许多少林派武术家吸取民间武术的精华,精心研练,派衍创新,形成了风格多样的庞杂拳种,有的已不复称作少林拳。在这些少林流派中,同样有南北、内外家之分。关于少林拳的形成,向来诸说不一,下面一种说法比较符合实际。远在北魏时代,民间练武术之风日盛,后来,一些武功较深的人,由于各种原因,遁入空门,在少林寺削发为僧,操练拳棍,看山护庙,健身自卫,为少林武术奠定了基础。历经数代不断充实发展,才形成了少林拳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