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能向群 《出版经济》2005,(10):32-35
当代传播文化,正在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这便是"视觉文化",或称"图像文化".视觉活动已成为主导社会生活的现存模式,视觉形象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新兴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在论述图像传播研究与文化转向之间的关系。详尽阐明了当今图像研究兴起的重要背景——"文化转向"的内涵:是以视觉为中心的转向,视觉事物成为文化建构中的关键,图像成为传播知识和建构文明社会的重要媒介,建构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想像及认知/想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被重新发现的"图像"的作用、地位和本质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最后就图像与文本的关系进行了阐释。本文认为,图像已成为现代传播中一种最有效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生产力,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一种有效的工具和文化力量。开展图像文化传播研究,对构建和谐社会,强化传播效果,拓宽文化研究的领域等方面都将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类通过图像形式交流信息始于原始社会,但电影诞生后视觉文化这一概念才得以出现.人们生活在以影像为媒介建立起来的虚拟世界中,视觉符号取代文字符号成为当代文化的主导,从而改变了原有的审美方式和标准,同时也诱发了消费主义的盛行.  相似文献   

4.
在图像时代的背景下,图像化的传播推动了视觉文化的发展。视觉文化传播现已成为当今传播媒介发展最具活力的方式,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结合时代背景,从传播学的角度切入,基于图像时代、视觉符号的文化传播理论与方法,对当下图像时代中面临的社会问题进行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汤劲 《新闻界》2007,(1):97-98
一视觉文化“是视觉性占主因的当代文化”,它“指一个文化领域,它不同于词语的或话语的文化”,是“经由视听媒介传播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它与单纯由文字媒介传播形成的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化相区别”。视觉文化对人类生活方式产生着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视觉文化形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文化是影像与形象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形态,它不只是用肉眼来看,而是把世界整个作为视觉图像来看待。现代社会,视觉在建构人类意义空间的基础上,塑造了社会文化秩序中的合法性等级。而电脑和网络媒介的出现带来了一种新的视觉文化形式——虚拟视觉文化,更多地呈现出后现代的特征,文化等级被消解,社会大众成为形象的缔造者。海德格尔所预言的世界图像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7.
高颖 《出版广角》2015,(14):92-93
广告图像传播的历史是媒介技术与视觉体验的合谋,其中又掺杂着消费者需求的驱动和对其他领域图像的借用.基于视觉文化视角研究广告图像传播可以发现,广告图像传播是视觉符号的叙事结构,背后更包含着对应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8.
米华 《中国编辑》2021,(1):26-30,36
在文化领域出现视觉转向的大背景下,视觉消费成为一种日常行为.作为一种以视频为媒介的博客,Vlog带来的日常生活视觉化成为备受关注的媒介景观,并且呈现三个鲜明的媒介特征,即真实生活的场景式呈现激发共情、人格化的表达方式强化社交属性、图像转向凸显身体的媒介属性.Vlog在内容增加、用户数量增长的同时,媒介赋权令其在身份、技...  相似文献   

9.
如今,以电视、电影,报纸、书刊、互联网等为代表的大众媒体,特别是影像媒体,正在日益制造和传播着各种各样的视觉符号.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当然,这更意味着人类思维方式的一种转换.视觉传播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其本质就是通过各种媒介,将特定的视觉信息最准确地、最快捷地传递给大众.在现代社会,这种全新的视觉文化在各个领域发展并运用.  相似文献   

10.
《新闻爱好者》2008,(4):18-19
随着媒介传播技术的高度发展,特别是图像传播技术的成熟,视觉文化传播时代开始到来,图像语言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一种新的语言系统,成为人们生活、叙事的主要手段,人们终于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文化传媒的观察视角,对西方备受关注的视觉文化时代下的媒介特征进行了一些总结和探讨文章认为,视觉文化是一种崭新的文化新形态,其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影像“而媒介,尤其是电子媒介,正是影像的主要缔造者和传播者。因此,在视觉文化时代,媒介在传播理念、传播体制、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上都表出了一些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文章着重从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黎风  周钰棡 《今传媒》2016,(2):8-11
社会的发展史也是媒介的发展史,媒介的演变革新对社会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正如当今社会,媒介的影像时代带来了文化的"后现代":影像代替文字成为社会的主导媒介,社会话语逐渐向视觉化转型;同时,媒介的多样化促成了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决定着话语的形式和内容.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载体的多媒介共同作用,推动着信息与文化传播的"多媒介革命"进程,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在文化研究的视野中介绍"多媒介革命"的概念,阐释其文化内涵,分析"多媒介革命"带来的海量影像在大众的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中产生的革命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俞秋萍 《新闻窗》2009,(1):36-37
米尔佐夫在其《视觉文化导论》一书中提出:“是视觉而非文本正在日益成为我们了解当代世界的主要方式,由戴安娜王妃之死引发的国际性媒体事件,它标志了一个全球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在信息过剩的时代,人们面对信息时会不自觉地选取视觉化符号。基于这样的时代环境,笔者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媒介视觉化理论,并对其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视觉”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表征.凸显着其霸权力量.文化转型已成为一个异常显著的问题。所谓“视觉转向”或“图像转向”.即指随着电子媒介的出现,语言文字为主导的文化形态逐步向以影像为主导的视觉文化转变.支配并主宰着人们的审美理念和文化认知。  相似文献   

15.
史煜 《传媒》2015,(12):69-71
视觉化语言的传播已经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交流方式,并在商业化的时尚消费潮流中发生转向.在审美泛化和多元化的视觉景观中,人们所观看的图像已从现实的模拟、复制走向超现实的拟像化阶段,把握事实真相已变得不太容易.因而,在此情境中只有不断增强个人对图像的认知能力与视觉素养,并进行相关信息的分析与判断,才能透过事物的表象理性地洞察其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6.
常凌翀 《今传媒》2009,(12):93-94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以及影视媒体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受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深刻影响,人类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视觉文化时代。我们正处于一个以语言文字为中心的文化向以形象为中心的文化转型期,图像在不断挤占、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9,(11):52-59
在《传播的历史:技术、文化和社会》一书中,埃德蒙德·卡彭特提出了媒介偏重概念,认为只有通过某种媒体,我们才能以最佳的方式获取和交流这条信息和见解。文章分析了埃德蒙德·卡彭特媒介偏重概念与伊尼斯"媒介偏向"概念的异同,并借用媒介偏重概念,分析了文字与图像两种大众媒介的媒介偏重。研究发现,作为两种完全不同的媒介,文字与图像的媒介偏重各有不同,在意义的传递与表达上也各有侧重。主要表现为文字是抽象的,图像是直观的;文字是联想的,图像是强迫的;文字是间接的,图像是直接的等。同时,二者又相互渗透,在某些情况下,二者互相补充,为意义的表达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文章同时指出,文字与图像的媒介偏重还指涉为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在表意上的差异,以及文字所代表的印刷文化与图像所代表的视觉文化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王慧婷 《青年记者》2010,(16):102-103
从全世界来看,所有的文字都无一例外地起源于图像,读图是人类认知世界、感知世界的最朴素、最原始的方式。图像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不是现在才兴起的,而是随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轮回,逐渐又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阿莱斯说:“无论我们喜欢与否,我们自身在当今都已经处于视觉成为社会现实主导形式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视、电影、网络等各种媒介的广泛普及,人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视像化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视觉美感的需求,以及消费社会商品价值的符号化追求,共同为视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搭建了舞台。尤其是在消费主义语境之下,视觉文化往往打着审美的旗号,以追逐商业利益为目的,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大肆宣传。而以视觉传播为主的电视文化在构建消费社会独特的文化景观的同时,也成为最主流的文化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众传媒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形式日趋多样,文字的垄断地位一再受到挑战,我们的社会步入了以视觉图像为主导的时期。用美国图像理论学家米歇尔的话来说就是“图像的转向”,即:人类文化日益摆脱以语言文字为主导的文化形态而向图像文化转变,它以摄影、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媒为载体,在整个文化领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