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体教结合"是将"体育与教育"有效结合起来的一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式,符合中国现有体育事业发展的规律。文章概括了"体教结合"的发展历程,对比分析国内外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认为"体教结合"在发展中存在"体"与"教"分离,文化与训练的矛盾、体制上的不完善、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理论依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体育认知由生物体育向人文体育观转变,体育人才培养应顺应这种转变,改变传统竞技体育培养模式,向真正意义上"体教结合"发展。从我国对体育观认识不同阶段分析,对比以往"体教结合"各种模式利弊,提出今后体教结合应逐步走"省队校办"模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1999年,上海成为全国第一个开展体教结合工作的"排头兵"。12年过去了,上海体教结合工作整体水平处在全国前列,"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的工作理念得到普遍认同。上海体教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果,收获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同时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所以,在新一轮的改革中,如何将"体教结合"变成"体教融合"是决定体教结合工作成败的关键。2012年2月13日,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会议召开,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市人大副主任钟燕群,副市长沈晓明、赵雯,市政协副主席钱景林等出席会议。会议对今后上海体教结合工作作了部署,并提出了新时期体教结合发展目标:学生健康体质水平稳步提升,青少年体育阵地不断拓展,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日趋活跃,体育师资素质明显提高,学校课余训练网络基本形成,学生运动员文化素质全面提升,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脱颖而出。会上,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强调,要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的意见》,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推进体教结合工作。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也指出,体教结合实行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教育部门要利用各项体育资源,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体育部门要借助教育的力量,进一步适应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需要,提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推进优秀教练员和优秀运动员进校园工程,逐步把运动队办在学校,让优秀运动员甚至世界冠军从校园里走出来。本期"上海市体教结合"栏目摘选了部分参会代表的发展思路和经验交流,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1999年,上海成为全国第一个开展体教结合工作的"排头兵"。12年过去了,上海体教结合工作整体水平处在全国前列,"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的工作理念得到普遍认同。上海体教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果,收获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同时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所以,在新一轮的改革中,如何将"体教结合"变成"体教融合"是决定体教结合工作成败的关键。2012年2月13日,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会议召开,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市人大副主任钟燕群,副市长沈晓明、赵雯,市政协副主席钱景林等出席会议。会议对今后上海体教结合工作作了部署,并提出了新时期体教结合发展目标:学生健康体质水平稳步提升,青少年体育阵地不断拓展,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日趋活跃,体育师资素质明显提高,学校课余训练网络基本形成,学生运动员文化素质全面提升,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脱颖而出。会上,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强调,要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的意见》,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推进体教结合工作。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也指出,体教结合实行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教育部门要利用各项体育资源,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体育部门要借助教育的力量,进一步适应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需要,提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推进优秀教练员和优秀运动员进校园工程,逐步把运动队办在学校,让优秀运动员甚至世界冠军从校园里走出来。本期"上海市体教结合"栏目摘选了部分参会代表的发展思路和经验交流,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由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参与竞技体育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和竞技体育领域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与实践。文章通过探讨高校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过程中,没能形成与原来体委培养体制相互竞争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格局的原因,指出:课余训练经费不足,学籍管理不规范,竞赛制度不完善等原因,都是制约"体教结合"发展的因素。进而对上海大学"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思考与构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制约我国体教结合的瓶颈进行剖析,结合国内外一些成功经验和国内基本国情,提出了一些适合国情的"体教结合"发展策略,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提供微薄力量。  相似文献   

7.
金坛市青少年体校创办20年多来,始终遵循"肩负责任、砥砺致远"的校训,坚持走"体教并举、同步发展"的道路,全方位整体设计学校的发展规划,全面落实"体教结合"的办学目标,在"体教结合"的跨栏中不断跨越提升,通过"全能"努力,不断刷新"纪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校已培养出了数十名健将级运动员,在国际、国内等各级各类体育比赛中,众多体育特长生荣获奖牌数百枚。  相似文献   

8.
"教体"结合是现今阶段比较有争议的竞技体育发展趋势,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高校实行的教体结合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教体结合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且结合这些问题,给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体教结合"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强调"让体育回归教育"。普通高校是"体教结合"的重要场所,其核心思想是探索、培养全面发展的国家级运动员学生,是高校在体育系统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积极参与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具体表现。近年来,关于"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学生的讨论和文章很多,绝大多数持肯定态度。本文力求以培养高水平国家级运动员学生为根本,以运动员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方  相似文献   

10.
"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体育竞技人才经过近二十年探索,国内已有多种模式,同时存在一些弊端。从南京工业大学和江苏省体育局联合组建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女子垒球队,积极地探索"省队校办"模式的成功实践看,必须以"体育与教育互动理论、体育认知理论和体育功能理论"等为指导,充分地认识到实施体教结合具有它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研究型大学与大学体育的走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研究型大学的特征和对大学体育未来发展将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进程对大学体育的职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研究生体育教育、学校体育管理、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促进现代体育观念和体育文化的传播等方面将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同时,对现行大学体育制度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2.
大学阶段是考验学生能否形成终身体育观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分割线,而体育课教学模式对于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影响很大,需探索出影响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形成的最佳教学模式。该文主要对传统、多媒体、翻转3种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内涵、特点,教学所存在的优点、弊端,以及各自对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形成的影响进行研究,从而探讨出适合于体育课堂教学的模式。最后得出:传统教学相比于多媒体和翻转教学,对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影响不大。该文最后总结出虽然传统教学较其他两种教学对于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影响不大,但也应用辩证的眼光进行选择,也可以把传统教学与其他两种教学进行适当的结合,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摘要:2006年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提出了阳光体育,希望通过阳光体育能够增强学生体质.而普通高校体育课作为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能够使高校体育更好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和影响学生体育意识,通过对文献和文件地深入阅读和理解,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与阳光体育的思想相结合,找出课程体系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阳光体育思想的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希望能够给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提供相应的参考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实验比较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了合肥学院大学体育采用课内外一体化的俱乐部教学形式和普通教学形式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参与体育课程"一体化"的俱乐部模式活动和训练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指标明显高于普通教学班。分析其原因是:经常参与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大学生已形成正确的体育动机和锻炼习惯,以及学校为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和条件。  相似文献   

15.
徐杏玲  季敦山 《体育科技》2011,32(2):106-107,121
通过对“3+l”教育模式和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表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施“3+1”教育模式,在学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企事业单位群众体育开展和体育人才引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因此认为,“3+1”教育模式是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新世纪人才结构和创新教育理论及高校体育教育功能的特性,阐述了高校体育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影响高校体育创新教育的主要因素,从4个方面论述了高校体育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当今高校体育发展趋向社会化方向,社会体育成为高校体育的有益补充。文章通过对黑龙江省社会体育的发展现状和高校体育设施情况的调研,阐释黑龙江省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具有促进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的社会化、增强黑龙江省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的重要意义。并指出黑龙江省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的路径为:创新社会化理念;建构个性化的体育教学形式和内容;共享体育设施资源;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黑龙江省体育发展中的联结作用。这对推动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高等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出发,针对我国大学生运动竞赛市场形成的两大主体大学生群参与者和大学生运动竞赛的商业赞助者(商家)进行分析,揭示我国大学生运动竞赛参与主体参与意愿和经济投入、区域内运动竞赛的组织模式的运行条件,阐明大学生运动竞赛市场发展区域联合运行模式的潜力,以及我国大学生运动竞赛市场营销的发展途径和完善大学生体育市场的产业发展结构.  相似文献   

19.
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根据西部地区普通高校体育发展的现状,为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以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用“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作为构建现代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构建出21世纪西部地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当前中国高校体育人文教育功能实现途径进行分析,认为当前中国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的实现可以通过确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体育价值观,构建充分尊重和体现人文精神的大学体育教学体系,加强大学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营造有利于人文教育功能实现的高校体育文化氛围,加强大学生健康体育生活方式引导等有效途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